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兴起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以闽江学院海峡学院闽台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2021-08-20沈雨桐林锌荣陈雅红
沈雨桐 林锌荣 肖 笛 陈雅红 林 睿 黄 蕾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1 研究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为解决学生返校学习难题,充分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新的教学方式及授课模式给高校整体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搭建是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线教育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打破面对面授课的时空限制,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解决“在家待学”困境的有效方案,保障了学生安全的学习环境。高等教育注重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由于高等教育专业门类丰富、培养目标差异大等原因,课程种类数量庞大、授课内容多样化。大部分教师在疫情期间根据专业特点,纷纷采用在线分班直播教学的授课方式。闽江学院海峡学院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借助海峡西岸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对台交流的独特优势,与台湾各大高校合作,引进台湾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师资人才,按照“3+1”和“4+0”合作培养模式联合培养本科人才。
海峡学院闽台办学项目学生数量庞大,可共享的课程资源却是有限。疫情之下,针对师生间无法面对面上课的情况,如何保障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并推进合作办学工作顺利开展,成为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领域值得研讨的问题。
2 疫情期间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线上教育实施现状
2.1 闽台合作办学项目概况
根据此项目模式,学生大一、大二期间需在海峡学院完成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修读,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第三学年期间,学生到台湾合作高校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4+0”模式学生只需赴台学习一学期,赴台时长较短;第四学年重返海峡学院,修完其余课程学分,在导师协助下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做好毕业实习。为适应赴台学习课程,学院各专业设置台湾周,安排台湾老师赴大陆为大一、大二学生进行线下专业课授课。海峡学院与台湾合作高校共同开展“两岸产学合作计划”。在产学合作中,两岸合作高校与台资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积极联动,相关企业承担有关专业学生的实务课程教学、企业实训参观等教学任务。
2.2 学生在线学习情况
为保证疫情期间海峡学院闽台合作项目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线上教育迅速实施。疫情初期,学生登录“雨课堂”“腾讯会议”“钉钉”“腾讯课堂”等各大线上平台进行直播课程学习。除此之外,青年课外学习平台的选择趋于多样化,以“中国大学MOOC”为代表的知识共享平台作为学生学习的课外补充;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政必修课等公共课程学习方面,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的学习区也成为部分同学课外补充的线上学习渠道。
后疫情时期,学生陆续返校上课,无需台湾老师授课的课程恢复常态教学,面对面授课有效保证学生学习效率;为了让未能赴台学习交流的大三学生能够在线上接受台湾老师理论授课,海峡学院与合作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借助直播教学与相关平台资源平台上课方式,满足需要赴台却未能赴台学生的专业课理论学习需求。由于台湾教师授课课程主要以线上方式进行,受限于网络信号不稳定、无法面对面授课造成的互动交流弱、上课学习监管弱化等原因,班级学习氛围和个人学习专注度偏弱。
2.3 闽台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师教学情况
受疫情防控影响,台湾老师未能赴海峡学院线下教学。自疫情以来均采用线上平台授课模式,主要以“Microsoft teams”“腾讯会议”进行直播教学,通过事先在合作大学课业辅导系统专栏上传课件、部分电子版教材、专业课学期评分标准等资料,方便学生查阅资料与课程预习。教师上课采用课堂抽点学生提问、抢答加分或是随堂作业等形式,加强师生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方便教学评分,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报告。在日常评分环节,部分老师较难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质量,选择将课堂笔记作为考评一部分,增加课外作业次数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少部分相关专业大陆老师不定期开设专业复习课,及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专业课教师也给学生推荐优质网络课程进行知识补充。此外,在学生返校后,海峡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也结合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多方面提供理论授课渠道,增加实践教学。
2.4 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网上资源使用情况
新学期合作办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数学生存在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不完备问题;合作办学项目是结合合作学校之间的优势专业进行教学,涉及台湾合作高校的网上课程资源不够全面,对学生学习帮助有限。
3 疫情防控背景下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线上平台基础条件不足
线上教育推广前期,大量师生用户同时涌入各类教育平台登录系统,致使平台崩溃,闽台合作项目的师生也受到影响。在各类在线教育平台约一个月的线上直播授课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卡顿、视频延迟、未及时签到等问题,影响了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020年秋季开学,未能赴大陆教学的台湾高校教师主要通过使用Microsoft teams等软件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由于部分多媒体设备陈旧、网络信号不稳定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卡顿、死机、视频掉线、无声音、连续性回音、随堂作业无法及时上传反馈等问题,干扰教师授课进程,影响学生听课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3.2 师生信息化教育和学习能力有限
在海峡学院闽台合作办学项目中,师生双方在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方面仍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一方面,两岸电脑操作系统差异导致学院前期对线上教育规划和指导准备工作有限,教师操作不够熟练。教师传统授课模式改进、学生听课和学习模式的转变,需要师生花费时间进行探究解决,这些过程中的不适应及各种困难,影响教师线上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反映出现阶段海峡学院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线上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台湾老师上传课件及资料至相关合作大学教务系统,学生对资源的下载量并不高,大多是因为登录平台不够便利、视频资源存放时间较短,以致课件下载失败,师生对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熟练程度还有待提升。
3.3 非教学事务多
