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强教授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验分析
2021-08-23张迎胡桂侠万强
张迎 胡桂侠 万强
摘要:万强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病位虽在咽喉,而病因主要在胃,病机为脾胃受损,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冲犯咽喉。临证亦重视咽喉局部望诊,治疗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散结,半夏泻心汤加减为主,并结合咽喉中医专科诊断,明确具体辩证分型。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 半夏泻心汤 病因病机 临床医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197-01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饮食上嗜食辛辣、肥甘、醇酒的人群增多,在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逐年上升,并由此导致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Gastroesophageal reflux laryngitis,GERL)患者也呈上升趋势,有调查显示, 在有症状的 GERD 患者中,大约有 40%-60%或更多的人存在 GERL 症状[1],且复发率高,迁延难愈,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该病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或不适感、咳嗽、咳痰,且常伴有反酸、烧心、腹胀、痞满等消化道症状。吾师万强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已二十余年,临床效佳,现总结经验如下:
一、病因病机:
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病位在咽喉,与脾胃、肝、肺关系密切。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虚、外感六淫。
主要病机为脾胃受损,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冲犯咽喉。当出现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外感之邪时,均可导致脾胃受损,首先表现其本身的升降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反升,沿食管上逆,冲犯咽喉。其次、脾胃虚弱,不能正常发挥其中焦轴心(枢纽)之斡旋上下气机的作用,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继而影响到肺气不降、肝气不升。其次,久病入络,而气、痰、瘀均可郁久化热,由此导致病情虚实夹杂,气滞、痰湿、热瘀互结于咽喉,可出现咽喉异物感、灼痛感,喉底红肿不舒,或见喉间多痰,咳吐不爽。因本病系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常,胃气携浊阴延食管上逆所起,故临床可见“胃—食管—咽喉”解剖上一条主线的系列症状,如痞满、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胸闷、胸骨后烧灼感等。
二、治法方药:
治疗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散结为主,并结合咽喉中医专科诊断明晰辩证。老师善用半夏泻心汤和小承气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姜半夏10g,黄连6g,黄芩10g,太子参10g,干姜6g,枳实12g,厚朴10g,连翘12g,甘草6g,白及15,瓦愣子15g(先煎),延胡索10g,煅赭石15g(先煎)
随证加减:如伴有胸骨后灼痛,加瓜蒌仁;如伴有呕吐、呃逆,加旋覆花;如伴有腹胀痞满,加木香;如伴有胸闷,加薤白;如伴咽喉红肿热痛,加金银花、牛蒡子;如伴喉核漫肿,加牡蛎、浙贝母。
三、病案分析
1典型病案
患者张某,女,59岁,2018年9月20日以“咽部异物感2月”为主诉就诊,半年前因呃逆在西安某三甲医院消化科就诊,口服“奥美拉唑、铝镁加、莫沙必利片”11周后,出现咽堵、咽部异物感,吞咽无影响,胸骨后有不适感,时有上腹胀,食后打嗝多,咽干,口热,口涩,无反酸、烧心、无胃痛,咽诊:咽红、腭咽弓漫肿。饮食二便可,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2018年3月2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多发息肉。治宜辛开苦降、行气消肿散结。方药:姜半夏10g,黄连6g,黄芩10g,太子参10g,干姜6g,枳实12g,厚朴10g,连翘12g,甘草6g,白及15,瓦愣子15g(先煎),延胡索10g,煅赭石15g(先煎),皂角刺10g,牡蛎15g,浙贝母,杏仁10g,7剂,水煎服。2018年10月8日二诊,咽堵消失,咽部异物感减轻,上腹胀消失,咽干,口热,欲张口呼吸,胸骨后和背部有不适感,卧时明显,打嗝仍多,偶两胁下隐痛不适,余可,咽诊:腭咽弓水肿明显减轻;舌淡苔白腻,脉缓。上方加防风10g,女贞子15g,继服7剂后诸症明显减轻。
2方药分析
此病例为典型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先因呃逆在西医医院消化科,用西药治疗近3月效不佳,后出现咽部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本方中半夏辛温,散结除痞,姜制后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干姜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开痞;取小承气汤之枳实、厚朴,辛行苦降,下气、化痰、除痞。连翘味苦微寒,助芩、连清热解毒,亦助半夏化痰散结;太子参补脾肺之气兼以生津润燥;白芨入肺、胃、肝经,消肿生肌,收敛固涩;瓦楞子消痰散结,制酸和胃;代赭石,重镇降逆、止呕止呃;延胡索,活血行气、和胃止痛;患者咽干口热、喉关漫肿,加皂角刺、牡蛎、浙贝母、杏仁,清热散结消肿;二诊患者咽堵消失,咽部异物感减轻,咽中增生减少,仍咽干口灼、偶两胁下隐痛不适,考虑老年女性肝肾阴虚有关,加女贞子补益肝肾、以平阴火;胸骨后和背部有不适感, 加用风中之润药的防风,取其疏风宣散、醒脾之功。
四、总结
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病位虽在咽喉,而实为胃食管反流所致,故本病仍属脾胃病范畴,而表现在咽喉。西医主要采用抑酸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用药后大部分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可改善,但是长期服用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出现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 且易复发[3],有报道称在停用PPI后超过90%的患者症状复发[4] 。而中医消化科医师知道调理脾胃,而常忽视咽喉中医专科诊查,疗效欠佳。本病治咽而不重视胃,反流病因难除而病难愈;治胃而不重视咽,局部症状亦缓解欠佳,故应 “咽-胃”并治,亦关注咽喉望诊。老师治疗本病20余年经验丰富,强调临证治病求本,分清矛盾主次;应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诊断的作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Eckley CA, Sardinha LR, Rizzo LV. Salivary concentr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adults with reflux laryng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J].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2013,122(7):440-444.
[2] 馬重阳,王庆国,张纾难,于才,程发峰.雾霾致病的中医病机与治法[J].环球中医药,2015,8(9):1079.
[3]何春玲.中西药合用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35(6):722.
[4]马建刚, 段乃超, 贾晓菲.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荟萃, 2017, 32 (1) :46-49, 53.
作者简介:张迎(1983- ),女,硕士学位,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脾胃病和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科室:发热门诊,工作单位:西安市第八医院
通讯作者:胡桂侠(1975- ),女,大学专科学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