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炼·联:运用“问题链”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
2021-08-22周倩
周倩
一、案例背景: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提问。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深刻性,是实现深度阅读的突破口。
【情境描述】
在一次校本教研过关课中,我们聆听了Robin will cook today一课,笔者罗列了教师的提问,What does Yifan\grandpa like? What’s his favorite food? What does Robin cook? …基本都是以What进行提问,对于Why?How?等问题鲜有提问。学生在文本或者图片中很容易就发现了答案,答案脱口而出。教师没有很好的设计问题链,学生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没有真正参与语篇理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情境分析】
1.问题设置缺乏目标意识
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只设计文本浅显的目标问题,没有看到深层次的语言目标,导致学生的思维只停留于仅限于一些事实细节信息的查询。
2.问题设置缺乏思维梯度
在当前一些英语阅读课堂中,问题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渐进性、协调性和上升性,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3.问题设置缺乏情感渗透
在一些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着重于对文本的理解,很多课堂提问重知识与技能,轻思想情感培育。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是基于阅读文本和学生实际,紧扣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且具有指向性、梯度性和连贯性的问题,开展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下面以 PEP5 U3 Part B Read and write一阅读课为例,阐述如何基于“问题链”,巧设提问,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案例分析:
本篇阅读课的主要内容是两篇来自Yifan和Grandpa的便签(note), Robin根据他们的留言做了chickenicecream这一啼笑皆非的食物。笔者尝试通过“问题链”,注重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计,引导其进行深层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和素养,发展其英语思维能力。
1.引导型问题链:连生活,点燃思维
引入型问题链,指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链,而该问题链与课堂所讲内容紧密联系。
(1)回顾旧知,连新知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一部小短片带同学们走进英语课堂,同时提问上图三个问题。教师通过这一问题链,让学生将原有知识与文本平滑连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巧妙设疑,连生活
教师在复习完已有知识后,教师通过提问你最喜欢的食物、饮料等带领学生进入新课。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2.探究型问题链:炼文本,理清思维
探究型问题链,指以学为中心,为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有思考性的问题链。这些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1)“猜一猜”,预测文本
在进入文本之前,教师先出示Robin,请学生来猜一猜Yifan和grandpa喜欢东西,然后再猜一猜Robin今天要做什么菜,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阅读文本。
(2)“划一划”,理清脉络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之后,教师请学生划一划文本中的重点信息。问题随着文本内容层层推进,助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理清文本脉络,解决文章重难点,从而理解文本主题大意。
(3)“說一说”,推理思维
在理清了两篇note之后,教师请学生进行推理Robin将会做什么菜?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例如vegetablesalad等等,但是都是在正常的菜品之中。紧接着教师出示了Robin做的chickenicecream这一另类的菜品,学生大呼不可思议,教师请学生来说一说为什么它会做这样的菜?从而引出另一个问题,你觉得Robin是一个怎样的机器人?
通过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
3.反思型问题链:联实际,拓展思维
反思型问题链通常使用在阅读教学后,旨在让学生梳理、总结以及根据课程所学连接自己的生活。
(1)读后述,文本迁移
问题一通过对文本的梳理,学生理解Robin和grandpa都能吃什么东西,实现了文本的迁移,通过这一问题,为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Robin,你会做什么给他们做好了铺垫。通过迁移,教师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反思,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突破。
(2)读后写,文本创新
在同学们都说了上述(1)的两个问题之后,同学们开始动笔进行写作。创新性提问是实现深度阅读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创新迁移能力的关键。
(3)读后思,情感渗透
学生在语篇阅读后运用所学来表述自己的生活体验后,笔者又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几个问题:When you choose food,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hat you want or what you need?该环节是本堂课的又一次升华与跳跃。
三、案例反思:
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足话题,突出主题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时,要设计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来串联文本信息,避免教学活动杂乱无章。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结合其兴趣爱好,立足话题,通过有效的“问题链”,充分激发其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挖掘素材,阅读有梯度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出来课本,还有英文报刊、文学书籍和网站等。在问题链的设计上,教师首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明确该文本的思维培养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环环相扣,发展高阶思维
在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前提,以促进其思维发展为导向。教师可以从文本语言的鉴赏、关键信息的蕴含点、中西文化的冲突、文本特征等方面进行“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