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护理模式在小儿肠梗阻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23张瑞
张瑞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对小儿肠梗阴患儿实施围术期游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分别给予围术期的对照组(61例)患儿常规干预,观察组(61例)患儿实施游戏护理,并对两组样本护理后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指标,进行数据统计比较;所有样本均为来本院就诊且接受肠梗阻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患儿。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类并发症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样本的护理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大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给予接受肠梗阻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结合围术期游戏护理措施,可在提高療效、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护理依从性等各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受到广大患儿及家属的普遍认可,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游戏护理;小儿肠梗阻;围术期;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288-01
肠梗阻是临床觉的外科疾病;而小儿肠梗阻,可导致患儿出现腹部绞痛、呕吐、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严重威胁着患儿的健康和生命[1]。作为一各首选治疗措施,肠梗阻粘连松解术临床疗效肯定,但患儿围术期的治疗依从性,对治疗和术后恢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2020年5月至2021年本院诊治的小儿肠梗阻患儿中,择选122例接受肠梗阻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年龄均值(7.50±2.25)岁;男女性别比例75:47;从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长(28.50±7.50)小时;疾病各类包括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及其他类型肠梗阻。相关资料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61例样本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样本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结合实施游戏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开设专门的游戏护理病区,结合儿童的兴趣、爱好,配置图片、玩具等,组织患儿与家属共同开展游戏;为患儿术中播放有较高趣味性的动画片、视频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依从性;对完成手术治疗的患儿,在其苏醒后,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肯定、激励,及玩具、游戏等方法,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了解患儿的感受和不知症状[2]。
1.3 指标项目
1.3.1疗效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括肛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四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3.2 并发症发生率
患儿术后并发症包括胃肠功能紊乱、下肢静脉血栓、感染三项,在统计两组样本并发症例数基础上,进行总发生率的组间对比[3];
1.3.3 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
根据患儿护理过程中的情绪及配合程度,综合评估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则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评分,并进行组间数据的均值对比。
2 结果
2.1 两组样本疗效指标比较
观察组样本四项疗效指标数据均值,全部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下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
观察组样本中,出现三类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2.3 患儿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对比
依从性评估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及家长总满意度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临床对小儿肠梗阻的治疗,肠梗阻粘连松解术是一种较常应用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肯定。但患儿围术期在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应激反应,往往给患儿的术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帮助患儿克服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加速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是临床护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在给予患儿基础干预的同时,从术前、术中、术后各个护理环节,为患儿提供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游戏化护理干预,能够极大地满足患儿治疗康复期间的心理和病情康复需要,取得患儿的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接受肠梗阻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结合围术期游戏护理措施,可在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护理依从性等各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晓月,李娜.游戏护理模式在小儿肠梗阻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02):309-310.
[2]张丽琼.情境游戏护理模式在小儿神经外科住院患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29):3993-3995.
[3]周伟芬,孙文华.游戏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支持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0):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