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I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效果分析
2021-08-23雷庆龄桑宝华宋春艳林云碧杨春会
雷庆龄 桑宝华 宋春艳 林云碧 杨春会
摘要:目的:探究TKI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所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到2021年6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实验组(BCR-ABL基因阳性、ABL激酶及其同源激酶基因异常,n=30)和参照组(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BCR-ABL基因阴性病例,n=30)。其中参照组患儿实施VDLD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TKI联合VDLD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B淋巴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水平(APRIL)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BAFF、APRIL水平指标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相关指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86.67%)与参照组(50.00%)相比较高,组间差异性确切(P<0.05)。结论:针对BCR-ABL基因阳性、ABL激酶通路异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TKI联合VDLD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TKI;VDL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050-0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儿童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而言,发病率较高,患儿多表现为白细胞增高以及全身骨痛等[1]。临床中主要应用VDLD化疗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一些特殊基因突变病人,单纯化疗具有一定的复发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2]。近年来,针对BCR-ABL基因阳性、ABL激酶通路异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中多应用TKI联合VDLD治疗的方法。鉴于此,本研究将选用我院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60例展开研究,所有患儿经MICM分型确诊,分组方式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实验组(n=30,BCR-ABL基因阳性、ABL激酶及其同源激酶基因异常)与参照组(n=30,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病例BCR-ABL基因阴性)。实验组患儿年龄范围为2-14周岁,平均年龄(8.27±1.35)周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參照组患儿年龄范围为2-14周岁,平均年龄(5.28±1.31)周岁,其中男性和女性各为15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发病年龄高于参照组。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VDLD治疗的方法,具体为:长春新碱、d8、d15、d22、d29静脉推注1.5mg(m2·d),最大剂量不超过2mg,每疗程中d1到d28服用泼尼松60mg(m2·d),d29-d35递减至停;培东门酶2500U(m2·d),d9、d23,肌肉注射;d8、d15、d22、d29静脉滴注柔红霉素30mg(m2·d),30d为一个疗程。实验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应用TKI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260-300mg/m2/d, 达沙替尼 80mg/m2/d),每日1次,温水口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BAFF、APRIL及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评定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评判标准: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指标正常;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指标基本正常;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临床指标明显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患儿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BAFF、APRIL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效果用卡方检验进行校准,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BAFF、APRIL比较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BAFF、APRIL变化水平情况,实验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对比两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应用效果情况(见表2),实验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治疗效果(86.67%)高于参照组(50.00%),两者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多发病于儿童群体中,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完全,所以选择危害性较小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方案选择的关键[3]。VDLD化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但对于BCR-ABL基因阳性、ABL激酶及其同源激酶基因异常的病人,单独化疗临床效果仍不理想,而TKI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能够选择性地阻碍新鲜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同时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衍化,将其与VDLD联用,能够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分别用TKI联合VDLD治疗和VDLD治疗两种方法,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TKI联合VDLD的治疗方法来治疗BCR-ABL基因阳性、ABL激酶及其同源激酶基因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指标。因此,TKI联合VDLD治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4]。
参考文献:
[1]陈书平,李艳平,王雅敏.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及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01):155-158.
[2]阳睿,周云,彭珍,黄建勤.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长期随访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0,18(01):8-9.
[3]张健,李芝帆,郭婧,李慧,潘凯丽.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方案诱导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09):26-30.
[4] 许国发,陈苏宁,刘立民,潘金兰,朱明清,吴德沛,仇惠英.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07):517-522+526.
项目来源:昆明市科技局科技保障民生发展计划
项目名称:不同TKIs治疗儿童Ph-lik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临床研究
项目编号:2019-1-S-25318000001288
作者简介:雷庆龄(1988-0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宣威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学(血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