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戈铁马宁武关

2021-08-20刘媛

文史月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汾河长城

刘媛

宁武关为明内长城的“外三关”之首,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县城,其西有偏头关,其东有雁门关,《边防考》载:“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可见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宁武县境内的长城整体上看有两道,一是位于县境北部大体呈东西走向的明长城,一是从县境西南斜至东北的北齐长城。从构筑材料看,既有石墙,也有土墙,还有砖墙。此外,宁武县境内还有20余座关堡,有马面及敌台共200余座。

宁武关是蒙元骑兵南下的重要通道,仅嘉靖十九年(1540年)就從此侵入两次,抢至忻州、崞县,地方大遭荼毒。嘉靖二十年(1541年)宁武关设总兵,据险扼吭,统重兵以弹压之。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设宁武兵备道及管粮通判,建学、立仓,“规制大备,屹然称雄镇矣”。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宁武关图说”记载,宁武关先后整修了4次,首先“旧筑小土堡于今城之西,是为宁文堡”,景泰元年(1450年)筑宁武土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添筑西关土堡一座,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又建东关土堡一座。

宁武关城因踞凤凰山之北,民间称之为“凤凰城”,传说如果遇到紧急战事,这座城可以如凤凰一般飞离危险。“凤凰城”这样的命名及传说在明长城沿线多座城堡中都有,例如平虏城(今朔州市平鲁区)等。宁武关城依傍着恢河,南北为通道,而东西两面皆是山,即使到了今天,宁武县城也还是狭长的条状。宁武关也并非是明代才在此设关。汉代此处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汉楼烦关南口,县北阳方口即为汉楼烦关北口。北魏时期,此处有广宁、神武二郡,到了唐代,这里设置了宁武郡,自此开始使用“宁武”之称。

宁武城在明代属“山西镇”。“山西镇”与“大同镇”“宣镇”加起来组成明长城“九边”的中间部分,统称“中三边”,也是明帝国首都北京的重要防线。宁武关城曾在东、西、南三面开门,门上建有关楼,今城门皆不存,留下了“西关”“东关”等相关的街巷地名。今宁武县中医院附近有一座楼阁,上层为三层三檐木结构歇山顶,下为砖砌券拱十字穿心门洞,迄今车辆人流川流不息。朝北的门额上写着“含阳”,朝南的门额上写着“仪凤”,南北两面两层楼檐下皆有四字匾。东西两面的门洞上没有字。朝南的门前立有石碑,上书“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武关”。整座关城遗址尚存部分夯土残墙,西部有一段城墙获得了修复,有台阶可以登临。上到高处,整个宁武县城一览无余,城墙外山脚下即是铁路,路基压住了部分城墙。

这段城墙外有一座小公园,葬着明末的守城将领周遇吉。明末李自成从陕西起兵,渡过黄河后以几十倍兵力逼近宁武关,在这里遭到三关总兵周遇吉凭借天险拼死抵抗。明军临危不惧,周遇吉严词拒降,后终因寡不敌众,宁武关城破,周遇吉力尽被俘,被李自成军队乱箭穿心而亡。宁武城破之后,周夫人刘氏率领家人守着总兵府,居高临下射杀敌人无数,最终箭尽之后下令烧了总兵府,与入侵者同归于尽。李自成遭宁武关重挫心生惧怕,一度想退回陕西,不想随后的大同镇、宣镇主动投降,明长城防线门户大开,李自成得以顺利进入北京城,大明王朝终结。惨烈的明末宁武之战为宁武关增加了一份忠勇刚烈之气,京韵大鼓的传统曲目有《宁武关》,即为赞扬周遇吉一家的壮举。清初著名学者“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有写宁武关的诗:“襟带河汾玉殿长,一朝弓剑委秋霜。将军死战哀宁武,帝子生降恨晋阳。马首关山空落日,城中歌吹罢清高。悲风处处吹松柏,谁到并州不断肠。”其中“将军死战哀宁武”即指周遇吉。今宁武城有周遇吉故居,城外有他的陵园,清人对他极尽褒扬。

出了宁武关沿着恢河往北走20余公里,有长城的阳方口。长城由神池县龙元村进入宁武县大水口地界,经大水口至阳方口,从阳方口向东南经黄羊梁,抵西麻地沟,然后折为东北方向至姬庄,再经宽草坪、盘道梁抵段庄,然后出宁武县人代县境。

