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影响— —以山东省为例

2021-08-20姜永春

营销界 2021年28期
关键词:增加值青岛山东省

姜永春

(青岛黄海学院)

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择业选择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会吸引较多的高质量人才,相比较而言,区域经济较弱的就缺乏人才,导致人才的分配十分不均匀。

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山东省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一道门槛。

(一)指标数据选取与准备

本文主要选取各市GDP、人均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公共预算财政收入8个指标,搜集数据,对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根据最终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通过查阅2020年山东省各市统计年鉴,搜集各市GDP、人均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数据作为指标研究数据。

(二)数据分析

在对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先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一般情况下,当KMO的值大于0.6时,就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原始数据显著性为0.000<0.005,拒绝原假设,说明原始数据可以用来进行主成分分析,且KMO值为0.667>0.60,进一步说明了数据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通过利用SPSS软件提取主成分得出前2个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贡献率依次为56.75%、28.379%,累积贡献率为85.129%,因此用前两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8个变量,分别命名为主成分F1、F2,符合进一步分析的要求,最终得到主成分负荷值。为从专业角度解释各因子的含义,要对初始因子运用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使因子负载平方按列0或1分化,使结构简单,便于解释,对矩阵进行旋转。

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56.75%,在第一主成分上成份值较高的是GDP、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因此将F1称作“经济输入”。

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8.379%,在第二主成分上成份值较高的是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因此将F2称作“产业增加”。

分别用ZX1-ZX8表示GDP、人均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根据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主成分F1、F2得分公式。

F1=0.296ZX1+0.231ZX2-0.089ZX3-0.049ZX4-0.049ZX5+0.25 3ZX6+0.251ZX7+0.17ZX8

将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标准化后加权平均可求各国家环保评价的综合得分:F=45.270%×F1+39.859%×F2

得到各地市成分得分与综合得分排名情况,位于山东省经济发展前列的区域是济南和青岛,由此可以大致推算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留在青岛和济南就业的人数比较多,这样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1]。

区域经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影响

为研究区域经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影响,本文以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继续留省内就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去向前五位分别是:临沂、济南、潍坊、济宁和青岛。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占地面积广,为便于管辖会分为众多不同的地市。再加上每年各地市各大高校的毕业人数是数不胜数,由此便会在无形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由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去向则会有所不同。临沂市是人口大市,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临沂市已有11所数字经济园区,为推进高新技术的不断改进则需要大量人才的流入,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飞快,已成功跻身“全国二线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2],毕业生选择在此就业得到的劳动者报酬相较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也会略高,自然而然会受到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青睐,成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心目中就业地的不二之选。青岛地区地处沿海地带,生活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都占据极大优势,向海而生,依据地理优势青岛近些年来发展海洋运输业,大力促进青岛市经济发展。青岛因其经济水平及其自身特色吸引了全国两会、海军节在此举办,这不可避免的会吸引大量毕业生选择青岛就业。潍坊市作为蔬菜之乡、风筝之都,因其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必备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绿色新鲜蔬菜的诉求声越来越高涨,为培育更加绿色新鲜的蔬菜需要技术人员的研究[3-4],由此会需要大批高校毕业生的鼎力相助,这样便会促进潍坊经济发展,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毕业生选择潍坊作为就业地。

建议

本文通过结合2018年山东省各市的经济状况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数据分析,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和各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1)产业结构方面,需减少区域经济的发展带给毕业生的困扰,各个企业在自我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企业创新和高新科技的引入,在技术方面与发达区域企业的发展缩短差距。适度的调整山东省各个市的产业结构,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比如威海沿海,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枣庄台儿庄战役也是带动经济的发展,山东省各市可以利用区域优势进而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2)社会环境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总会优先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各高校毕业生不应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存有“区域”偏见的心理。从毕业生个人福利层面出发,要完善毕业生就业后养老、医疗和失业等众多社会基本保障。

(3)生态环境方面,区域生态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而高校毕业生会向青岛市、济南市流动,也因为该区域的生活环境、交通运输和娱乐环境较好,所以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重视绿植面积和环境的保护,给人们留下一片美好的环境。

(4)同工同酬方面,对于经济发展不同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工资薪酬是不同的,较为发达的地区工资薪酬也较高,这与当地的生活质量有关,高薪酬自然也就吸引了毕业生。山东省青岛、济南、潍坊市等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毕业生的流向也自然聚集于青岛、济南市,对比下,枣庄、济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人才的流失,所以在同一行业内实现同工同酬,有利于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所选择企业的时候,不带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5-6]。

(5)减少偏见方面,平等的看待每个地区的企业,规划好就业方向,不要因为地域经济差异而导致非常被动的选择就业,而且盲目的先就业后择业,避免盲目从众的心理和攀比心理。

猜你喜欢

增加值青岛山东省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山东省即墨市
青岛明月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