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用于脑卒中救治的影响

2021-08-19吴新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致残率联体绿色通道

吴新利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新乡453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1]。脑卒中的救治对时间依赖性极强,若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目前,如何缩短院前延误时间、提高溶栓治疗率是医学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护理措施贯穿于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康复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人员的作用不可忽视[3]。有研究显示,为脑卒中中心人员配备相应专科护士能够提高救治效果[4]。近年来,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创新,多数医院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即“医联体”,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入院治疗的13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脑卒中院前急救专家共识》[5]中相关诊断,入院后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且均接受溶栓治疗,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和血液系统原发疾病。按入院顺序将138例患者分为两组,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院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3月入院的7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45±11.82)岁;高血压38例,糖尿病27例,高脂血症24例。观察组男41例,女36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3.84±12.13)岁;高血压45例,糖尿病32例,高脂血症3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救治,患者经急救门诊挂号分诊及血糖监测后,进入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观察组采用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方法。我院与河南新乡市地区17家医疗单位签订脑卒中联盟的“医联体”协议,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方法如下:(1)建立脑卒中专科急救护理团队。神经内科护士长任组长,团队成员自愿报名并通过考核。选任1名脑卒中专科医师和2名脑卒中专科护士为授课教师,选送1~2名具有神经内科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至每家“医联体”单位。(2)制定培训路径。建立培训管理QQ群和微信群,QQ群用来视频授课,微信群用来发布培训通告,并要求每位成员关注我院脑卒中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定期发布最新的脑卒中急救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两方面,理论授课由讲师制作PPT课件及教案,并交由组长审核,内容包括脑卒中专科知识、脑卒中识别与防治、绿色通道救治流程、院前急救与护理、出院准备、脑卒中相关指标改进方案,授课前将PPT课件发送QQ群,通过视频或语音方式进行授课;护理实践内容主要为脑卒中院前急救、快速救治流程与护理、脑血管疾病治疗,由我院脑卒中专科护士一对一带教,组长提前与各医院沟通,确定学员至我院实践的具体时间。(3)评估培训效果。每周培训后对学员进行考核,理论知识采用网络考核,满分100分,80分以上合格。考试合格者可进入实践考核,否则继续学习,实践考核需要学员与急救团队共同完成一次完整的静脉溶栓治疗,在派出救护车时,救护人员通过电话询问患者病情、病史、意识状况等,指导通话人员尽量让患者静卧,抵达现场后立即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等,若患者血压升高,需先予降压处理,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采取救治措施,然后将患者转运入院。考核人员配合参与脑卒中早期识别、处理气道、心脏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溶栓给药、启动院前预警等各个环节。(4)院内绿色通道。脑卒中急救绿道均设有绿色标识,转运途中和院内医务人员取得联系,入院后专科护士直接将患者领入抢救室,各环节无须等待,患者做完CT或MRI及测血糖后,签字溶栓。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就诊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DNT≤60 min为达标。(2)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进行评定,共15项内容,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巴塞尔指数(BI)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DNT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比较[例(%)]

2.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s)

?

3 讨论

脑卒中治疗时间窗极窄,患者在发病4.5 h内接受溶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救治方案之一。由于脑卒中发病突然,人们对急救知识掌握度较低,往往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溶栓时期,严重损害患者神经功能,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7]。相关研究显示,院前延误导致脑卒中患者无法在有效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是造成脑卒中救治率低下的主要原因[8]。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DNT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DNT达标率,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当前脑卒中医联体模式尚在摸索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管理管理方案,我院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高级卒中中心管理经验,创建出一套卒中专科护士在职培训路径,提高了脑卒中专科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和院前急救技能,满足了“医联体”各医疗单位脑卒中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需求。医联体模式通过建立脑卒中专科急救护理团队,将具有专科护理经验的卒中护士送至各“医联体”单位,能够有效协调各医院及科室的卒中管理模式,稳定“医联体”各单位间的关系[9]。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中采用QQ和微信等新媒体方式,通过网络授课形式教授专科护士脑卒中急救知识,护理人员能够兼顾上班和护理学习,降低了医务人员培训成本,有助于提高培训效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缩短院前延误时间,争取抢救时间是质量控制的关键[10]。因此,本研究改进了院前急救系统,在救护车到达前,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先采取简单救治,不仅能够防止家属因缺乏急救知识对患者采取错误的干预措施,还可提高家属在救护车赶到前对患者急救的有效性,极大程度地改善预后。同时,通过培训考核每位专科护士对脑卒中急救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让学员参与到急救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其掌握卒中急救步骤和方法,保障其对各个护理节点的时间控制,并建立专门脑卒中绿色通道,要求护理人员在入院前即完成分诊分科、协调各部门,保证患者快速接受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等,可有效缩短患者从呼救至入院时间,从而提高DNT达标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在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能够满足脑卒中患者救治需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因而有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DNT达标率,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预后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致残率联体绿色通道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一种基于“绿色通道”思想的短信下发模型研究
四川省人民医院:医联体求实效、接地气、惠基层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