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长计议

2021-08-20罗霞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质教育

罗霞

4岁的女孩已经能大致讲明白核聚变原理;6岁的男孩读起由上百位诺奖得主撰写的英文科普杂志来津津有味。看罢这篇描述“海淀的普娃有多牛”的公众号文章,许多苦苦担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感觉已被滚滚驶过的车轮碾轧成碎渣,心在滴血、遍体鳞伤,“还没起跑,就被甩了十万八千里”。

现实中,类似发令枪未响就“抢跑”出彩的神童虽属小众,但“起跑线”呈现的低龄化趋势,已让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备跑、陪跑,纷纷前移到抢跑。幼儿园得学习“双语”,中小学首选“择校”,大学锁定“顶尖名牌”。循着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娃娃们从娘胎里就被超前启蒙,纵使学区房疯狂溢价、择校费逐年攀升,工薪阶层也争先恐后为义务教育买单。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家长抢跑择校的教育焦虑,说到底是优质教育资源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硬伤所致,也不乏优质教育资源被垄断的人为绑架。在“切蛋糕”式的竞争中,“强校掐尖”越择越烫手、“薄校托底”越办越冷落,资源短缺的伤口被继续撕裂,教育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为了“起点公平”上名校,择校焦虑像病毒肆虐,蔓延社会。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戳中的正是备战小升初家庭经历的伤痛。“虎妈”苦心塑造的学霸,获奖证书拿到手软,舍弃的是童趣和在足球场上快乐的奔跑。面对人气爆棚的校外“奥数”培训,崇尚快乐教育的“佛系”家长无法超然淡定,只能向现实妥协,千方百计花钱“加塞”,还屡遭“一座难求”的无奈和尴尬。

从“查缺补课”到“提分竞赛”,校外培训机构超纲、超标办学,频频引发“剧场效应”。贩卖焦虑为择校开辟的应试教育校外战场,线上线下联网,铺天盖地发力,一场突发的公共疫情,广告界还杀出一匹匹“吸金”的黑马。尽管治理政策三令五申,开出药方“对症施治”,然而,受利益驱动的“病株”屡屡变异,绑架着学校内卷,学生负担“越减越负”。

分数至上,在择校中胜人一筹,看似家庭的自我选择,但以牺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代价,实为急功近利的短视之举。“失去童年感受幸福的能力,未来也走不远。”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曾经披露,一届新生中有超30%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因为“考上名牌大学,仅是满足家人和社会期待,并没找到学习的意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数据显示,中国学生每周学习近60个小时,对生活的满意度排名倒数,原因之一,正是过早投入学业竞争带来的挫败感和枯竭感。在一位执掌名校多年的教育行家眼里,高分段学生聚集的同质化内卷,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由宽松的环境,才能造就自由的灵魂。”

让教育大花园的每一棵大树参天,每一株小草芬芳。近期,国家综合治理教育体系的政策密集出台,从学生视力保护、体质健康、手机使用、作业总量和睡眠时间的管控,到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作息红线划定,是细致入微、环环相扣;继“公民同招”“民办摇号”后,对小升初、中考等择校政策的纠偏也陆续升级、完善。其中,上海市明年将落地的中考新政,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重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五成以上的招生计划实行“名额分配”,引导学校减少生源依赖、因材施教,维护学生身心健康,逐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

从长计议、标本兼治,让“孩子们背着轻松的书包上学,每个家庭淡定从容,不再为择校竞争而焦虑拼搏”……有专家这样憧憬义務教育的理想模式。然而,面对长期择校形成的巨大惯性,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适时预判并跟踪问效。尤其是动奶酪式的“资源均衡”,好比在拼命奔跑中紧急刹车,制动系统是否灵验需要未雨绸缪;面对优质生源配额的增加,薄弱学校如何因材施教、全面育人,更需科学统筹、苦练内功,才能不负众望,向社会交出合格答卷。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优质教育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