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解水农业技术体系有效防治早春番茄叶霉病
2021-08-21刘李岚肖伟陈珂黄霜黄滟钦顾玲玲张嘉雯
刘李岚 肖伟 陈珂 黄霜 黄滟钦 顾玲玲 张嘉雯
叶霉病是番茄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为害番茄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适宜发病气温20~25℃,高湿(湿度80%以上)、弱光和连续阴雨天都易发生。2021年2月底3月初绵阳地区连续降温和阴雨天气,导致该地部分番茄叶片特别是下部叶片较大面积出现叶霉病感染。酸性电解水对蔬菜地上部分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专栏详细介绍了利用电解水农业技术体系防治早春番茄叶霉病的方法,达到零化学农药施用或有效减少化学农药施用的效果,从而保证番茄的食用品质(零农残或低农残)。主要措施包括下面5点。
1 温度和湿度调控
早春番茄一般种植在大棚中,需要做好温度和湿度管理,早春温度尽量控制在10~20℃,同时避免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定植到大田后及时覆盖地膜,近年来很多地方都采用先覆地膜,再用打孔器打孔的方式定植。采用膜下滴灌可以降低田间空气相对湿度,不宜大水漫灌;晴天9:00左右放风降低棚内湿度,温度较低时(可参考低于10℃时),下午可提早关闭风口。
2 喷施电解水增强番茄植株抗性,预防叶霉病发生
番茄定植(定植时间可以参考1月底2月初)到大棚后1周左右,通过喷施酸性电解水配制的有机硅肥和碱性电解水的方式增强番茄植株抗性,具体操作为:将酸性电解水(由四川雄一集团提供,pH值在2.0左右)稀释7倍,按每20 L稀释液中添加2 mL有机硅(爱农购有机硅肥,20 mL瓶装)的方式配制。向番茄喷施含硅肥的酸性电解水(每667 m2参考喷施量60 L),30~60 min后喷施碱性电解水(由四川雄一集团提供,pH值13.5左右)。喷施后敞开大棚两端进行有效降湿(通风时间不少于2 h)。番茄生长期按每2~3周喷施1次的频率处理(一般共喷施8次左右)。该操作方式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消杀的同时,可有效增加番茄植株硅含量,提高番茄的整体抗性。
番茄叶霉病病叶
摘下部叶片
3 打叶
番茄品种如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凤珠,其下部叶片较为平展和下垂,电解水很难喷施到叶片背面,加上近地面湿度大,导致这种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叶霉病在下部叶片背面大面积发生。选择抗病品种对于番茄叶霉病的防治至关重要,不同品种对番茄叶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从近几年的种植情况来看,凤珠和金珠等品种易感叶霉病,罗纳F1等品种对叶霉病具有较好的抗性。
对于樱桃番茄凤珠,需要及时将下部叶片剪掉,一般在第1批花开放时,留下部临近花枝的2~3片叶,其余下部叶片都剪掉。当第1批果开始转色时,剪掉第1批果下部的叶片。该操作能将病叶进行有效摘除与收集,方便后期喷施酸性电解水,同时有利于番茄着色与整体通风降湿。
4 喷施酸性电解水进行叶霉病的防治
如叶霉病已经发生,则需要及时喷施酸性电解水防治。具体操作如下:将酸性电解水原液稀释5倍,然后按照从上到下整株喷施的方式进行,每667 m2参考喷施量为60 L。酸性电解水的治疗性喷施,按照连续喷施2~3 d,每天喷施1次的频率进行操作。叶霉病刚发生时,喷施电解水能有效防治,但当发生面积较大时,建议喷施一定的生物农药(如多抗霉素)或者化学农药(如苯醚甲环唑)。对于凤珠等易感叶霉病的品种,一般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喷施1~2次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来进行有效防治;而对叶霉病具有较好抗性的番茄品种,在其生产过程中喷施电解水防治即可,无需喷施化学农药。
5 中后期管理
中后期同样需要注重温度与湿度的控制,及时通风,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湿度控制在80%以下。当温度升高后需要及时通腰风,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进行。适度打叶(中后期可以剪掉第2批果实下面的叶片),增强通透性;与此同时,按照2周1次的频率交替喷施酸性电解水(添加有机硅)和碱性电解水(酸性电解水稀释7倍,碱性电解水稀释20倍,每次每667 m2喷施60 L;喷施酸性电解水30~60 min后喷施碱性电解水)。
6 小结
选择抗病品种对于防治叶霉病至关重要;利用电解水农业技术体系有效防治早春番茄叶霉病,可采用调控温度和湿度、打(摘)底部叶和喷施电解水的综合防控措施,达到零化学农药施用或减少喷施化学农药次数的目的。采用该防治措施进行番茄生产时,中高抗番茄品种叶霉病少有发生;低抗番茄品种叶霉病有发生,但对正常生产影响不大。从近几年的生产示范情况看,该综合措施能有效防治番茄生产过程中早期病害,可作为利用电解水防治番茄以及其他类似蔬菜早期病害的一个标准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