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1-08-23赵红彩

黑河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赵红彩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特点,设计出最为有效和适合的培养方式,在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教师应该将培养重点放在实践应用方面,从而使学生在丰富的练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思潮的不断深入,各阶段性的教学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改进和创新。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心。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展开相关分析和研究。

一、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

相应的环境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为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的意识和习惯。然而在营造语言表达氛围时,教师需要采用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学生自主的融入学习中。基于此,教师通过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发现情境创设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缓解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丰富的语言表达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出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情境与教学的统一性,避免出现“生拉硬套”的问题。其次,新课程改革标准下,要求明确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该尽量提高情境地体验感和参与感,以此提升学生的切身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开展“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创设出合理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功能,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或者视频,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同时,为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做出引导:“同学们通过观看和动物相关的视频资料有何感想,能不能简单地说一说自己身边有趣的动物”。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教学情境中,并且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动物的特点和趣事,有的学生会说“我家的小狗特别顽皮,有时候会追着尾巴原地转圈,特别有趣”;有的学生会说“我养了一只小猫,总是喜欢追着皮球跑来跑去”。由此可见,通过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的氛围被激发,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

很多知识的形成都来自丰富的生活实践,尤其是语文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从生活方面着手,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乐于说话、敢于说话的意识。首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学知识的内容,以便找寻到合适的生活元素或者话题,以此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其次,生活元素的选择,还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或者亲身体验过的元素,以此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激发出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为重心,将学生从被动性的语言表达,转变为主动性的语言表达,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勇气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主。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心,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作文写作或者写话中,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实际语言表达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详细了解发现,造成此种表达问题的原因,多是由于学生胆怯说话,害怕说错等。所以,教师应该创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勇气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敢于说话的意识。在此教学要求下,教师选择采用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用以锻炼学生的说话勇气。

首先,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承担起整个活动的组织和运营工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其次,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虽然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学生于不顾,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担任活动的评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有效的评价和总结,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说话勇气。其次,实践活动的规则明确后,就可以让学生依次到讲台上进行语言表达,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将获得表达的机会。最后,教師在参与的过程中,需要详细地记录学生的表现,以便在活动结束时做好评价和总结。此外,教师还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定期开展校园范围的语言表达活动,像是诗歌朗诵、文章诵读和演讲等活动,继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勇气的目的。教师采用开展实践活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式,成功地帮助学生克服了说话胆怯的心理,继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方面着手。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对游戏普遍具有强烈的喜好,并且对游戏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较为突出。首先,教师在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时,应尽量提高游戏化教学的体验感,让学生以亲身体验的形式参与其中,使游戏化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还要将语言表达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还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为了提高游戏化教学的质量,以及更好地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可以在游戏教学中增添互动性,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可以创造出良好的交流条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师在开展“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活动时,根据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教师可以选择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如在第一次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对游戏过程进行引导。首先,教师需要挑选出几名学生,为学生分配文章中的角色,如“青蛙”“小蝌蚪”和“金鱼”等。其次,教师可以负责文章中的“旁白”部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扮演者需要做出相关的动作,同时,还要说出角色的对话部分。最后,在第一小组完成“角色扮演”游戏后,教师就可以推出游戏,而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但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接下来进行游戏的小组成员,需要抛开文章内容,在游戏中使用自己的语言,可以适当地增加游戏内容”。在此要求下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针对游戏化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体验,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的思想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不足之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勇气,帮助学生建立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效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0,(12).

[2]帅珍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3]王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马志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