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开展的双向教学项目实践研究

2021-08-19刘佳鑫邹依凝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向支教受访者

刘佳鑫,王 颖,邹依凝,王 琢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础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习得基础知识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塑造个人最基础特质的过程,而基础特质决定了做事情的底层逻辑。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只有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才能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提高国家实力。随着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日益凸显,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双向教学即利用互联网,将线上、线下两位授课教师进行跨空间结合,基于双师的互补性以及网络的创新性,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两地教师资源,合理解决基础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问题[1]。

1 双向教学项目实践分析

1.1 项目简介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和其对接的支教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第一中学开展的双向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基于双向教学实践探索构建的教学项目框架见第148页图1。

图1 双向教学项目框架图

1.2 优势分析

1.2.1 双向教学后备人力充裕

每年9月份左右,在新一届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选拔成立后,项目组和该届研支团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保障双向教学项目能够有稳定的线下支教志愿者资源。在新一届研支团奔赴支教服务地之前,在校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的一年期间,项目组将向学校团委申请部分培训工作,帮助此届研支团在支教教学和云支教公益项目等方面开展专业培训和训练。

在对接完成后,团队对研支团新成员进行双向教学活动的基础知识、实践注意事项等理论培训,随后让其通过体验做线上支教志愿者的实践来提前熟悉双向教学模式和支教服务地学生情况,在提升研支团新成员支教工作能力并积累相关经验的同时降低项目在线下开展的阻力与风险。

校内同步建立项目志愿者团队,对热心支教公益事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予以科学化管理和系统化培训,让其熟悉学校双向教学公益项目的基本信息与运行流程。同时,让志愿者将项目经验运用在自身所参与的各项支教公益活动中,让支教志愿服务工作能发挥更大的公益价值。因此,项目有足够的志愿者资源储备,并通过协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将项目传播、扩散出去,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口碑。

1.2.2 双向教学模式创新

互联网教学可以将最新的科学知识远程教授给支教地学生,构建城市高校优质讲师资源与落后地区科学教育之间的桥梁。担任讲师的学生在高校接受了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通过互联网远程教学这一技术手段,将落后地区由于客观原因难以接触到的科学知识教授给当地学生,扩宽当地学生视野,实现科学启蒙教育[2]。

同时,借助互联网,双向教学可以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反向输出给高校。以团队已开展的反向教学课堂为例,作为台江县苗族扎染文化传承保护人之一的唐飞扬先生,为高校学子带来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扎染文化兴趣体验课。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唐老师带领学生观览了苗族当地染坊中的优秀陈列作品,并简要介绍了特别的染色技艺。通过实践课堂,拉近了学生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之间的距离,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特色民族文化趣味横生的一面,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做到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反向输出,帮助在校大学生丰富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弥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教育的缺失。

1.2.3 人本主义创新视角

“人本主义”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自我实现,认为内在意识经验判断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动机,并且强调个体的学习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目标[3]。在扶贫政策支持与社会高度关注教育质量的环境下,双向教学模式作为协同教学的一种,因其能在网络上高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的相互融通、相互帮扶,解决乡村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在乡村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的优势逐渐展现[4]。

在人本主义视角下探究双向教育项目的创新开发,整合“城市+乡村”“大学+民族”的教学资源,建立线上虚拟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可引导师生、同辈之间良性互动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合理解决基础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问题。

1.3 社会贡献

1)对支教地学生:开拓学习领域,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教启蒙双向教学模式,在目前已有基础文化课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为当地学生引入科学启蒙基础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启蒙也为当地学生开拓了新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能接触到最新科技,丰富其科学视野和思维,从而更好地为当地学生接轨社会做好前期引导,为将来科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项目将在完善相关特色学科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丰富的中后期课程,新增其他学科以及兴趣课,为当地学生提供更多拓宽视野的知识课堂。

