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战的典范
2021-08-20董长喜
董长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到敌人后方去”。八路军三个师东进北上山西,先后开辟了晋绥、晋察冀、晋冀豫等十多块根据地。到1944年9月,根据地人口达到9100万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黎城县位于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腹心,山高沟深林密,远离干线大邑,是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的大本营。抗战期间,八路军主要领导以及八路军总部、129师、冀太联办、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冀豫区党委等许多主要单位进驻黎城,党政军单位遗址上百处;八路军总部黄崖洞兵工厂、冀南银行、后方医院、粮秣中心等重要单位安家黎城,相关遗址165处;八路军在黎城召开了总部参谋会议、129师整军会议、黎城会议、群英会等重大会议;组织了神头岭伏击战、东阳关大捷、黄崖洞保卫战、横岭阻击战等61次著名战斗;抗战期间就已修建的红色遗址抗战三周年纪念塔、黄崖洞保卫战纪念塔、韩夏月墓地、四桥等,在敌后抗战诸县中是少见的。总部于此,北方局于此,黎城会议于此,联办于此,最大的兵工厂于此,最大的银行以及当时修建的遗址于此等等。从中共中央和八路军这样的战略安排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极为重要的,黎城县是极为重要的。
1938年9月,中共冀豫特委将黎城县委改为中心县委,指导襄垣县委的抗战工作。1939年10月,中共晋冀豫区党委确定黎城县为实验县,要求黎城县探索抗日根据地建设经验,黎城县成为全区42个县中唯一直属区党委领导的县份。黎城县率先在1941年清债退押,开展“三三制”村政大选;1942年开展减租减息(“二五减租”和“倒三七”)以及互助合作和大生产运动等,总结经验,推广全区。1937年年底以来,中共黎城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直是黎城县全境的领导机关,境内没有敌伪顽政权并存现象;反动党团组织也未成气候,如昙花一现,旋即消失;1939年底,黎城县已对县、区、村三级政权改造完成,取消了编村制度;日军“扫荡”县境占领县城的时间较短,1943年5月以后,日军再也没有进犯黎城县,作为版图完整县,时间较长。1942年11月21日,129师致电延安中共中央:“太行区只有黎城、涉县、平顺三个完整县”。黎城革命老前辈高熙也说:“抗战期间,日寇多次扫荡黎城县,但都没有长时间站住脚。没有建立起县级伪政权,所以黎城又称为根据地的完整县。”黎城人民毁家纾难,争先恐后支援抗战,全县全民抗战,赢得了抗日中心县、实验县、完整县的崇高荣誉。
1938年5月,毛澤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深刻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晋冀豫区抗日根据地的全民抗战是八路军坚持抗战的基础,黎城县的全县全民抗战则是晋冀豫区抗战中的杰出代表。
中共党组织成为核心力量
1937年冬,在八路军工作团的指导下,中共黎城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从此黎城的抗战局面焕然一新。区村组织相继完善和更新,中共党员在县、区、村领导组织中起主导作用。1938年,中共党支部108个,党员1775人,到1945年,中共党支部167个,党员则发展到3270人。黎城县中共党组织成为久经考验的领导核心。
抗日社团组织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1937年6月,黎城县牺盟会成立,成员大多为进步青年和学生。牺盟会建立了县、区、村组织,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共黎城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骨干,黎城县牺盟会为中共黎城县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储备了干部、创造了条件。
