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1-08-19李好昌

种子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麦种植防治技术病虫害

李好昌

摘    要:我国在种植业方面具有较快的发展,是世界上农业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小麦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小麦作为食物来源之一,在人们的生产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麦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高度重视小麦产量,提高小麦种植技术,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及品质。主要分析了小麦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1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2;S512.1       文献标志码: B

在我国小麦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不具备有效的田间管理,未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及质量。做好小麦种植以及病虫害方面的防治工作,是小麦产量得以提高的最佳方法。

1   小麦的种植条件

小麦种植具有非常严格的条件,种植条件与小麦总产量有着直接关系,主要包括以下3点。

第一,必须选择土地肥沃和水源充足的地区,才能保证小麦养分的摄取量,确保拥有足够的水源,不会出现因天气干旱对小麦生长产生影响。第二,小麦倒伏的出现,应时刻做好预防工作,通过调整播种时间、选择优良品种的小麦进行培养、有效控制小麦种植地的施肥情况等方式,对小麦可能发生的倒伏以及落穗现象进行预防。第三,有效预防病虫害,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所以在进行小麦种植时,需要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与防治工作,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浇灌时间,避免发生干热现象。

2   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2.1   选种

小麦品种直接决定了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小麦具有较多的品种,由于小麦品种的差异,其生育期、适应能力、抗病虫害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

人们在选择小麦品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气候环境、种植制度、小麦的具体生育周期以及播种日期等因素进行科学选择。保证所选择的小麦品种适宜本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类型及土壤酸碱度等。此外,确保由省级或国家级的种子单位进行审定,确保其纯度、净度以及发芽率等达到规定标准。在大范围推广新品种小麦前,需要在本地区建立广泛性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将示范种植3~5年,保证小麦品种在本地区的生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从而有效推广小麦新品种[1]。

2.2   整地

在有效优化小麦种植技术时,首先对土壤进行处理。在土壤处理工作开展时,需要深入研究小麦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养分以及水分的需求,根据所在地区拥有的自然环境合理控制各类参数。例如,在种植冬小麦时,将小麦籽粒栽培工作完成后需要控制好温度,尽可能地降低由低温环境因素对小麦减产造成的影响。在小麦发芽和出苗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保证能够满足小麦品种的生长需求,降低自然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

2.3   施肥

小麦施肥可分为两个阶段。

初期阶段,在小麦种植前完成施肥工作,此时应大量施肥,使土壤保持充足的养分,为小麦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阶段,在种植期施加肥料,小麦在种植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保持生长状态,所以土壤很容易出现养料供应不足的现象,这就要求种植户依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开展施肥工作。提升土壤品质,种植户可以施用农家肥及绿肥,如果土壤中缺乏大量的营养元素,种植户应适量施加钾肥及磷肥等类型的化学肥料[2]。

3   小麦常见的病虫害

3.1   白粉病

白粉病是小麦最常见的病害。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均有发病,其症狀主要通过小麦的叶片体现。若小麦出现了较长的染病时间,则其叶梢、茎秆及麦穗等部位均会出现病变现象。小麦根茎一旦感染白粉病,则会严重影响小麦的平衡,甚至出现倒伏现象。在白粉病初期阶段,小麦叶片为黄色斑点,叶片上的斑点会扩大,进而转变为圆形病斑,病斑数量则逐渐增长,最后成片聚合,小麦叶片中储存的养分也被吸取完。在白粉病发病的后期,叶片表面会出现白色霉层,同时由白色向浅褐色转变。

3.2   纹枯病

在小麦种植中纹枯病也属于一种常见病害。纹枯病主要在小麦芽期发病,其胚芽会出现褐色病变,如病情严重,还会导致胚芽直接死亡。如果在苗期出现发病现象,会在小麦的叶梢浮现浅黄色斑点,随之转变为点状病斑。如果在中后期出现纹枯病,叶梢上的病斑会出现聚合现象,在小麦叶片的中间位置会逐渐变为灰白色或黄色[3]。

3.3   麦芽虫

麦芽虫往往会附着于小麦的叶片、茎秆以及麦穗等位置,这种虫害的发病高峰期是小麦灌浆期,需要在灌浆期有效防治麦芽虫。麦芽虫会导致小麦叶片发生黄色斑点病变,同时降低小麦麦粒饱满度,出现严重的营养流失。若病情比较严重,则会使叶片逐渐变为黑色,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其枯萎死亡。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基础防治措施

在小麦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最基础的工作。农户要想有效控制田间病害,将大豆以及油菜等农作物在田间进行轮作;科学合理规划小麦的播种密度,有效提高小麦的通透性,阻断病毒大范围扩散;在小麦的种植期间,需要清除小麦田间杂草,并将田中积水及时排出,为小麦的生长发育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此外,将瓢虫等多种昆虫引入田间,在有效防治小麦蚜虫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将瓢虫以及小麦蚜虫的比例数量控制在1∶150。同时,不能忽视昆虫引进对小麦产生的影响。

4.2   药剂拌种

在小麦种植期间,必须针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工作,药物拌种则是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方法。利用药物拌种,提高小麦种子对病虫害的抵御性能,同时降低小麦病虫害繁衍概率,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在小麦病虫害高发地区,利用药物拌种方式开展小麦种植工作,能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拌种过程中,需详细规定药物用量,拌种药剂必须具备较好的灭菌效果以及较长的药性等特点。

例如,选择粉锈宁乳油,在防治虫害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其药性长达90 d。对于隐藏在地下的病虫害,则需有效进行整地。在处理纹枯病时,可以利用25%三唑酮乳剂15 kg/hm2,用水稀释后,均匀地喷洒地面。为有效处理地下虫害,选择50%辛硫磷毒土300 kg/hm2兑水,并在正式耕作前均匀铺设。

除此之外,在正式播种前需要适当处理麦种,根据病虫害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包衣。

4.3   返青期防治

在小麥开始返青时,纹枯病以及吸浆虫等是常见的病虫害。纹枯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在对此病进行防治时,将纹枯净、禾果以及三唑酮乳油混合搅拌,按照所规定的比例加水搅拌形成药液,在小麦的茎基位置进行喷洒,首次需要15 d的喷洒量,接着展开下一次喷洒。在针对返青期虫害进行防治时,一般选择甲基异柳磷乳油,其方法主要是将甲基异柳磷乳油与土壤混合,并在耕地土壤中覆盖,避免小麦被吸浆虫破坏[4]。

4.4   抽穗期防治

小麦由孕穗期至扬花期阶段,必须重点防治白粉病以及锈病等多种病虫害。在有效预防白粉病以及锈病时,农民应时刻观察其发病情况,在锈病以及白粉病需要实施防治措施时,才能利用药物进行大范围喷洒从而达到防治效果。此药物主要成分为三唑酮乳油以及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4.5   灌浆期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灌浆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因此需要重点实施预防措施。由于灌浆期是病虫害发病高峰期,容易遭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最常见的是白粉病、锈病以及蚜虫病等。由于这3种病症具有相同的防治手段,因此,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均可选择上述药物混合方式。

5   结语

小麦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对粮食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研究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进行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开展不同的管理模式,保证其生长发育阶段始终处于健康状态,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同时针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大研究力度,有效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技术方法的大胆创新,从而实现小麦种植技术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王立颖.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7):130.

[ 2 ] 张利香.关于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08-109.

[ 3 ] 徐广花.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有效防治技术分析与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2):75.

[ 4 ] 王冕,赵建本.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55-56.

猜你喜欢

小麦种植防治技术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谈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