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发生率及治疗措施
2021-08-21吕翠荣刘
吕翠荣刘 欣
(1 青岛市胸科医院医教科,山东 青岛 266043;2 青岛市胸科医院胸二科,山东 青岛 266043)
在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炎属于常见不良反应,不仅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同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研究与探讨[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238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以此来研究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与发病规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治疗的2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6例,女性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彩超检查,排除肝脏结核患者。在给予患者治疗前,患者肝功能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标志物均显示为阴性。
1.2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①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4周内,出现肝损伤的临床表现。②药物治疗后,患者存在皮疹、发热、瘙痒等情况。③患者肝内出现胆汁淤滞,或者肝实质细胞出血损害征象。④对患者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验,与病毒学肝炎相关的标志物均呈现阴性。⑤患者偶尔再次使用药物时,会再次出现肝损情况。患者同时满足第一点以及其他四个选项中的任意一点时,则可以将其判定为药物性肝炎[3]。
1.3 治疗方法 12周内的强化期住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治疗、激素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等,同时给予患者四联抗结核治疗,即异烟肼5 mg/(kg·d)、利福平19 mg/(kg·d)、吡嗪酰胺25 mg/(kg·d)、乙胺丁醇25 mg/(kg·d)或链霉素20 mg/(kg·d)[4]。定期对患者脑脊液进行检查,1周/次,同时在鞘内注射50 mg异烟肼+3 mg地塞米松的治疗药物,每周1~2次。对患者肝功能进行每周1次的复查,患者出院后,每2周对患者进行1次肝功能复查,每4周1次对患者脑脊液进行复查。但发现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炎时,需要对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进行确定,然后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并给予患者护肝治疗,如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商品名:易善复)、异甘草酸镁等,如果患者肝损害情况有进一步发展,则需要将抗结核所使用药物及安全剂量进行适当调整,给予患者异烟肼400~600 mg/d、利福喷丁450 mg/次(2次/周)、乙胺丁醇750~1 000 mg/d、左氧氟沙星300~500 mg/d[5]。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年龄、服药时间、合并肺结核类型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关系,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经χ2值检验;计量采取()表示,经t值检验;当P<0.05时,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与药物性肝炎发生的关系 与<18岁、19~64岁相比,>65岁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数例最多,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与药物性肝炎发生的关系
2.2 患者服药时间与药物性肝炎发生的关系 服药2~8周时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概率高于<2周、>8周的药物性肝炎发生概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服药时间与药物性肝炎发生的关系
2.3 患者合并肺结核类型与药物性肝炎发生的关系 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脑膜炎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合并肺结核类型的概率,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患者合并肺结核类型与药物性肝炎发生的关系
2.4 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238例结核性脑膜炎共出现89例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37.39%。其中87例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7.75%(87/89)。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不仅病情复杂,而且波及范围广,有着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6]。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该病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导致了脑膜出现核性炎症改变,病理比较复杂,且波及范围广,常累及软脑膜、脑实质、蛛网膜、脑血管等,同时也是最为常见和最为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在发病后早期接受规范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保障[7]。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采用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4联抗结核用药是常用的结核性脑膜炎初治化疗方案[8]。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大,其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常会引起肝损害,联合用药更增加了药物的毒性[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时,药物之间会相互协同,能够对肝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并会对药物在体内的再分布、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以及肝肾血流量等产生显著的影响[10]。据国外相关报道称,应用含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的治疗方案治疗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大约为20%,而其中部分肝炎症状重者可直接死亡[11]。在本次研究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使用抗结核治疗时,会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因此需要给予规范的治疗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护肝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2]。
综上所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来帮助患者降低药物性肝炎的风险,从而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