1938年6月至9月,黎城县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教救会(包括儿童团)先后成立,县、区、村三级机构参加抗日团体的有5万余人。这些群众社团是中共党组织的外围组织,是共产党联系各阶层的纽带,负责人均为共产党员,八路军在黎城县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工救会结合抗战向雇佣者提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活待遇”的合理诉求;农救会则要求剥削阶级清债退押、减租减息,把多得的粮食和物品用于抗战斗争中;青救会主要是宣传抗战思想,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和抗战组织;妇救会的作用就更大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们上前线打敌人,妇救会组织妇女干农活、做军鞋、送军粮、磨面碾米,巾帼不让须眉。黎城妇救会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为八路军的孩子寻找奶妈,解决八路军将士作战的后顾之忧。据统计,黎城县有25位“红奶妈”,像军工部长刘鹏的女儿刘小春(刘刚莎)哺育在上河村,特务团长欧致富的女儿欧乃巧哺育在西村,军工部科长李克用的儿子李晋生,他的奶妈贾胖女则被日军逼迫跳崖牺牲。
教救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一切为了抗战”的思想,改革教学内容,使用《战时读本》,如“小三放羊,有狗帮忙。狼要吃羊,人要打狼。打死恶狼,保护我羊”的课文,深入浅出地宣传抗战思想,很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师生宣唱抗战歌曲“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不仅教师在反扫荡中英勇对敌,还以村为单位组织儿童团。儿童们利用业余时间站岗放哨查路条、拥军优属收军鞋,为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上桂花村儿童团员段铁成,面对日军包围的群众,毅然认领八路军的王指导员为“大哥”,机智少年传为美谈。仅1941年1月到3月,黎城儿童6000多人查路条,送交嫌疑人达到140人。是时,黎城县7万余人,绝大多数人在为抗战做事、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讲“只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八路军的兵源地
1937年底,八路军115师344旅在黎城招兵500余人,东进冀鲁豫。1939年至1940年,黎城县1000多人参加129师。1941年至1945年,黎城县2410人参加八路军。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黎城县一次征兵1061人,争当胜利军。累计参军入伍5000余人。
游击队灵活作战
黎城县的地方武装成立于全面抗战前夕,在八路军未来黎城之前,境内就有一支百余人的牺盟游击队抗日武装,如星星之火。1937年底,队伍发展到450人,归属县抗日民主政府,政治主任为中共党员史纪言。1938年春,八路军来到黎城,武装融合,并肩作战。黎城的地方武装工作如火如茶地开展,迅速成为燎原之势。1938年3月,日军首次占据县城,狂妄自大,下乡扫荡,黎城县地方游击队接到群众报告,在古县村设伏,毙伤日军20余人。4月25日,驻扎在县城和邯长大道上的日军败退涉县。黎城县利用战争空隙,迅速扩编牺盟游击队为6个中队,700余人。配备步枪500支,机枪两挺,手枪20余支,战马20余匹,增设总队政治处。7月至10月,八路军派遣装备精良的黎城县牺盟游击队500余人到武安、磁县一带出击平汉线上的日伪军,牵制日军南下。在当地抗日民众的帮助下,火烧“冬冬”大木桥,切断敌人的交通。日軍被迫纠集大部队合围游击队,129师特务团派兵救援,黎城健儿完整归来,县长何公轸带着猪肉白面到李庄驻地慰问。1939年4月,黎城县牺盟游击队接受上级收编,剩余部分成立县干队,区干队、村农民自卫队相继成立,地方武装迅速扩大,县、区、村队员万余人。1940年1月9日,在晋东召开的武装会议上,129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张南生评价黎城县地方武装“与特务团配合得相当好,有1500多人脱产,是晋东南第一个开展游击战争的武装”。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召开高干会议,提出“建党建军建政”,之后县干队改编为独立营,担负野战和地方武装的双重任务,县委书记任政委。1943年1月,黎城独立营围攻石圪节煤矿的日军据点,在内应的帮助下,毙伤日伪军39人。1944年夏,黎城独立营到黎城与潞城、襄垣接壤的游击区侦察敌情、保卫夏收,作战17次,毙伤日伪军46人,使游击区的粮食归八路军所有。1945年7月,独立营升格为黎城独立团,完全成为野战部队。