2)对当地学校:弥补资源缺失,推动教育体系全面发展。双向教学项目将完善当地学校的教育课程种类,将相关科教普及带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在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之外,通过云梦支教志愿者协会与研支团的合作,丰富课余科教启蒙类课程知识。双向教学模式也为当地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线上讲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通过网络直播课程,加以线下教师的积极配合、辅助讲解,能更好地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当地学生,同时也是对线下教师多样化教学技能的培养,丰富完善了当地教师队伍的知识技能和职责分工。

3)对本校志愿者、支教团:提升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科教启蒙双向教学项目的线上讲师人员招募范围广泛,前期主要是由云梦支教志愿者协会成员担任教学人员,中后期面向全校乃至各联盟高校选拔专业知识技能优秀的讲师团成员,同时不断完善线下教师团的构建。随着项目的运行发展,逐渐完善双师团的结构建设。这就为有支教意向并且有能力承担支教责任的学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式。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支教团的成员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支教心得体验等诸多方面都会得到很好的成长和提升。

4)对社会:推动落后地区教育发展,努力奔向共同富裕。支教地创新性地提出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教启蒙双向教学模式,通过与东北林业大学研支团的合作,并结合团队自身优势,为落后地区中小学教育带去新的教学系统,为实现当地人才的培养、带动当地教育反哺经济发展引入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同时,形成了社会人才投身支教事业的良好风气,构建了城市高校优质讲师资源与落后地区科学教育之间的桥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科教兴国等相关政策的教育发展方向,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优质科研人才。

2 双向教学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本文所用的数据为双向教学项目团队2020年对台江县第一中学调查所得。在调查过程中,项目团队使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获取了当地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双向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库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等;第二部分是调查者对双向教学的参与意愿度及评价;第三部分是对双向教学的发展质量与影响的调查。

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33和0.946,均大于0.8,问卷信度较高;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KMO值分别为0.925和0.922,均大于0.7,问卷效度较高。

对调研数据中双向教学课程种类偏好进行基于频数的多重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多重响应分析表 (%)

可以看出,科技科普类和认识世界类课程的响应百分比最高,受访者大多为教育资源贫乏的山区学生。

将性别与双向教学课程种类进行多重响应交叉分析,男性受访者选择科技科普类课程及认识世界类课程的比重较大,女性受访者选择认识世界类课程及手工制作类课程的比重较大,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选择课程辅导类及国学启蒙类课程的比重都较小。

在对双向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基于频率的多重响应分析可看出,学生积极性不高及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响应百分比较高,语言不通,交流机会少及不能总是及时反馈的响应百分比较低,由此说明双向教学可解决传统课程中师生交流少的问题。在进行受访者居住地与双师课堂开展过程中的障碍交叉分析后可得到居住在乡村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课堂开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为注意力不易集中,居住在城镇的受访者认为双师课堂开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为学生积极性不高,见图2。

图2 乡村与城镇开展双向教学障碍交叉分析图

经过至少一节双向教学项目的学习,对双向教学对受访者的帮助程度进行分析可得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人文素养及学习兴趣方面,受访者认为双向教学对其影响较大;在学习成绩、知识储备方面,双向教学对其影响较小。在受访者对开展的双向教学的期望与评价对比调查中,可得到受访者对双向教学在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及表达能力方面评价较高,在班级容量及课程时间方面评价较低,项目开展团队需要在这些方面继续完善调整。

3 结束语

基于贵州省台江县第一中学双向教学项目的实践调研数据,本文研究了创新双向教学模式对提高欠发达地区教学质量的效果及评价。研究发现,双向教学对欠发达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积极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认识世界;目前双向教学虽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实施时间的延长,对提高欠发达地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师生交流少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长久持效化;双向教学的开展通过将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分享到欠发达地区,为当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能够起到提高当地师资质量的作用。

双向教学的长期开展不仅可以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地区间教育均衡发展,还可以将支教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播到高校课堂,促进高等人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高校可充分利用双向教学实现对支教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项目配套人才培养及奖励制度,鼓励更多高校师生参与到双向教学的建设过程中,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双向支教受访者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