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翠花胡同40年的餐厅记忆

2021-08-23

北京纪事 2021年8期
关键词:饺子馆翠花宅子

我今年近60岁了,现在每天还要喝二两酒。

经常去翠花胡同附近喝酒。那里有个悦宾餐馆,现在很多人一说起改革开放,就提他家,因为据说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最早的个体餐馆。那天独自去那里,却碰上了个老街坊。

酒桌上,说的话也是喝酒吃饭的俗事。不知道谁起的头,说起了40年前这条胡同到哪儿去吃饭。

我说,改革开放前,这胡同一家餐馆都没有,那个时候下馆子是奢侈事。他说是,单位有食堂,下班回家捅开炉子焖个米饭炒个菜,就是日子了。

他说,退休前就在胡同南侧的墙里上班,退休好多年了,老三届的,现在快70岁了。他说他过去酒挺能喝,现在,怎么劝都是二两,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现在喝酒也文明了,过去是不喝就灌,现在想想都觉得莽撞。他说,住在往南的竖胡同,照顾他早起晚归的开班车,宿舍楼盖好后就分一套给他了。工作和居住都在这儿,对这胡同特熟。

“确实,当初一个餐馆都没有,胡同北侧是一溜儿的大宅子。胡同的南侧是三个大单位——考古所、科图和民盟,门开的都不在这胡同。”他说话特简洁。

我知道他说的这些。

考古所,全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民国初期傅斯年主创的,共和国建国以后,考古所整建制的班底都跟着傅斯年去了台湾,夏鼐没去,后来接郭沫若的班成了考古所的所长。

科图,全称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还有一块牌子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40年前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那个藏书的楼还是日本人建的。

民盟,现在的全称是中国民主同盟会,有个院子叫翠园,牌匾是费孝通题的。据说,那园子是从圆明园搬移过来的,现在是个招待所。

“我跟你说,要说餐馆,这悦宾餐馆是支撑下来了,现在,好多人都说它是最早的个体餐厅。可其实,当时这条胡同还有另外一家也火着呢!”他小声说,终归是在人家餐馆吃饭,他说话办事还是讲究的。

“胡同东头路北,开过一个协华餐厅,小夫妻俩开的。年轻人时尚啊,40年前,字号都是饭馆、酒铺、食堂,叫餐厅的少吧,也是个体,有好多的外国人来。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胡同东口外就是华侨大厦,一天也看不见几个老外,协华餐厅却经常有老外来,而且一喝酒就喝到很晚。”

“你去协华餐厅吃过吗?”我问。

“去过一次,单位一个同事调工资,大家说宰他一顿,到协华餐厅去了。进去一看,地方太小灯光又暗,看菜谱也不是平常吃的那些,后来,就去东四路口的‘鲁园春了。”他说完,又找补了一句:“那协华,不是咱老百姓吃饭的地儿!”

他说有一个老街坊对这胡同更是门儿清。于是他微信把她叫来了,说要聊这胡同。他介绍说,她爹在胡同南墙里开了一辈子车,她打小就在大院里跑,后来一直在南墙里工作,退休前是三产的经理,经营考古复制品和考古类专业图书,对古老的事和物有些研究。

“民盟这院季羡林住过,知道吗?民盟这院胡适住过,知道吗?这胡同李大钊在这儿工作过,知道吗?有那个搞复辟的辫帅张勋的宅子,知道吗?于右任在这胡同有宅子,知道吗?”很快她人就到了。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喝了口小酒,一下子就提出了那么多的话题。

他忙拦住了她的话:“别扯那远,现在聊的是这40年,别扯那高深,只聊这胡同的餐馆。因为我们只是吃货。”

“餐馆啊,考古所在这条胡同开过餐馆,是个东北饺子馆。”她说。

“饺子馆,对,好像还有酸菜馅的饺子。翠花,上酸菜。”他搭腔。

“翠花胡同,和雪村那‘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没半毛钱关系,考古所的老所长徐苹芳出过一本书,说明清老北京胡同的,从明代的时候,这儿就叫翠花胡同。我查过的,因为这胡同是给宫里养花才得的这么个胡同名,就像灯市口的奶子府,那是宫里老妈子住的地方,往南有瓷器库、灯笼裤,都是这意思。”她一本正经地说。

“您懂得真多。”我恭维地说。

“人家是考古所的,当然。”他说。

“别瞎说,在考古所干的也不是专业,只是喜欢这些事,感兴趣就多留意了。”她心直口快,却很谦虚。

“接着说餐馆!”我怕扯远,喝酒聊天,有的时候特容易扯远。

“科图也开过餐馆。好像是个川菜,挺火的,川府餐厅是吧!”

“挺贵的吧,去吃过几次,他家的雪花桃泥挺好吃,原来都不知道还有这菜。”他搭讪。

“开始是科图的三产,也开餐厅,忘记叫啥字号了,店名挺雅的,后来承包出去成了川菜馆,那老板是个女的,叫余东林,现在可能也发了。”她一边回忆着一边说。

“后来,川菜馆又改歌厅了。”他说。

“民盟也开过餐厅,高大上,要提前预订的,没去吃过。”他说。

“我去过,满汉全席,包间里都是宫里的装饰。”我终于搭上了话。

“没开多长时间就关了。”他想了想说。

“那时候好像餐厅特多,胡同东头,进口不远路北,有个一间房的餐厅,啥都卖,包子、饺子、面条、涮羊肉,我记得那玻璃门上还贴着川鲁粤家常菜的字。”她夹了一块五丝筒,这是这家餐厅的招牌菜,塞到嘴里,等咽下去又喝了口酒說。

“是有这家,他家啥都卖,啥都不行。”他自顾自地喝了口。

“是,除了这些,胡同这周围的餐馆,中餐、西餐、汉民馆、清真馆,饺子馆、冷面馆,串店烧烤,得有几十家,一眨眼的工夫,也不知道都跑哪儿去了。”对周边,我也很熟的,如果单凭自己想,真的想不起这多。

改革开放后个体餐馆第一家

曾经的满汉全席的大门

把一瓶二锅头喝光了,也不知道谁说了句散了吧,AA制的结了账。他们都走后,我又在这不长的胡同转了一圈。这两天天挺蓝,偶尔还有鸽子哨远远近近地在房檐顶上传来。翠花胡同北侧是低矮的民宅,虽然低矮,看院门也是较大的宅子,南侧那高大的墙就不是普通的民宅了。胡同的墙都是灰色的仿古贴砖,地是柏油路,路面能看出反复挖填的痕迹。现在的翠花胡同只有悦宾餐馆了,想当初那么多家的餐馆风风火火的来,经过了40年的沉淀,忽然一下子又都不见了。这胡同没了那么多的餐馆,倒是清净了很多。

编辑 宋冰华

猜你喜欢

饺子馆翠花宅子
老宅子的梦(外一首)
《被占的宅子》中荒诞的立体主义
后妈
翠花,上川菜!
三国饺子馆
三婚
校园旁边的饺子馆
鸡鸣
影壁墙的秘密
智惩色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