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探究
2021-08-22陈华东
陈华东
摘要:本文立足于信息技術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的课堂协作能力”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促进信息技术深度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课堂协作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汇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想要助力学生更好联通世界,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深度挖掘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便显得格外重要。这便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状况,真正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任课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助力学生能够实现自主探究,形成信息技术的相关思维。当然,这还需要任课教师设定相关活动,助力学生真正形成信息学习的相关素养。
一、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没有完善学习基础,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素养,并以此为教学设计的源头,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要强调教学目标。例如以《编辑文字》一课教学为例,任课教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出示一些相关的风景名画询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将这些照片结合诗句制作成诱人的海报呢?”学生们一起点头,此时任课教师进行课堂引入。首先任课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具体水平进行的课堂安排,逐步放慢教学节奏,对于文字窗口上相关标栏进行解析,对于编辑区,状态栏,快捷操作等问题进行讲解,紧接着任课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兴趣来讲解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如在wps上插入图片之后,对文字进行的替换编辑的方式,如何运用wps制作一张自己满意的海报等等。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初步认识wps软件,在wps中实现简单的文字编辑,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文字编辑或修改,强化学生运用能力。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充分发挥了教学深度,可以有效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开放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参与积极性。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技能
信息技术课堂的变革只靠单纯讲授是不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只有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才能深化学生信息技术的思维。这便需要任课教师要从根源上抓起,通过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制作电子相册》一课教学为例,首先应带动学生认识“数码大师”的操作界面,掌握在“数码大师”中添加图片、音乐、边框的方法。此外,任课教师还需引导学生通过建立图片库,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共享、分享意识,以及从色彩搭配的角度去欣赏网页的能力。以此丰富电子相册的创作素材。长此以往,通过电子相册能够充分发挥以往相册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恒久保存、永不褪色,在需要查询之际能够快速检索,兼顾图文并茂的相关特征。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与安装软件,能够独立探索,学会在电子相册之中添加背景与文字,以此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身情感,运用电子相册留下自己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重视技能培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更多的信息,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课堂协作能力
每一位学生学情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信息技术理解能力也有差别,因此想要全方面深化课堂教学变革,需要任课教师设置相对应的小游戏,真正带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在寓教于乐之中体会学习之美。在《初识画笔》一课中通过任课教师讲解使学生学会添加“画笔”从而进行创作,通过课堂的相关联系,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画笔板块搭建起积木。此时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大家一起创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画卷。此时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添加不同的线条,有的填充不同色泽,有的改变画笔粗细,虽然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创作能力生涩,但仍旧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力与图画创作思维,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相关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应用,鼓励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发现和创造,从而挖掘出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潜能,营造充满活力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多元信息课堂技术课堂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这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育观,遵循前瞻性、主体性、互动性等基本原则。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以后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本课题,以期为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寻找一条新的通道。
参考文献:
[1]王佑镁.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00(002):112-116.
[2]谢忠新, 曹杨璐.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346(11):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