为确保教师和学生按时上课及收集必要的教学反馈,学校往往要求学生每节课打卡、签到、上传照片、上传截图、课后收集学生信息反馈、上传作业等,要求教师在课后反馈上课情况、填写各种表格、上传教案、PPT等,存在同时要求老师和学生在多个软件上重复操作或分别操作的情况,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非教学事务多、步骤不统一会带来诸多不便,无用操作耗时较多,不仅浪费时间,也考验着师生的操作耐心。
3.4 实践能力受限
实践能力培养是闽台合作办学质量的重点。曾倩琳认为,闽台合作办学关注的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在工作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并充分利用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提高其沟通协调能力[1]。基于赴台学习的契机,往届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台参加学科竞赛、专题演讲、投资竞赛等活动,以加强沟通表达与专业技能,进而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
学生在台学习期间可以前往台湾地区企业及社会公共组织学习,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升自身学科实践素养,加深对专业知识在实际的运用能力。例如海峡学院设计类人才培养方面,学生有2/3的课程与课时以大陆学习为主,教师互动教学还有待提高,更需要学生在赴台交流中学习更多设计实务类课程,以更好应对市场需求。而受疫情影响,对未能赴台的学子而言,特别是实操性较强的专业来说,减少自我锻炼与拓宽眼界的机遇,实践能力受限。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了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进程,大部分学生取消实习,改为在家观看学校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并撰写心得材料等来完成实习任务,限制了应届生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
4 线上教学优化策略
4.1 优化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设备配置,指导师生熟练操作教育平台
为应对“停课不停学”及后疫情时期高校合作办学的有序进行,做好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学任务,学院应努力优化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设备配置,指导师生操作教育平台步骤,教务部门积极与台湾合作大学沟通,加强收集师生反馈意见,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听课遇到的问题,提高线上教育问题处理效率。
线上教育的稳步运行离不开优良的网络信号,建议学院加强日常网络检修,确保上课视频播放、作业上传的畅通运行,引导任课教师在Microsoft teams、腾讯会议、学习通等教育平台进行答疑、布置作业、测验考试等操作。在条件允许下,学院可以与优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合作,强化学院教师信息化平台构建,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补充台湾地区相关的教育资源。
重视指导师生操作教育平台步骤,坚持“化繁为简”的原则,减轻课前课后非教学事务压力,节省非教学事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引导学生成功注册台湾合作大学的教务系统,保证网络平台能够实现教师登录、学生登录、管理者登录,满足教师线上操作需要。
4.2 基于实况调整课程设置,整合纸质及电子学习资料
引进台湾地区高校的优质课程体系,突出闽台联合“双赢”的教育特色。关于课程设置及开课方面,建议学院教务部门牵头与各专业负责人提前商讨开课事宜,提早组建线上专业课班级群,撰写课堂讲义、上传更新备课资料。对于合作办学台湾老师未能赴大陆开课的情况,可以调整相关专业相关教育背景的老师开设同类课程。针对台湾教材使用问题,建议学院教务部门与台湾老师提前沟通,尽早完成教材引进工作,并将内容扫描成电子书进行存档,方便学生浏览,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温习。如果新一批纸质书籍无法及时到位,在教材未有较大变动情况下,班级学委可以联系并借用往届学生的专业课本辅助学生学习。
4.3 教学方式推陈出新,注重学生知行合一
海峡学院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的独特之处是有台湾老师参与授课,注重实践教学。其中最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个别学生、个别教师、个别专业课程由于线上授课条件限制,实践操作效果不尽如人意,较难保障先前的课堂授课质量。这些课程的任课更需要结合学科特色,考虑软件操作难易度,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调整原先课程内容设置,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任课教师要多发挥网课录播功能录制操作视频,助力学生课后温习。同时,教师在无法面对面授课的情形下,更要注重学生课上课下反馈。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短片或者情景模拟等进行课程导入,通过课上随机抽问加分、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堂交流、课下作业有效反馈加分等考查方法,创新课堂授课模式。
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对闽台合作办学项目有了全新认识。专业任课老师可以多考虑深耕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适当增加与企业合作教学的实践课程设置。例如设置以案例分析写作课程环节,老师带领学生前往企业参访调研,加深学生社会实践认知与能力。学院也可以多分享学科竞赛相关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弥补学生未能赴台进行多样化社会实践的缺失。
闽台合作办学的亮点和优势在于为两岸学生创造互相交流的环境,沟通协调、实践应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培养过程和效果,是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考核指标[1]。因此,要着重解决两地师生短期见面难问题,各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特色,把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引进工作,丰富学生课程学习。在线上教育中,两岸教师可以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线上精品网课教学合作,深化一流专业和团队建设,保证闽台合作育人任务顺利完成。
4.4 学生要加强自学,合理利用现有学习资源
由于线上平台技术有限,多数教师无法对学生端的画面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课堂中,学生人数偏多,由于镜头监控范围有限、摄像头像素参差不齐等原因,教师很难实时观察到每个人的状态。在教师关注度较弱情况下,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极易分散注意力,甚至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面对线上教育不利因素,学生要想学好专业知识,须先树立自律意识与自学意识,紧跟老师教学思路,把握好课上与老师互动学习、课下自主学习的时间比例,努力做到知识重点“堂堂清”。此外,学生要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利用台湾合作高校现有的知识库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提升学科素养,拓宽学术思维空间。
4.5 构造两岸学子交流空间,增强专业竞争力
大陆赴台学生在较长交流时间内,可以近距离学习、观察到台湾的民俗文化、学术氛围、人文商业等,这对于两岸青年学生在文化和学业上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具有极强的助推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本应赴台的学生缺少了实地了解和观察台湾社会的机会,容易造成学术视野狭窄。在线上教育不断普及的背景下,老师更倾向于学术上的传授和解惑,却缺少了两岸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长此以往,无法达到最初的闽台办学效果;面对这样的问题,需以线上会议、书信交流、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促进两岸学子深入交流,增进同专业学生在生活和学业上的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竞争力,形成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