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

2021-08-18史生亮

关键词:价值意义运用策略生活化教学

史生亮

摘要: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建立学科框架的关键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国家社会要求教师在完成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以新型的模式和创新的策略保障学生多维的学习发展,从而达到新时代的人才建设标准。其中,生活化教学法在现阶段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它从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理念出发,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环境和模式中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1]。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理论中也重点强调了教学走进生活的现实意义,教育部门在多个学科的教学标准中也对教学结合生活教学手段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方向。历史是一门以引导学生建立世界格局、了解世界发展、形成国家观念的学科,它的许多内容都来自生活,因此,以生活化教学法去开展历史教学有足够的可行性和发展性。本文将重点从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价值意义出发,提出有效地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价值意义;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115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它是过去生活的见证,是学生了解世界、了解国家、了解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教学法重视生活、重视实践、重视社会,强调了生活对教学所具有的参考价值,能使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和模式下学习,从而巧妙借助实际生活达到学科的高效学习。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价值意义

1.减小学科理论知识记忆难度

初中是学生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敏感时期,由于中考的压力,初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相对紧张,包括课时满、课程多、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等等。初中阶段的许多课程内容都需要学生去记忆,例如语文、思想政治、数学定理等等,历史学科同样对学生的记忆提出了挑战。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包括多个国家的发展史、现代化进程、重大事件、重要政策决定等,这是历史学科的核心,也是学生积累学科知识和获取学科突破的关键。除去知识理解和运用部分,如何形象深刻的记忆知识是大多学生学习历史的难点,一个章节的知识往往包括了事件、地点、人物、导火索、过程、发展、结果和意义等多个内容,学生必须通过记忆对这些内容进行内化,但仅仅凭借传统死记硬背往往难以达到效果,时间耗度过大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对学科失去兴趣和积极性[2]。因此,借助生活化教学法减少学科理论知识记忆难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死记硬背不同的是,生活是历史的原型,为初中历史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依据,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进行联系,使学生在记忆时进行生活联想和回顾,从而巧妙将死板的书面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达到快速理解的目的。

2.提升学生深层理解水平能力

传统的教学难以使知识和学科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尤其针对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具有回顾过去、反思过去的意义,但历史人物和事件毕竟对现阶段学生而言有明显的距离感,导致学生难以真切体会到历史的内涵和魅力,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借助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学生深层理解水平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去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还原知识,包括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我们汲取的经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熟悉感和生活感,从而使学生能借助生活达到深层理解的目的。

3.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往往不高,导致课堂主要由教师在主导,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和活动中去。生活化教学法则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首先,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和生活技巧,从生活化教学法出发能有效促进学生从生活平台去思考知识,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3]。其次,在生活化教学法下,课外实践的几率会大大加强,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课外,在课外去寻找探索历史知识,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同时,生活化教学法能大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自主性,使学生在合作的模式下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去思考生活中的历史知识。

二、初中历史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策略

1.课前:利用生活话题,引发思考交流

课前是知识引入的关键时期,有效的引入能快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保持较好的状态,在生活化教学法下,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中去挖掘课本知识中含有的生活话题,通过话题的导入达到知识导入的目的,既消除学生对于陌生知识学习的紧张感,又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八年级世界历史第一册第五单元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为例,在课堂开展前期,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走过最长最难的路是什么路?是以什么方式走过的?是水路还是陆路?有同伴吗?路上有遇到困难吗?你们有试着去开辟新道路吗?这条路带给你们什么了?”教师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请部分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回答上述的问题。教师再提问学生:“我们现在的道路都是修建好的,如果让你们在未知的地方去开辟一条新道路,那会是怎样的一条路呢?”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思考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内的交流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总结,说:“同学们的答案是想象出来的,是同学们认为开辟的路,那我们将时间向前推到15世纪,去看看在商业下世界是通过怎样的航路联系在一起的,一起看看那些路上充满了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的话题,使学生回顾生活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再借助话题引入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对接下来的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从而为知识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中:搭建生活情境,引导深度学习

生活情境的搭建是生活化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方式,它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自由、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充分借助生活去思考问题,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4]。以人教版八年级世界历史第二册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設备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视频,使学生在直观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下感受战乱和纷争。在这个情境下,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正处于那个年代或者现代社会是战争时期,没有学校、没有家园、没有和谐生活,我们现在又会是怎样的呢?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的搭建,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国家阵营、将教室进行情境装饰、利用纸团模拟炮弹等等,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去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虽然战争时期离我们的现代生活较远,仅仅凭借文字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营造氛围,再借助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思考过去与现在的差异,从而升华课本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现代美好生活的思考和珍惜。

3.课中:借助生活平台,展开合作学习

在生活化教学法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生活中去搜集知识、调用知识,从而在小组的合作协调下,完成知识的学习。以人教版八年级世界历史第二册第六单元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例,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搜集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发展、交通的发展、衣食住行的发展、通讯的发展……组织学生借助实际生活去探究国家在不断发展中做出的改变,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过程中深入了解生活和社会,使学生对本章节进行一定的合作探究。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小组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去搜索上个世纪(20世纪)经济和社会生活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从而使资料更加的多样。同时,在小组资料搜集和整理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信息设备进行资料的展示和讲解,从而使另一组的学生也能深入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借助生活平台展开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平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能深入了解生活和社会,又能形成一定的资料搜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从而最大化保证学生的全面进步发展。

4.课后:拓展延伸学习,实践感知内化

在开展完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延伸学习,可以以学生独立完成、班级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从而使学生在有效地拓展延伸中,完成知识的感知内化工作[5]。以人教版八年级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为例,本章节知识围绕科学和文化展开,在完成课本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包括走进当地的科技馆、音乐馆、绘画展、经典书店,在思维、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感受科学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体会它们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了些什么,从而使课本上的文本和图片灵动起来,有真实的对照和依据。通过教师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沉入生活,去思考生活中的历史元素,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章节关键要点的同时,能有效地思考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活。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法适用于义务教育下的多个科目,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堂中参与、思考、探究。同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借助生活去开展知识能有效减小学科理论知识记忆难度、提升自身深层理解能力和增强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等等,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法所具备的价值和意义,从多样的策略和形式出發保障生活化理念的有效运用,使学生能充分借助生活平台去学习历史学科。

参考文献:

[1]王蓉.初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

[2]韩冬梅.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6):7.

[3]雷左喜.搭建历史与生活的桥梁——谈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30):176-177.

[4]李佼玲.社会生活史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5]林海渝.浅析多元化教学法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J].考试周刊,2019(69):142.

(作者单位: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山东 东营 257000)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运用策略生活化教学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