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治疗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作用
2021-08-21孙赢
孙 赢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7)
结核病为常见的传染病类型,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累及患者多脏器及系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均比较大。其中,临床治疗中,以肺结核的发病率最高。结核病以呼吸道传播及消化道传播、接触性感染为主,对于患者来说,疾病感染会导致较强的社会歧视[1]。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尊心受挫,加上疾病反复发作,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较差,会影响治疗效果[2]。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核病患者经过系统化治疗,可获得较大的改善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以全面、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心理、生理及病情发展需求均得到满足[3]。本次研究经过深入分析,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结核病的护理干预中,分析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100例结核病患者,均为本院结核内科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病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70岁,平均(48.81±3.72)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8~68岁,平均(49.25±4.07)岁。纳入标准:患者存在低热、咳嗽、咯血、消瘦、乏力等不同症状,经X线检查、痰液培养、血沉及CT等综合检查确诊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及器官病变者;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存在其他肺部疾病者;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病患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参与系统化治疗及自我管理,并做好消毒隔离,将患者安排至单独病房。对患者治疗情况、病情改善情况进行监护。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指导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尤其是存在早期中毒症状者,需要保存体力。体温恢复,症状改善后,方可下床活动,并适当参与户外活动及锻炼。②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病房内通风换气及整洁,为患者调节室内温湿度,并提供纯棉被褥,定期更换。③对症护理。对于咯血患者,保证病房内安静,防止打扰患者休息。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避免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床头留置负压吸引器,以有效吸痰;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止血剂,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出现异常与医师沟通。④病情监护。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等指标,出现高热不退及脉搏过快、呼吸急促患者,说明病情加重,需要及时与医师联系。治疗中,还要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大咯血及窒息症状,防止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治疗过程中,还要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及时停药并联系医师处理。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并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及语言、肢体沟通,通过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接受度,提高患者治疗信心。⑥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肺结核治疗、预防及感染隔离消毒等知识的讲解,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⑦对患者开展营养支持,通过均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结核杆菌对患者机体的威胁。⑧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用药指导,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用药知识,对患者结核病不同时间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药物对肝肾、脑的损伤情况进行明确,指导患者定期检查肝功能。⑨开展有效的消毒隔离。为结核病患者准备单独的餐具及洗漱用品,并对其病房进行定期消毒。病房内采用紫外线灯进行早晚消毒。患者使用过的用品严格消毒清洁。与外界人群进行严格的隔离,密切接触者,需进行卡介苗接种。⑩开展家庭护理,在进行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及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避免对患者产生歧视心理,并给予患者鼓励和陪伴,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提升其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干预效果,以治愈率及涂片转阴率为评估标准,以患者疾病症状完全消失,且2次痰液培养结果转阴为评估标准;以连续检查痰液培养结果为阴性,未见抗酸杆菌为涂片转阴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4]。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χ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8.00%)相比对照组(68.00%)更高,观察组患者涂片转阴率(92.00%)相比对照组(70.00%)明显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治愈率、涂片转阴率组间差异对比[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住院时间组间差异对比(d,)
表2 住院时间组间差异对比(d,)
3 讨论
结核病在临床治疗中,属于一种慢性传染病,其高传染性及病程长等特点,导致患者的生理、心理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有“谈核色变”的说法[5-6]。针对结核病采用系统化治疗,可有效提升疾病治愈率,但有效的治疗需要患者高度的配合,且治疗中患者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治疗需求均需要得到有效的满足[7]。常规护理干预具有普适性,但缺乏针对性及全面性[8]。为此,本研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对结核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是从患者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病情观察、治疗需求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干预[9]。生理需求方面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适量休息,保存体力,并适当活动和户外锻炼,提升其舒适度[10]。并且通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保证患者居住舒适,提升其生理舒适度。而从患者治疗角度来讲,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针对性护理中,开展了对症护理,实施有效的祛痰、体位指导及合理止血,保证患者疾病症状改善[11]。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咯血、窒息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护,可以提升患者安全性,防止其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12]。而针对患者治疗中的用药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用药指导,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可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接受定期的肝功能测试,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从患者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方面来讲,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为患者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及避免刺激性食物、防过敏食物的进食,防止疾病加重,保证患者机体舒适度。针对患者心理疏导的作用,不仅可提升患者情绪的改善,还可保证其治疗的配合度及依从性。结核病的护理中,实施有效的消毒清洁及隔离制度,既可避免交叉感染,还可防密切接触者感染,保证消毒隔离的效果[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从这一研究结果看,针对性护理通过结合患者情况,对其展开心理、生理及病情、治疗、消毒隔离等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可有效促进疾病转归,缩短治疗时间,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