此外,1937年底,黎城县改组警员,组织公安游击队,队员400余人,也是一支维护地方治安、打击日军的劲旅。
成立民兵组织
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各村成立抗日自卫队。为了加强黎城县群众武装工作,1939年1月,黎城县设立武装科,11月,黎城前线军民联合指挥部成立,县长何公轸任总指挥,129师特务团长皮定均任副总指挥。黎城会议之后,在自卫队的基础上成立民兵组织。1941年,民兵1624人,到1945年发展到5155人。他们运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溜石战等,借助有利地形,疲敌、恫敌、杀敌。地雷战吓得日军不敢走大道挑小路插标记;地道战使敌远离墙头堤堰黑窟窿,谨防冷枪伤性命;敌人疲于奔命却不见八路军身影,麻雀战显神通;敌人头破血流、哭爹喊娘缘于民兵在山上“天女散花”溜石战。如今,你到王家窑村,一定会看见一座当时遗存的“抗日地雷战纪念塔”,那是黎城民兵身经百战、威武形象的化身。
1940年5月27日,黎城民兵500余人到襄垣、武乡搬运被八路军拆卸下来的日军铁路道轨,翻山越岭,送到黄崖洞兵工厂。1941年7月,鉴于黎城民兵组织规模越来越大,黎城县武装科升格为武委会。武委会是黎城县独立抗战、支前参战、军民联合以及抗勤支差等工作的主要组织机构。
1941年冬,黎城地方武装和民兵反“扫荡”独立作战343次,毙伤日军8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期间,下赤峪村民兵500余人配合特务团作战,巧借地形打溜石战,毙伤日军200余人(数字计人八路军战绩)。1942年5月,黎城民兵组织反“扫荡”,全县59个村,480名民兵作战96次,毙伤日伪军数十人。1943年5月下旬,“清泉村民兵6人,袭击驻村日军,炸死轰散敌人骡马30余匹,夺回6匹战马”。1944年秋,八路军在长宁村修建飞机场,主要劳力就是黎城民兵,大约1000余人。
抗战期间,黎城民兵累计支前20000余人。其中百团大战关家垴战斗,仅西井区民兵就有2000余人参战。在八路军的历次战斗中,黎城地方武装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多次独立与日军作战,使得县境内的日军龟缩于邯长大道上的几个据点,不敢轻举妄动。日军只要是涉足黎城,如陷泥潭如临汪洋,妄想常驻,难以立足,短期“扫荡”,旋即败退。
设立情报站
黎城县在洪井、乔家庄、望北、西井等村设立情报站,人民群众就是八路军的耳目眼线,一遇敌情,各村之间相互传递情报,消息树、暗标记启动。人人都是保密员,个个守口如瓶。日军“扫荡”多是盲人瞎马,乱打误撞,气势汹汹而来,以失败而告终。
例如,1939年秋冬、1940年秋冬,日军两次遍扫黎城县,却没有发现大山里的黄崖洞兵工厂、冀南银行印钞厂,这完全是群众保密工作做得好。1941年11月,日军从南口进攻黄崖洞兵工厂、从北口偷袭冀南银行印钞厂。八路军却对敌情了如指掌,人民群众是通讯员。日军大费周折,伤亡1000余人才攻人黄崖洞兵工厂,空空如也。从北口偷袭成功的敌人也大失所望,没有找到印钞设备和物资。日军撤退时,人民群众观敌嘹阵,通风报信。在三十亩村、曹庄村、长畛背村等地,八路军和民兵居高临下伏击,日军损失惨重。
民众保障粮食供给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在比拼后勤保障、物资供给,其中主要是粮食。抗战期间,黎城民众自己吃糠咽菜,省吃俭用,决不让子弟兵为难,把最好的粮食支援八路军,献粮食在一亿斤以上。仅孔家蛟村遗存的一张屯粮单上就涉及七个军政大单位:随校、伦敦(冀南银行)、决三子弟兵、联办、高校、吉峪部(黄崖洞兵工厂)、决三队,所屯的秋粮达到三万六千多斤。
黎城县土地肥沃,为了提高粮食产量,129师生产部在南委泉村培育农畜新品种,边区农业指导所在霞庄村培训农技人员。1942年冬至1943年春,在八路军和边区的帮助下,黎城修成漳南、漳北两大灌渠,农业产量极大提高。黎城县的粮食总产更多,八路军的粮库更充实。
黎城县制定保粮办法,八路军的粮食分藏于各家各户中,不得霉烂损失。家人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吃为八路军保管的粮食。至今遗存的八路军藏粮洞尚有8处,保粮账单数十张。
