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08-23章丁兴

黑河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章丁兴

[摘 要]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可观可感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深刻丰富的意义,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并运用多种表现方式把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内化为自身能力。知识可视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知识可视化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运用多媒体动画适时调整课堂节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丰富积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知识可视化;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由感性思维的不断刺激逐步上升为理性思维。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迁移过程是隐形的,只有发生“质”的变化才会表现出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尽可能调整教学策略,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应用技术走进课堂,为知识的可视化提供了更多机会,有利于小学生的知识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适应快节奏的认知和学习,学生也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整合,“知识可视化”教学便应时而生,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挑战。

一、知识可视化的内涵

知识可视化即通过视觉感官为他人传播知识的策略手段。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把教材内容显性化,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具体形象的感性刺激,以直观感受理解知识的内涵以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人们在获取知识时,80%是通过视觉感官来完成的。知识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更完整地建构知识体系。

知识可视化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更深刻理解语义结构、词语内涵、意象意境、语境情感等,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并恰当运用语言。知识可视化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快速内化所学知识。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但可以积累更多的语汇,理解词语的语境作用,还可以准确得体地运用语言。教材所选课文,文质兼美,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隐性的知识点显性化,把平面文字变成可观可感的立体事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文字含义。由此可见,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知识可视化的必要性

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当枯燥的知识变成具体可感的图画和具有感染力的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更加集中,学习效果更好。

1.促进语言文字理解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分为拼音、识字和课文三大部分。拼音的学习需要学生良好的分辨能力和准确的口型发音,如果教师能够把拼音教学变成“点读+讲解”的动态模式,学生理解起来则更容易。识字可视化意义更大,把汉字根据几种造字法进行分解,学生对方块字的理解更到位。文章语句描绘的画面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实现“可视化”,学生体会更深刻。教师利用可视化辅助手段展开教学应对,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学习的机会,学生领会更为便利,其助学效果也会及时呈现出来。

2.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

情感认识需要逼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景,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年代久远的课文,教师要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的体验。如《小英雄雨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可以通过想象来了解“雨来”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者剪辑“雨来”与日寇做斗争的电影片段,20多分钟的影片插入不但可以适时调节课堂节奏,还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雨来”的机智勇敢,增强爱国情感。学生对影视素材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做出积极应对,给学生带来近距离认知文本的机会,其学习思维会顺利启动,其情感调动也会随之发生。

3.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知识可视化可以系统简化知识,给学生提供更多质疑的机会,然后教师讲解答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互动中解决问题。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小学生对新生事物总要问“为什么”,这正是学生思维的可贵之处,教师要充分予以解答,可以用生动的图画来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文章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纳米球、乒乓球和地球的关系,在对比中让学生了解纳米的微小。学生只认识乒乓球,对纳米球和地球没有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运用比例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明白“纳米”的概念。文中“纳米机器人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的段落,也可以做成动画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感受纳米高科技的优势,从而理解文章内容。

三、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可视化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坚持知识可视化理念,并把“可视化”教学变成常态,提高教学效果。

1.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可视化教学方式

教师要重视知识可视化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把隐性知识内涵显性化。语文是生动有趣的学科,學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同时,语言词汇的积累也是非常枯燥的过程,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网络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资源,只要教师有意识寻找应用,就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借助动画片展开教学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在声色俱全的情境中展开学习,其效率会大大提升,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会更为强烈。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教辅手段展开设计和规划,能够创造丰富的学习成长点。

2.创新教学设计,提高可视化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课堂开展的设计师。知识可视化的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乐园,提升学生对课堂的感受。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智慧,不拘一格组织课堂,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学素材,为课堂的开展奠定感情基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学习效果。

知识可视化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做,比如“思维导图”的利用,就可以明确地把知识之间的联系清晰地表示出来,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就可以做得很好。在学习汉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汉字归类,偏旁相同的汉字、读音相同的汉字、声母相同的汉字、韵母相同的汉字等,可以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并且随着生字的学习不断添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汉字,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造字法进行分类归纳。这样,一周或一个月学习的知识都可以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知识可视化落到实处。

3.提高教师水平,让可视化教学成常态

知识可视化需要教师具备灵活操作多媒体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堂。不过,目前还有很多一线教师因为年龄或环境因素,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说教”方式,无法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方式。学校应该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结合具体办学条件尽可能改善教学条件,并开展相应的教师培训,使“智慧课堂”变成寻常课堂。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手机、电脑都是有效的学习载体,只要有信念就可以打造别样的课堂。没有网络,可以有挂图;没有挂图,可以画图。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快速高效传授给学生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知识可视化是整体教学的发展趋势,未来需要的是可以熟练操作多媒体的“半智能化”教师,未来课堂将会获得多媒体技术的更多支持。因此,教师有意识提升自身水平,就是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授知识。语文知识可视化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把枯燥的知识积累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惠.课堂观察:让语文学习可视化[J].江苏教育,2017,(09).

[2]姚丽君.让思维可视——阅读教学中落实思维发展的实践探索[J].语文天地,2018,(09).

[3]吕碧霞.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9,(07).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知识可视化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思维可视化在教学《函数的图象》中的应用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