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点子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1-08-23刘伟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9期
关键词:计算结果点子竖式

刘伟光

有老师问我:“点子图要教吗?”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点子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点子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易于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增进数学思考,促进深度学习。下面以《笔算乘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46)教学为例,谈谈点子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点子图助力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点子图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利用点子图,可以将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如实展示的教学内容“还原”,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小学生消除学习障碍,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教学《笔算乘法》例题1的“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时,因为本例题教学的重点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上,因此在学生列出算式14×12后,教师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那么学生计算的结果(168或其他)正确吗?这就需要验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画出点子图(P46点子图),把王老师所买的书(点子)搬(画)到教室来了。因为一个点子表示一本书,所以点子图的点子数就是王老师买书的本数,学生只要数数点子图的点子,就知道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了。这个教学环节,利用点子图,实现了把王老师所买的书“搬”到課堂上的想法,让学习内容变得直观,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利用点子图增进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考元素,增进学生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1.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形式,用连乘或乘加的方法计算

第一,转化成连乘的形式进行计算,即先把点子图平均分成若干部分,再列成连乘的算式计算。例如:有的学生把点子图平均分成三部分(如P46点子图左),先计算出每部分的点子数,再求出三部分(整个点子图,下同)一共的点子数,列出的算式为:14×4=56,56×3=168,计算结果是168,写成综合算式记为14×4×3;有的学生把点子图平均分成四部分,先计算出每部分的点子数,再求出四部分一共的点子数,列出的算式为:14×3=42,42×4=168,计算结果也是168,写成综合算式记为14×3×4;有的学生把点子图平均分成六部分,先计算出每部分的点子数,再求出六部分一共的点子数,列出的算式为:14×2=28,28×6=168,计算结果也是168,写成综合算式记为14×2×6;有的学生把点子图平均分成两部分,先计算出每部分的点子数,再求出两部分一共的点子数,列出的算式为:14×6=84,84×2=168,计算结果是168,写成综合算式记为14×6×2等。

第二,转化成乘加的形式进行计算,即先把点子图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每部分小于10行,即每部分行数为一位数),再列成乘加的算式计算。例如:有的学生把点子图分成“9行”和“3行”两部分,分别计算出各部分的点子数,再求出两部分(整个点子图,下同)一共的点子数,列出的算式分别为:14×9=126,14×3=42,126+42=168,计算结果是168,写成综合算式记为14×9+14×3;有的学生把点子图分成“8行”和“4行”两部分,分别计算出各部分的点子数,再求出两部分一共的点子数,列出的算式分别为:14×8=112,14×4=56,112+56=168,计算结果也是168,写成综合算式记为14×8+14×4;有的学生把点子图分成“7行”和“5行”两部分,分别计算出各部分的点子数,再求出两部分一共的点子数,列出的算式分别为:14×7=98,14×5=70,98+70=168,计算结果也是168,写成综合算式记为14×7+14×5等。

把上面这些综合算式与原列式(14×12)联系对比,可得出:14×12=14×4×3=14×3×4=14×6×2=14×2×6或14×12=14×9+14×3=14×8+14×4=14×7+14×5。即把14×12中的一个乘数转化成两个一位数的积(如12=4×3=3×4=6×2=2×6)或和(如12=9+3=8+4=7+5),把14×12转化成连乘或乘加算式来计算,就是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2.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和形式,用乘加的方法口算

先把点子图分成整十行和不足十行(一位数)两部分,再用乘加的方法口算。例如:有的学生把点子图分成“10行”和“2行”两部分,分别算出各部分的点子数,再求出两部分(整个点子图)一共的点子数,列出的算式(口算)分别为:14×10=140、14×2=28、140+28=168(如P46点子图右),计算结果是168,写成综合算式记为14×10+14×2。联系比较原列式得出14×12=14×10+14×2。即把14×12中的一个乘数转化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12=10+2),变成前面一节课刚学过的口算形式(这种方法是上一节课口算方法的应用,是理解竖式计算算法算理的基础,解决本课重难点的关键)。

点子图点子求得方法的优化探究,挖掘了点子图中蕴含的数学思考元素,增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学生思维活跃又个性十足,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点子图理解算法算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前面教学中利用点子图,解决了验证问题,促进数学思考,还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理解好笔算(竖式)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如在“探究计算14×12”时,有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到168的,但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到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还无法确认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需要加以验证;二是学生虽然用竖式计算出来了,但不知其所以然,还没有弄清算理。在“用已学过的计算方法求出点子数”的探究活动中,收获了14×10=140、14×2=28、140+28=168的口算方法(称为横式)。因此,教师用课中生成的竖式和横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照点子图(P46中右),说说橫式和竖式的关系,并作出关联图,帮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学生汇报交流的关联图整理如下图。

板书:

第一,弄清算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图左右两部分:一是结果一致,说明竖式算法正确可行(横式的已由点子图验证过)。二是竖式中每一步算法的选择及其意义,可利用点子图(P46中右)、横式和竖式的对照比较讲清楚,让学生能够理解算理,最后把点子“还原”为书,学生可以顺利完成课本的竖式图填空(P46下)。

第二,弄清算法。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竖式结构模型:第一步计算(14×2)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相同。第二步计算(14×10),观察“1”(10)×4=“4”(40)的对位,理解用“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到的积就跟那一位对齐”;再根据“0加任何数得任何数”,理解竖式中的0可以不写……从而引导学生建构竖式模型,归纳计算法则。

综上可知,利用点子图教学,数形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丰富了教学思考的元素,增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中智慧生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堂出版社,2012.

[2]马云鹏.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计算结果点子竖式
如何用点子图进行 “凑十法”的建模
趣味选路
扇面等式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几种思维方式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
谈数据的变化对方差、标准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