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2021-08-23陈翀
陈翀
摘 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需要学习的学科。小学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础阶段,语文的主要教育作用是培养学生识字认字能力、口语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并且语文教材内容很多都具有德育教育价值,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并保证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一、 引言
小学是教育系统中的启蒙阶段,语文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课程,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组织听、说、读、写教学活动,还需要利用教学内容中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以及民族精神等对学生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采取积极可靠的措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
首先,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重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的不足越发突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家长以及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忽视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教学,忽视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没有充分发挥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的优势,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灵活性不足。虽然现阶段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渗透,但是教师采取的方法灵活性不足,比较生硬,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导致德育教育与教材内容、语文知识之间的融合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一笔带过的情况,影响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领悟。最后,缺少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措施。德育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也就导致德育教育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进行评价,反而会对德育教育的性质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容易导致学生抵触德育教育,影响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很难看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影响学校和教师结合德育教育的特点,通过行为观察或者情景评定等方法落实评价。但实际上,这些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学校和教师都受到工作压力等的影响,难以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投入德育教育的评价工作中,也没有合适的部门对德育教育评价实施有效监管,导致德育教育成果评价缺少科学性与有效性。
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策略
(一)立足于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改要求小学重视素质教育,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为此,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科都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并实践德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教材作为根本,发挥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不能对外表过于重视,而是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内心;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去观察自己的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美的人或者事,以作文的形式表达和夸赞这样的人或事。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教育经验丰富的专家精挑细选的内容,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还适合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为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可采取立足于教材的措施。
(二)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并且能夠不断创新和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升情境教学水平。想要保证德育教育情境的顺利实施以及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学目标以及任务,以此设计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并在情感上与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从而保证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讲到外国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制作好的视频课件进行教学,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在情境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通过学生亲眼看见圆明园被毁激发其爱国情感,使其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护好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才能不被欺负,从而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此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独生子女较多,长辈对他们过分宠爱,甚至是溺爱,导致学生形成自私自大的性格,且缺乏孝心。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内容渗透“孝顺”这一良好的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德育教育,使其学会尊重长辈,纠正学生自私自我的不良性格,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三)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能力也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内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采取相同或者差别不大的方法。例如:《海底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介绍海底世界的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而后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或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断努力,贡献力量。不同类型的课文适合渗透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可保证德育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可强化德育教育效果。同时,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