先进事迹英烈表率
黎城人民把最好的房子留给子弟兵,优质的麦秸铺在褥底下。纺车声声念抗战,织布穿梭待天明。“我儿就是八路军,手拉战士如我儿。”“快把亲人迎进来!”冬日备好御寒衣,雨天蓑衣油纸伞。若是日军“扫荡”期间,群众坚壁清野、掩埋水井、藏好粮食,敌人什么也得不到,饥寒交迫,恼羞成怒,疯狂报复,制造惨案25起,集中杀害无辜村民累计835人。民国初年到抗战结束,黎城安置河南河北等地灾民数千人,灾民传言“到山西要饭也能要个黄疙瘩”。他们感恩共产党,感谢八路军,积极投入到抗战之中。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劳动英雄赵起仓,抗战前从河南涉县逃难来到黎城南村。他组织互助组,发展生产,支持抗战。同是群英会上的劳动英雄王同会也是抗战前从河北武安逃难来到黎城岩头岭村的。他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开荒种地,多打粮食,支援八路军。1942年被评为劳模的石牛弟是从河南林县逃难来到黎城背坡村的,她经常翻山越岭40里,从武乡煤矿担煤到黎城,支援黄崖洞兵工厂。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的纺织英雄李秀莲,祖籍河北清平县,她在黎城霞庄村组织妇女200多人,织布2万尺,送到八路军被服厂。还有凤子驼村师家兄弟挑灯夜战,为邓小平的坐骑钉蹄;西宋村高进堂主动借给八路军大黑驴驮物资;上马岩村花甲老妇为八路军烈士捐寿材;孔家蛟村民兵杨福顺连夜为八路军送信染病去世,保守八路军账单秘密的村长郭建仁祖训传三代等,不胜枚举。
面對凶残的日军,黎城民众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先辈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壮举挺起了民族脊梁。气节凛然谢好礼,杀敌英雄王殿臣,岩头岭村长王士杰宁死也不给日军当向导,惨遭灭门的村民彭清礼,独自与日军作战负伤殉国的郑立格,武委会主任康老虎舍身护弹药,茶棚滩村郭秋莲老大娘为八路军送干粮、保密藏身地,被日军刺伤,血流如注等,他们的事迹代代流传,可歌可泣。
抗战期间,黎城民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少年儿童一起上阵。南到浊漳河北岸,东柏峪村民兵李三秃摆渡日军过河,将敌人沉人河底;北瞰板山之巅,宽嶂山村民李朝英一家八口坚守冀南银行秘密,被日军杀害;西从陇阜山说起,阳和脚村民护送彭德怀过河,八路军利华制药厂柴胡针剂首次在龙洞民房中试验成功;东到榆树坪村,落难的美军飞行员被村公所组织民众救援,送往长宁村太行军区驻地。全县全民抗战,共筑御敌长城。抗战期间,日军八次扫荡黎城县,累计占领县城300余天,前后达5年零3个月(1938年2月至1943年5月),广大山区和大部分县境为八路军和中共黎城县委及抗日民主政府所有。敌人“扫荡”期间,正是抗日军民与敌殊死搏斗之际,场面最惨烈。“马背银行”“流动县政府”是战争年代与敌周旋、坚持斗争的真实写照。敌人被打退之后,军民迅速恢复生产,支援黎城周边抗日根据地与敌斗争。
抗战期间,只有7万余人的小县黎城,支持抗战人员多:参军5000多人,参战20000余人,民兵自卫队10000多人,抗日社团50000余人。为抗战牺牲多:群众死伤7000余人,毁坏房屋40000余间,财产损失约60亿元冀钞,为国捐躯烈士就达2000多人。贡献军队粮秣多:捐献粮食1亿斤以上,棉花、树木、麦秸、牲畜、铜铁数量巨大。抗勤支差工作多:八路军在黎城驻军多、单位多、战事多,群众抗勤支差艰苦而频繁。黎城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赢得了抗日中心县、实验县、完整县的崇高荣誉,是全民抗战的典范。
1944年12月5日,邓小平在南委泉村太行区群英会上总结抗战经验时指出:“几年来,不但军队在打仗、民兵在打仗,人民都在打仗。我们进行的是民族的正义的群众战争,我们动员了一切力量来争取抗战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两位伟人都阐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民众、全面抗战是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真理。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始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