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五成受访者认为榜样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2021-08-23王可欣
王可欣
直击数据
●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榜样?面对这一问题,约70%受访者选择了科学家。其他较被认可的榜样形象是文化名家、商政名人以及身邊值得学习的普通人。
●为了支持榜样,近三成受访者表示会尽可能了解对方的生平事迹、作品等信息,21.05%的受访者会积极向他人“安利”自己的榜样,也有17.5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主动做什么,只是默默欣赏。
●21.05%的受访者从未更换过心中的榜样,24.56%的受访者则表示经常变换榜样人选。43.8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追星”方式非常理智,仅3.51%的受访者觉得自己不够理智。
解读故事
●六成以上受访者认为,理想的榜样应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面的认知能力。约两成受访者认为,出众的身材外貌和独特的性格特点会是自己选择榜样时的标尺。
“我实在追过太多星了。”37岁的事业单位职员萧萧说,“小时候学课文,我特别敬佩周恩来爷爷;中学时期,又迷上一个又一个港台明星;上了大学,我崇拜的对象成了王安忆、铁凝这些作家……只要是在我感兴趣的领域里表现突出的人,都令我向往。”她说虽然自己的榜样立得不专一、不“扎实”,但发现有值得仰望的人这件事本身就让人感到愉快充盈。
●超35%的受访者因为榜样而获得前进动力或是心理慰藉,也有个别受访者在支持榜样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技能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友人。50.88%的受访者认为榜样会对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岁的大学生黎耀辉就读于杭州某高校艺术设计学院,他在追逐榜样的过程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准备艺考时,我迷上一位平面纹理设计‘大神,后来就一直在网上关注他,还加入了他的粉丝群。”耀辉在群里结识很多朋友,有的和他一样是学美术的学生,有的则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不仅讨论专业上的问题,还分享生活中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