阳方口为河口,地势宽展平漫,东西走向的长城在此跨过南北走向的恢河。沿着恢河继续往北即朔州城,也就是汉代的马邑。阳方口由1道长墙、3座城堡共同组成一个区域性的军事防御单元。河东为关城阳方堡,筑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万历四年(1576年)增修。堡城周二里,规模不大,但地理位置极为险要,“虽离虏巢稍远,实为三关屏翰、宁武要冲”(《宣大山西三镇图说》)。阳方口关城有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新城是扩建出来的,位于旧城的东侧。今关城多已残毁,尚存城北砖券拱门,旧城东南角与新城连接处有一座角台,新城东墙中部有一座马面。

阳方口所在恢河以西,长城两侧还各有一座小堡,长城南侧的阳方口1号堡为长方形,周长不足300米,石砌墙,开南门。今墙体坍塌严重,堡内荒废,没有建筑。长城北侧的阳方口2号堡为正方形,周长不足100米,为土夯墙体,今坍塌严重,堡内残存抗战时期晋绥军所修掩体等痕迹。今阳方口依然是晋西北、大同、太原的交通枢纽,有同蒲线、宁岢线两条铁路,还有忻州至保德,崞阳至偏关,水泉、阳方口至平鲁等三条公路干线由此穿过。

宁武关以南50公里有宁化城遗址,位于今宁武县化北屯乡宁化村。遗址坐落在汾河边,隋炀帝在此修了汾阳宫城,北宋嘉祐占六年(1061年)在此设置宁化军,在隋宫城旧址轮廓的基础上修了宁化军城,金、元时期一直沿用。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此设宁化巡检司,山西都指挥使常守道率部前来驻扎,将旧城六里二百七十步、南边关厢裁去,于城东山坡上随地形筑城。此后又经过若干次整修,万历十年(1582年)砖包,到此时,宁化城周长为“三里零二百一十二步,高三丈五尺,设守御千户所、掌印巡捕、城操各一员,所领见在官军七百四十员、名,火路墩九座。”(《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今宁化城遗址尚存部分城墙,还有城门3座、瓮城2座,一些庙宇、衙署获得了整修,城内一条主街两边修了多处仿古门面房,村外公路边修了游客中心,各处供游客使用的标识、示意图都很齐全,汾河边还修了一座高大的牌楼。这里的生态环境优良,汾河水丰沛而清澈,山西有个知名的老陈醋的老字号品牌叫“宁化府”,今在太原,但名字及历史渊源都出自这里。

从宁武县狭长的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地貌图看,恢河润其北、汾河泽其南。恢河总体向东,是桑干河的上游,“恢河伏流”自古就是宁武的八景之一,宁武关也曾修有水关。而汾河一路向南,经过太原到达运城后归入黄河。宁化城坐落在管涔山旁,沿汾河修筑的公路串起了宁武县的主要旅游景点芦芽山、汾河源头景区、万年冰洞、悬棺、栈道等,而明以前的早期长城也修筑在这一带。

过了汾河源头景区右拐继续往北,进入管涔山深处的坝沟湾村旁,公路从这里切开了长城。国家文物局的“中国长城遗产”官网上,指出这段长城为北齐长城,而路边文保碑上标明这里是“东魏长城遗址”。明前的早期长城在宁武县境内是从西南部的黄草梁长城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至阳坡上村转东进入原平市境内。这段长城与县境北部的包砖明长城有明显区别,“东魏、北齐长城只沿山脉的最高脊岭修筑,有山险、河险、土墙、石墙,以石墙为主。山险即利用山脊自然险峻,稍做削铲,在防御前沿做成陡壁,典型段落为宁武县管涔山段长城,既有茂密的林木,又有陡峭的崖壁,只在山脊低洼的鞍部地段修筑小段墙体”(李培林《忻州市长城总述》)。

从坝沟湾村过长城继续沿着汾河逆流而上1公里多,可见一个岔道山口,即是支锅石口,这里有一处摩崖石刻,上书“紫塞长城”,字体呈长方形,每字长1.3米,为明正德七年(1512年)宁武关兵备张凤狐所题。经过这处石刻向右继续深入2公里,就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王化沟村,这个古老的村庄修筑在海拔2000米的悬崖上,临崖的部分是原木铺的窄小栈道,游人靠近时需要仰视,若想进入,就得沿着石阶层層攀登上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寨景象颇为奇峻。

猜你喜欢

汾河长城
陪汾河走一走
汾河景区的新年风景
箭扣长城,惊险绝美
七十余种鸟禽“恋”汾河
汾河白鹭
汾河水韵
登长城
谈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性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