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1-08-23关爽

黑河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信息意识应用能力核心素养

关爽

[摘 要]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教育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概念提出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按照教育部文件的指导思想,专家团队研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信息意识的定义以及具备良好信息意识的条件

2018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其中“信息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讲,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可以根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自觉、主动地寻求合理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其次,能够非常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后,在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同组队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达到价值最大化。

三、初中生怎样拥有良好的信息意识

1.转变思想观念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首先要从提升学生对信息意识的重视程度做起。目前的首要问题是:初中信息技术课主要讲授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等,并没有加入太多信息意识等宏观的理论方面的内容。从学生的意识层面,只是想着学习和掌握书本中介绍的操作方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过多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如何将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移或者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同时整合各种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尤其是前两节信息技术课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不单纯指打字、下载图片等这些简单的上机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甚至是计算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通过常规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举例说明哪些情况可以提高信息意识。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可以先结合课程内容,由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练习,初步掌握知识点。接下来,可以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一些难度,教师提出任务内容,不提供操作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根据已学会的知识点探究其他操作方法。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成员给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综合观点形成创新思路,这样,一节课学生就可以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点,同时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阶升级,提升信息意识和信息思维逻辑,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3.鼓励式的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小组及成员进行总结评价。评价标准不应仅限于对所布置的任务是否完成,更应拓展到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任务、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小组分工是否明确、态度是否认真、思路是否清晰、完成任务是否高效等各个方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时运用正确的方式,有正确的方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

四、初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措施

1.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从学生出发,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再到主动学习,进而实现自我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任务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思考其能否使学生感兴趣,是否能够延续使用。同时,教师应把知识点用通俗易懂又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主动接受知识。例如,在教学“网络知识应用”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浏览信息——下载信息”,如果教师将此学习目标改成“家乡的旅游”,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从互联网上搜索关于家乡的风景照片,并配上优美的文字,学生一定会更加踊跃,这样不仅完成了目标任务,而且提升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通过设计学习任務,可以进行分层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教学策略,采用互助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例如,在学习利用Word文档进行信息加工时,教师可以以《名片的制作》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丰富作品内容,共同进步。

3.启发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基于数字化教学的优缺点,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养成主动创新的习惯。教师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运用多种方式,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

4.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更深入有效地吸收学科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不断提高能力。例如,在讲解新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然后请学生简单介绍这一课的大致内容,让所有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讲解结束后,教师用问题引导的方法串联重点知识。

5.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关系到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构建。但是,如果将信息素养培养仅仅放在课堂中,是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设置一些作业或者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课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课上知识的理解,加强运用能力。

6.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是一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趋势下,必然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大量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高效深入地进行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动手实践,教师可以先讲,然后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之后给出要求和提示,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及时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及时练习相关操作,又能充分暴露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综合实践类学科,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形成核心素养,就需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及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这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究。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不断适应发展、完善自我、终身学习,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信息文化素养积淀,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曾惠君.核心素養下中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06).

[2]张仁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读本[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3]张天娇.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应用能力核心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