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发展 适时支架

2021-08-20张卫苹刘爽张悦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节探究性创造性

张卫苹 刘爽 张悦

团结湖第一幼儿园创建于1981年5月,是北京市第一批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随着进入21世纪,国家更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幼儿具有创造的潜能,其创造力发展具有可塑性。我园早在1995年就开始进行《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2011年独立承担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创造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在持续不断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离不开探究意识的萌发、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一个集体分享、展示、共同激发的平台,而且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不是无中生有的,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适时的引导。

在创造力培养中,教师应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为基础,让幼儿通过主动探索和亲身参与,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经验、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识,自主发展创造能力。同时,通过指向创造性发展的集体教学活动、指向多元评价的综合性艺术节,搭建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的平台,为幼儿提供创造能力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互动过程中,增强沟通合作能力,变得更加自信。因此,实践过程中,我们以探究性主题活动、创造性集体教学活动以及“小创意、大智慧”园级综合艺术节为基本途径,以“支持幼儿在有益身心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创造性发展”为园本课程理念,以创造性发展为课程目标,努力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以探究性主题活动为牵引,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

在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究,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索、观察、分析、记录等方式解决问题,伴随问题解决过程又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新的探究。在不断进行发散性思考、分析、聚焦、变通的过程中,探究意识被激发。

基于真实的情景,激发幼儿自主提问

探究式主题活动要基于幼儿的直接经验,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满足其探究的好奇。幼儿好奇心最直接的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幼儿的学习内容更生活化,具有趣味性、游戏性,这样幼儿才能提出真实的问题。

教师在开展活动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材料,鼓励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以提出问题;还可以把幼儿带入真实情境中,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提出问题,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比如,开展关于汽车的主题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汽车博物馆,鼓励幼儿说出对车的已有认识,激发他们提出问题。通过参观,幼儿提出很多问题:后备箱原来这么大?车上怎么这么多按钮?车上为什么这么多镜子?汽车牌子都一样吗?安全带为什么这么长?方向盘为什么这么沉?车轱辘为什么是对称的?这些都是幼儿在真实情景中自主提出的疑问。

在师幼互动中形成指向合作探究的问题,推动活

动深入开展

探究性主题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之间、师幼之间共同探究的过程。什么样的问题能引发幼儿从个体探究走向合作探究,促进幼儿在集体教育环境中发展创造性呢?教师除了要注重收集不同幼儿脑海中闪现的各种“小问号”,更要把握探究性主题活动内容的方向性与系统性,甄选出能激发幼儿合作探究意识的问题,并将问题抛回给幼儿。这是对幼儿教师专业性的考验。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教师提出更有开放性、挑战性特征的问题,通过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多轮讨论,能帮助形成指向合作探究的有效问题,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在不脱离现有发展水平,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中,幼儿才能真正获益。

比如,在一次布展活动中,教师提出:“怎样把40张画(32张横版、8张竖版)布置到同一面墙上?”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能带来头脑风暴、能引发争辩与讨论的問题。一名幼儿提出先把这些画放到墙上比比,再找到贴的地方,只见他拿起一张画就从墙的左侧开始,“一张、两张、三张……”一边说,一边向右移动这张画。其他幼儿指出:“这样有的画和后面的画距离太近,有的太宽,都不一样,不知道一行能摆几张画。”另一名幼儿指出,可以两个人量墙有多长,两个人量每张画有多长,量完看看一排可以放几张画。测量完后,幼儿提出问题:一面长度是389厘米的墙上,可以放几张37厘米的画?幼儿觉得太难了,决定一张一张将画摆在墙上。又有幼儿提出:“画与画之间留有空隙最好看,怎样才能让画与画之间的间距一样宽呢?”他们想出了在两幅画之间借助放双面胶的方法,以保持间距一致。幼儿运用已有的关于工具测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平面设计与合理布局等多方面经验,经过多次尝试与调整,出色地完成了具有挑战性的布展活动,在不断的挑战中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观察角度不同,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允许幼儿通过多视角分析问题,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比如,在有关鸡蛋的主题活动中,大班围绕“如何保护蛋宝宝”的问题开展活动,要求幼儿在身体不与蛋宝宝分开的条件下,保证蛋宝宝不能碎。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将鸡蛋放在兜里,有的直接拿在手里,有的在鸡蛋上包一层纸后放进兜里。但这些方法由于影响幼儿的一日活动,幼儿实践下来都觉得不太可行。于是有的幼儿背起一个双肩包,将蛋宝宝放在双肩包里,有的将蛋宝宝放在自己的斜挎包里,有的还在包里塞了很多面巾纸,以免蛋宝宝碎掉。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在幼儿个体或小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注重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集体教学活动。相对传统注重知识传递的集体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在创造性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也应该时刻渗透创造教育思想,选择具有发散空间,并能促进幼儿发挥联想和想象、形成发散思维的内容,鼓励幼儿产生多种想法。并运用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引领幼儿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经验、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游戏化教学贯穿活动始终

