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我们随时都可能成为英雄
2021-08-23韩浩月
韩浩月
你敢于在别人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吗?不到真正进入现场、面对现实正在发生的状况时,一个人是不晓得自己会做出何种选择的。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别人,这个念头的产生,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所以“平凡英雄”的诞生,和大片里那些不断打怪升级的“超级英雄”,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此次河南发生暴雨灾害时,有无数人向那些被洪水席卷、生命危在旦夕的人伸出了援手。他们当中有的有名字,比如在郑州地铁五号线救了十几个人的于逸飞,开着铲车在洪水中救下近70人的刘松峰,还有放下自己的理发店生意从合肥赶往郑州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余涛。而更多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转发的救人视频的主角们,是没有名字的,他们在完成自己的英雄壮举之后,悄然离去,或许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英雄,救人,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行为而已。
有心理分析认为,一个人在决定去救另一个人的时候,是没有过多复杂思想活动的,现实的紧急也不会给他们思前想后的时间。因此,自我感动、情感升华、英雄主义情结等因素,在救人者的脑海里或许根本没有出现过。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对救人者的采访,在镜头面前,他们并未说出观众所期待的豪言壮语,那是因为,他们并不是为了在镜头前感动观众才救的人,而是他们恰巧出现在那些需要他们的场合,而他们,选择了冲上去。
平凡的英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2020年1月武汉封城后,不止赶来支援的医护人员,还有众多参与志愿服务的市民,都堪称平民英雄。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故事已经被拍成电影,但更多人还是收起了“英雄”称号,回归到生活里继续做一名普通人。
2021年5月,甘肃白银山地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第一个施救的人,是当地的一名牧羊人,随后60余名村民上山加入到救援队伍当中。不仅突发事件会催生诸多平凡英雄,在诸多有长远设计与规划的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杂交水稻创新发展等伟大事业中,除了公众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之外,还有无数普通人默默付出,他们一样有着巨大的贡献。
《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守望相助”,《孙子·九地》中的“同舟共济”,以及大量如“拔刀相助”“义不容辞”“雪中送炭”“两肋插刀”“古道热肠”“乐善好施”等成语,通过千百年的传颂,已经深深地刻進我们的文化当中。中国人不仅喜欢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也非常推崇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突发事件以及危急时刻,总是能激发在中国人内心几乎已成为信仰的英雄情结。
不少人认为,中国抗疫能够走在世界前列,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其实,这同时也是英雄主义的胜利。正是无数人内心怀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豪情与格局,才使得严格的抗疫要求得以顺畅地执行,归根结底,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胜利。
平凡英雄的勇敢举止,亦可视为内心一种文化冲动的外在体现。有名字也好,没名字也好,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也具备随时成为他们的可能性。这无需考验,不必质疑,每一次面临灾害与苦难,都能看到人性的光芒在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