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农夫”盔犀鸟

2021-08-23颖颖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猎者雄鸟雌鸟

颖颖

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近年来热播的宫斗剧,常常会出现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毒药——鹤顶红。但很少有人知道,鹤顶红其实也是一种鸟的头骨的别名,这种鸟便是盔犀鸟。

正如名字所言,盔犀鸟的头骨特别大,如同头盔一样套在突出的鸟喙上,颜色鲜艳如火,很是好看。然而不幸的是,美丽的头骨却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盔犀鸟的头骨部分为实心,且外红内黄,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堪比象牙,因此成为奢侈的工艺品原材料。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盔犀鸟头骨背后一整条产业链,从捕杀、运输,再到加工、走私,就逐渐开始运作起来……

盔犀鸟头上的“宝冠”,却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曾用“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来讽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现在,这句话用来形容鹤顶红美丽的代价,再合适不过。

“活的恐龙”和“森林农夫”自然界的“宝藏鸟”

盔犀鸟是犀鸟科鸟类中体型最大的,成年的盔犀鸟身长可以达到一米多。盔犀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巨大的头骨,占据了体重的10%。头骨的外形凹凸变化,套在突出的鸟喙之上,顶部和侧面是鲜艳的红色,前端与鸟喙相连,呈现黄色。除颜色醒目外,盔犀鸟的头骨还有区别于其他犀鸟的特点,那便是它的头骨是实心的,而不是内里中空。

盔犀鳥还拥有一双美丽的褐色大眼,但是眼周裸露的皮肤呈深红色,皱皱巴巴,如同老人的皮肤,因此神似“鸟类清道夫”——秃鹫。它的叫声更是恐怖,有人曾在热带密林中听见它的叫声,还以为是听见了鬼魂的哀嚎,悠长而刺耳,让人胆寒。

虽然长相不讨喜,声音也可怖,但盔犀鸟的性情却非常温顺。它们不似秃鹫喜欢吃腐烂的食物,而主要以无花果为食,最爱的食物是一种叫作绞杀榕的植物的果实。当然,一些小虫子、小青蛙偶尔也会成为它们的美味“大餐”。

盔犀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鸟类,据考古学家考证,盔犀鸟已经在地球上生存近千万年,它们见证了地球的千变万化,被称为“活的恐龙”。

在历经沧海桑田之后,如今它们只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常绿阔叶林中生活,主要栖息在东南亚的文莱达鲁萨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和泰国。因为分布区域较小,加之族群数量稀少,即便是在热带雨林中,也难以寻找到它们的身影。

除了被称为“活的恐龙”,盔犀鸟还有另外一个美好的称呼——“森林农夫”。因为盔犀鸟的肠胃无法消化吃下去的果实种子,便通过排泄的方式将种子播撒出去,加上总是长距离飞行往来,它们就像是在空中勤恳工作的播种机器,在数平方公里的森林上空播撒种子,使森林得以补充新生的树苗。而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毁坏,也威胁到了盔犀鸟栖息繁衍的高大树木。在这种情况下,盔犀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好爸爸”,也是“好丈夫”

当人们说到对爱情忠贞的鸟类时,十有八九想到的都是鸳鸯,讲来实在幻灭,雄鸳鸯一生并非只有一个伴侣,反倒是盔犀鸟,始终坚定地执行着“一夫一妻制”,雄性盔犀鸟会用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求偶,它们一旦选定伴侣,便会与之厮守一生。

盔犀鸟的繁殖时间,一般在每年1月~3月或者5月~11月,每年只繁殖一次。在繁殖期,盔犀鸟会去寻找合适的地点筑巢,它们非常挑剔,通常只会在悬崖绝壁上的石洞或者粗壮的大树上筑巢,选好地点后,它们就会找来羽毛、杂草、松树叶铺垫其中,筑造温暖的巢穴,而这样的巢穴也会多次反复使用。

巢穴筑造完成,雌鸟就会钻进巢穴,她将在巢穴中整整闭关5个月。接着雄鸟便会用泥土、草根将洞口封住大部分,只留出乒乓球大小的小孔,以便在抵挡外来伤害的同时,还可以给雌鸟投食。在这5个月期间,雌鸟会产下1~2枚鸟蛋。但难以想象的是,盔犀鸟从小就深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对于小盔犀鸟而言,第一个破壳而出,代表着生存下来的希望。因而优先孵化出来的雏鸟便会想方设法地“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这也就导致了盔犀鸟家庭一年只会存活下来一只雏鸟,是绝对的“独生子女”。