游戏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创造性更能被激发。因此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情绪愉快,好奇心得到满足,创造性个性品质得以发展。比如,在“猫捉老鼠”语言创编活动中,活动开始以猫捉老鼠的律动为引导,通过在班级、在操场玩寻找小老鼠的游戏,鼓励幼儿猜想老鼠藏在哪里,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提出发散性问题,激发幼儿创造思维

发散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固定的,有利于开拓幼儿的思维广度。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具有发散性任务情景的内容,提出发散性而非闭合性的问题,比如“苹果有什么颜色”,而不是“苹果是什么颜色”,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提出发散性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形多物。主要指同一个形状的物体可以代表什么。比如在诗歌仿编活动中,教师用固定句式询问幼儿“什么是圆的”,幼儿可以回答皮球、奶酪、月亮、钟表等。教师再将幼儿的回答组织在一起,与幼儿共同创编诗歌。

一物多玩。主要指同种物体可以有不同玩法。比如,在体育活动中报纸可以怎样玩,幼儿会提出可以叠着玩、吹一吹、拍一拍,可以卷纸棍、团小球等。教师将幼儿的经验汇聚在一起,鼓励幼儿尝试多种玩法,并设计成游戏,组织全班幼儿一起玩。

一因多果。主要指事情发生的原因可以存在不同可能。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多问幼儿“还有别的可能吗”,比如“如果没有树会怎样”,幼儿回答“可能会发生小鸟没有家、地球环境恶化、小松鼠不能爬楼看世界”等。

一题多解。主要指一个问题可以存在多种解决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比如,怎样把树上的皮球取下来,可以拿小棍打下来,可以请小猴子爬到树上扔下来,可以站在椅子上拿等。

一物多形。主要指一个物体可以做出多种造型。在艺术活动中,比如“瓶子可以怎样装饰”,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不同材料,如用水彩画、纸黏土、麻绳等装饰,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一”以贯之,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支架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前提下,把握好“一”与“多”的关系——“多”是指幼儿的发散性想法,而“一”是指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不同幼儿由于生活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也不同。培养发散性思维最重要的应是教师尊重不同幼儿的不同视角,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支架,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但教师心中又不能没有目标,只是这个目标不是唯一的、不变的,应跟随幼儿的兴趣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鼓励幼儿进行发散思维。这样才能进一步鼓励幼儿表达更多想法,激发其他幼儿的灵感,促进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

以综合艺术节为平台,为幼儿提供创造能力展示的机会

在日常的主题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迸发出大量的小创意,而众多小创意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全班、全园的大智慧。幼儿主动提出,想把自己的创意与其他班的小朋友、老师、园长妈妈进行分享,于是我们搭建了综合艺术节这一汇聚全园智慧的展示平台,从园级层面开展活动,为幼儿提供交流和分享的机会。

比如,将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定位为幼儿自己的节日,而不只是表演的日子,希望这样的节日既是日常教學活动成果的展现,又是幼儿个体积累的小智慧的集体升华。因此我园在每年6月、12月末,即学期末,将传统的庆祝活动改为“小创意、大智慧”综合艺术节。2015年12月,首届综合艺术节活动在北京798艺术中心隆重召开,至今共开展十一届,主题涉及传统文化,如“我是北京娃”;社会热点,如“绿色环保、迎接冬奥会”等;还包括创意戏剧,如音乐剧、纸偶剧、纸影剧等。通过综合艺术节,借助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呈现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这种融合集体创意的活动现场,相比日常班级的活动,更让幼儿感到震撼,进一步体会到幼儿园这一大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增加活动仪式感的同时,也是日常开展的探究性主题活动、创造性集体教学活动等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

同时,综合艺术节凝聚了家长、教师、幼儿多方的智慧。从活动前期准备到活动后的总结,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全园所有人的智慧。比如,在“我是中国娃”综合艺术节活动中,幼儿通过创作创意画、创意剪纸、绘画创意脸谱、捏创意门环等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幼儿自己布置画展,自己担任主持人,甚至自己设计表演动作,表演创意戏剧。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这样的艺术节不是表演,而是一次综合性的探索体验。艺术节活动还融合了教师的智慧,教师相互出谋划策,商定每个班级的特色主题。班级教师与后勤人员共同参与,比如,合作制作创意门环、食堂师傅制作北京特色小吃等。家长与幼儿共同准备艺术节物品,制作艺术节道具等。家长、教师、幼儿齐心协作,融合智慧,最终保障了综合艺术节的顺利开展。

历经二十年幼儿园创造教育的实践探索,我们汇聚不同教师、幼儿、家长的智慧,并迸发出更大的智慧。借助这种开放、包容、共享的思维模式,我园逐步形成了“汇智文化”,渗透在教师专业发展、教职工队伍建设以及园所管理等各个方面。相信汇智园所文化的“聚智、融智、创智”精神会一直引领我们,继续汇聚集体的力量,最终促进幼儿园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节探究性创造性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