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地区牦牛与藏细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血清学调查
2021-08-20马艳萍
马艳萍,拉 华,阚 威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
0 引言
青海省幅员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是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大省之一,有地方品种16个。在现有的地方品种中,藏羊、牦牛是全省家畜的主体,数量多、分布广,是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保障,尤其环湖地区的羊年出栏量位居全省前列。因此对藏系绵羊进行疫病的血清学调查十分必要。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热性、急性且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1],这种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主要侵染的对象为偶蹄类动物。高度的亲和性、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是自然感染动物或者免疫动物产生抗病毒的有效免疫应答关键特征指标[2]。口蹄疫在全球范围都存在,同时其范围及感染数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对畜牧业的稳健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本文对环湖地区的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旨在为该地区牦牛及绵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情况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样品采集
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从动物的颈静脉抽取血样,样本采集后以倾斜的角度放置,自然凝固后放置到4℃冰箱中,待5 h后再放入到37℃温箱,2 h后提取血清,最后保存到-20℃冰箱中。
1.1.2 主要试剂
采购的试剂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制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1.1.3 主要仪器
本实验主要用到的仪器包括恒温培养箱、MultiskanMK3光吸收酶标仪等。
1.2 试验方法
依照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产品说明书开展实验,运用MultiskanMK3光吸收酶标仪450 nm波长测定样本的吸光值,并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实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病毒的阳性对照血清抗体效价范围在1:(1024±1),对照组的OD值范围在1.5±0.5,阴性对照血清的抗体效价不超过1:8,表明实验结果可靠。结果判定:抗体效价达到1:128及以上,判定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抗体效价小于1:64,判定为口蹄疫O型抗体阴性,当其结果在1:64~1:128范围内,则判定为疑似。
2 试验结果
对环湖地区2017-2019年春秋防牛、羊免疫血清样品各660份进行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017-2019年环湖地区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都在70%以上,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普遍高于牦牛的口蹄疫抗体合格率。2017年羊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牛阳性率在75%以上,且有2个县阳性率达到100%,其中兴海县牛、羊阳性率均达到100%;2018年有3个县羊阳性率达到100%,2个县牛阳性率为100%,但贵南、兴海、天峻3个县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低至2.5%,兴海县牛阳性率为35%;2019年环湖地区牛、羊免疫抗体均达到75%以上,且有5个县羊阳性率达到100%,如图1所示。
图1 环湖地区各县牛、羊O型口蹄疫免疫阳性率分布图
3 讨论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县免疫合格率低至20%以下,具体原因分析是由于散养户较分散,不易统一管理,只有每年的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相对于种畜场和商品代养殖场,免疫合格率较低,畜群受口蹄疫病毒感染的风险较高。部分高发口蹄疫的区域,都是采取疫苗免疫接种的方式来防止猪牛羊等动物感染这种疾病。尽管环湖地区都给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可是各个区域采取同样的预防措施及免疫疫苗的情况下,免疫抗体的阳性率依然较低,其主要原因包括专业设施落后、防疫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等。为动物进行免疫注射时,出现漏诊、飞针等问题,或注射完成期不足、采集血清时间过早等问题都会导致抗体效价数值达不到要求。基于此,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防疫员的专业技能,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以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要求散养户切实落实春秋两季的免疫工作,确保免疫质量,避免出现免疫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