盔犀鸟抚养雏鸟的方式尤为特殊,雄性和雌性分工明确,雄鸟负责寻找食物养家,雌鸟则在巢穴中“相夫教子”,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雄性盔犀鸟会将无花果等果实储存在食道里面,飞到巢穴口,将食物交给雌鸟,再一展翅膀,飞往高空,一次次地往返,为妻儿运送赖以生存的食物。不仅如此,雄鸟还要站好岗,以防天敌进攻,守护“孩子”平安长大。所以,雄性盔犀鸟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好爸爸”“好丈夫”。

等到雏鸟长出羽毛,雌鸟便啄破被封住的洞口,带着小盔犀鸟展翅高飞,盔犀鸟一家终于在蓝天之上团聚……

文玩界的“鹤顶红”盔犀鸟从“近危”升至“极危”

在收藏界一直广为流传着一种说法:一红二黑三黄,其中的“红”,指的就是盔犀鸟的头骨鹤顶红。

盔犀鸟的头骨不似其他鸟类是空的,而是实心,雄鸟的头骨尤为大且厚。值得一提的是,盔犀鸟头骨的鲜艳红色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源于自身后天的“努力”:成年盔犀鸟尾羽根部的尾脂腺能够分泌一种红色的尾脂,盔犀鸟会用头在羽毛上剐蹭,天长日久,头骨便被染成了红色。有趣的是,据研究发现,雄性盔犀鸟在飞行过程中,会用头骨相互撞击,这说明盔犀鸟的头骨可能还有用来争夺配偶和领地的作用。

盔犀鸟的头骨进入中国时间甚早,《元史·世祖本纪》中首次记载了盔犀鸟作为罗斛国(今泰国)贡品进入中国,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于其头骨被称为“鹤顶”,则最早见于元代航海家王大渊所著书籍《岛夷志略》之中。当时,无人知晓该鸟的形态,就称盔犀鸟为“仙鹤”。在中国古代文官的朝服上,多以“仙鹤”為图案,这种“官居一品”“指日高升”的寓意便自然赋予其中。到明代郑和下西洋,“鹤顶”被用于南洋诸国贡品流入中国,用于鼻烟壶、品官腰带、山水或动物摆件等工艺品的制作。明朝末年国力衰微,“鹤顶”作为贡品已然非常珍稀,到了清代闭关锁国,不曾与诸国往来,盔犀鸟的头骨才渐渐消失在国人眼前。

时至现代,经济逐渐发展,盔犀鸟的头骨作为价值不菲的文玩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因使用盔犀鸟头骨雕刻出来的工艺品美轮美奂,许多人趋之若鹜,又因为其头骨的颜色鲜红艳丽,便有了“鹤顶红”这一称谓。

盔犀鸟的头骨每次倒手,价格都会上涨,最终的买家购买到时,每一克的价格甚至比象牙还贵出数倍。2007年纽约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只一寸许的齐白石作鹤顶红“一品仙鹤”鼻烟壶,成交价超过65万元;2012年的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一个iPhone4大小的鹤顶红摆件,就能估价到18万。

市场的大量需求,使盔犀鸟的头骨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盗猎者们将枪口对准了盔犀鸟。由于雄性盔犀鸟的头骨更大更红,盗猎者更愿意屠杀雄鸟。要知道,在盔犀鸟繁殖期间,巢穴中的雌鸟和雏鸟全靠雄鸟寻找食物存活,雄鸟一旦被盗猎者所杀,那么等待它们的将是活活饿死的残忍结局——这简直就是一桩“灭门惨案”。而取头骨的过程更为残忍,盗猎者通常在盔犀鸟还活着的时候就将其头骨取下,使得盔犀鸟最终在剧痛中凄惨死去。2013年,仅仅在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就有6000多只盔犀鸟死于盗猎者之手。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资料显示,距离盔犀鸟的灭绝最多三代之遥,它们的命运岌岌可危。如今,盔犀鸟的保护级别从“近危”升至“极危”,跃升三级,距离“野外灭绝”仅差一级,实在令人叹惋。

幸运的是,有些曾经是盗猎者的人改过自新,加入到保护盔犀鸟的队伍中来,他们在密林中穿梭观察,监测盔犀鸟的动态。发现有树洞住进了盔犀鸟,就会为犀鸟研究基金会收集这些鸟儿的活动、饮食等相关数据。如今,在盔犀鸟栖息的森林中,偶尔还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但致力于研究和保护盔犀鸟的科学家们也不知道,这种古老的鸟类究竟还剩下多少只。

希望将来,被称为“活的恐龙”的盔犀鸟可以在地球上持续地繁衍生息,人们可以看见它们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不是存在于传说和记忆之中……

猜你喜欢

猎者雄鸟雌鸟
追踪盗猎者
流苏鹬 安能辨我是雄雌
美法院判盗猎者看动画
医者与猎者
知更鸟先生也是“模范丈夫”
医者与猎者
麻雀能感知外遇
为什么雄鸟通常比雌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