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无废”校园的探索与思考

2021-08-23丁亚楠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创建思考校园

丁亚楠

[摘 要] 威海市创新性地把“无废城市”建设与“精致城市”建设相结合,将“无废城市”作为建设“精致城市”的有力抓手。威海市望岛小学将“生态教育”纳入“自信教育”办学特色规划,以环保教育为抓手,把生态体验作为特色建设重要环节,坚持多渠道、全方位营造生态教育氛围。结合当下垃圾污染等问题,学校在构建生态校园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无废校园打造”项目研究,通过“梯次理念培训、多元分类实践、变废为宝创意、无废无害处理”四举措,从发现身边环保问题,到逐渐建立起探究体系,再到软硬件设施配备,全面推动校内外“无废”生活方式大转变,基本实现零废弃校园生活。

[关键词] 创建;“无废”校园;思考

望岛小学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中,用生态实践最大化激发身边人的参与动力,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一个人的日常习惯,让“‘无废生活”成为广大师生的行动自觉。

一、梯次培训,提升环保理念

“创建无废校园,助力无废城市”活动启动仪式后,学校邀请威海粤能环保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校为全体师生做“‘无废校园”垃圾分类知识的专题培训。专业的培训提升了师生理念、丰富了垃圾分类常识、激发了环保动力。

德育处定期对评选出的环保小卫士进行分项目、分主题培训,比如,垃圾分类的意义、班级中常见的垃圾种类、分类方法、资源回收日的具体操作方法等。

班级定期开展细化培训,通过实战式操作,逐一教会每个学生践行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

家庭里进行生态环保的项目化学习研究,通过详细记录一天中家庭垃圾的产生、家庭垃圾的分类以及如何进行“无废”化处理等主题的研究,激发家庭成员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动孩子和父母一起對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制订家庭垃圾分类规划书,并将家庭废品重新利用。

师生、家长们在实践体验中尽享“无废”知识,使环保成为一种自觉习惯。校园里、家庭中,充满浓郁的环保气息。通过小手拉大手的互动方式,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区域”的多方联动目标,为推动威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二、多元实践,让环保成为常识

(一)学校层面

学校从源头减量,控制垃圾合理分类,全校师生唱响“无废”校园回收四部曲。

1.回收减量前奏曲。办公室、洗手间安放干、湿分类垃圾桶。班级自主设计分类回收箱,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每周五送回“无废”小屋。

2.源头减量变奏曲。不使用一次性制品;节约用纸,提倡使用手绢和抹布;文件、资料双面打印,作业本背面当演草纸,切实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

3.分类投放交响曲。学校将垃圾桶分可回收垃圾、餐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师生投放并予以评价,结果与班级及教师期末考评直接挂钩。

4.资源回收圆舞曲。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是学校资源回收的固定时间。学校大队委对教师办公室、各班级回收进行评价,统计各班级回收情况,并当日反馈。通过直观数据的记录对比,其他垃圾投放量也逐渐减少,真正践行“无废城市”发展理念,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目标。

(二)教师层面

在“无废”校园回收四部曲的基础上,学校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工作。全校执行“限塑令”,校园中全面限制使用一次性制品。教师倡导绿色办公、纸张双面打印。教师办公室“干湿垃圾”分类清晰明了。快递盒子拆开压扁投放到“无废”小屋处。

(三)学生层面

倡导学生“低碳包书”,用旧报纸包书皮、本子正反面使用、没用完的本子整合到一起装订再次使用……提倡学生随身携带小手绢;落实“光盘”行动,反对浪费,班级每天记录学生光盘的情况,评选“光盘小达人”。学生们最喜欢玩的环保飞行棋也能来帮助他们了解环保常识。

(四)家长层面

通过定期对师生进行有关生态环保、垃圾分类等常识的培训和测试。从校园走进家庭、社会,垃圾分类减量更是做到极致,人人知晓“四色分类”。

三、变废为宝,让“无废”点亮生活

在源头减量,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行动。“当垃圾遇见创意”活动激发了师生思维,以节日和实践课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无废”理念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一)献礼国庆节——“无废”小屋来祝贺

喜迎国庆,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无废”小屋,它现在可是孩子们心中的“NO.1”。看似色彩缤纷的大箱子,可不是在操场“装”样子,里面装着不少好东西呢。小屋“前世”是个锈迹斑斑的废弃集装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集思广益中,集装箱清了四壁、刷了白漆,美术老师把学生喜欢的图案画上了集装箱,让小屋一下子华丽“变身”。小屋正面画着望岛小学的Logo标志,像一轮旭日从山间冉冉升起,充满朝气和希望;也像一把钥匙,表示打开知识之门的开关。Logo之上绽放着一朵灿烂的向阳花,预示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小屋右侧绘制了一棵扎根书本的茂密之树,一则寓意资源循环;二则以书指学校、以树喻环境,从望岛小学“无废”校园作为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的起点,带动家庭,辐射社会,最终长出茂密长青的生态环境之树。纸类、塑料、金属,打开窗口、轻轻一投、回收搞定。每到资源回收日,孩子们都惦记着来送废品“回家”。

(二)科创健身节——“无废”作品创意多

学校科创健身节,在科技与环境的主题引领下,师生们动手打造了“无废”装置一条街。一堆不起眼的机器零件,摇身变成一只喔喔啼叫的雄鸡;破损的轮胎也可以华丽转身变成两条相亲相爱的小鱼;废弃的共享单车,在野花的装扮下,竟也变成了艺术品……学生和家长自发地为“无废”雕塑命名,最终通过校园公众号投票确定名称。校园内,随处可见“无废”作品,就连废旧的空桶也可以做成雨水收集器,用来灌溉校园种植责任田。校园中干枯的银杏树枝收集起来,经过修剪、造型,结合学生自制的手工花朵,组装成为装饰品。

在活动开幕式的方队展演中,学生们手持废旧瓶子自制的打击乐器,身着一次性袋子制成的状元郎造型服装以及塑料袋五彩裙子。学生们用废旧纸壳将自己盛装打扮,有废纸壳制作的智能机器人,有纸箱大恐龙、有绿色骑士……大胆的创意,华丽的变身,充分彰显科技与环境共舞,自信与超越齐飞。

(三)浓情中秋节——变废为宝齐欢乐

中秋节包装精美的礼盒、餐桌上丰富的佳肴,都成为变废为宝的原材料。学校积极组织创意活动,鼓励学生们发挥创意和想象,将身边随处可见的月饼包装盒、饮料瓶、干果壳、酸奶盒、海鲜壳等丢弃的废品收集起来,在同学们的巧思妙想中竟也变成精美的工艺品,全校开展“变废为宝”的创意作品大赛。学生巧手制作的所有变废为宝作品都陈列于校园文化中,激发学生巧变积极性,同时还丰实了校园生态文化。这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养成节约的习惯,并且能通过自身行动引领带动家庭,促进“无废”家庭的创建。

(四)六一儿童节——废物漂流旅行记

六一儿童节的跳蚤市场开卖是孩子们深爱的活动。校园里一时间涌现出众多精打细算的“小老板”。学生用闲置物、废弃物兑换有用物,将用过的图书、学习用品、玩具等物品进行漂流,使资源再次利用。此举还推动家长和周边社区参与其中,扩大人群范围。目前,全校师生都改进和保持自己零废弃垃圾分拣系统,无废班级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无废”校园越来越实至名归。

(五)手工社团课——变废为宝趣味多

校园里,在提倡低碳环保、打造“无废”校园的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并开设手工社团课程,引导学生开动大脑、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劳动深刻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废旧的毛线、布料,在小巧手社团的学生手中,通过一针一线变成毛麻绣、布艺等手工艺品;废旧的瓶子在绘画社团学生手中,通过绘画变成漂亮的工艺品。校园生态文化成为无声的“无废”教育资源,“无废”生态文化已浸润所有到校者,和学校师生一起变废为宝,让所有看起来不起眼的“废物”重获新生绽放光芒。

四、无害处理,让资源循环利用

午餐吃剩的果皮、果核,秋冬的落叶有什么作用呢?學生们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将它们消毒后加入发酵剂或生物菌肥,进行封闭发酵,使之变为有机肥料,开春时节作为校园绿化的肥料使用。校园里的农耕责任田,就使用自制的环保肥料施肥。

为巩固全校师生、家长“无废”意识及垃圾分类减量好习惯,使其内化为自觉行动,学校开展了生态环保的项目化学习体系。结合校内主题活动、校外家委会研学,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生态环保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在校园里、家庭中、社区以及社会进行各类生态环保的调研。学校垃圾回收量逐日减少,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学校“无废”理念的实施在环翠新闻和威海新闻上进行专题宣传。

如今,全校上下,无论师生还是家长都乐于参与各种环保体验。学校生态特色旗帜更加鲜明,通过有效教育,师生脑海中建立起了生态环保意识,自觉行动起来,养成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好习惯;通过参与、学习“无废”校园建设理念,师生、家长、居民环保意识增强,“无废”做法已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的“无废”校园打造,更切切实实通过少年儿童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方式,提高全民绿色环保意识,扮靓精致城市。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创建思考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