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1-08-18薛小娟
薛小娟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了优化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的策略,旨在通过设计高效的语文早读课堂,使学生充分把握这一部分的时间,以提升语文水平。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早读形式单一、学习内容模糊和缺乏教师有效监管三个角度,就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核心部分,主要就做好时间规划、结合实际学情、课内课外结合、构建开放课堂、丰富早读材料和设计监督机制六个策略进行探究;第三部分是总结部分。
关键词: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2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是阅读、记忆的黄金时间段,学生在这一段时间进行有效学习,对提升语文水平有着巨大的帮助。尤其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更要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因此如何优化高中语文早读课堂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其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现状
1.早读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早读课堂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早读的形式比較单一。许多学生在早读课堂上主要以背诵、朗读为主。但是学生的耐心和耐力是有限的,在长时间的背诵、朗读之后,学生会感到枯燥,然后逐渐开始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这导致学生浪费了很多早读时间,早读效果也不太好。
2.学习内容模糊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已经相对成熟,因此许多教师不会特意安排在早读课堂上应该学习什么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规划或者有范围没有要求达到怎样的程度,没有具体要求。但许多学生并没有清楚的规划,每次在早读课堂上都是翻到哪一课就朗读、背诵哪一课;另外也没有清晰的目标规划。这导致学生在早读课堂上浑浑噩噩的度过,学习到什么知识并不是学生的目标,如何度过这段早晨时光才是学生的目标,这种心态使得学生的早读学习质量比较差。
3.缺乏教师监管
在前面笔者提到,教师一般很少安排学生在早读课堂上做什么。除此之外,教师对早读课堂的监管也比较薄弱;也就是学生在早读课堂上学习了什么知识、完成了什么目标,教师很少关心,也不会检查。这就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浑水摸鱼的现象,不会认真对待早读课堂。早读课堂自然也就不会发挥其效用[1]。
二、优化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的策略
基于对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现状的分析,本文就以下几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1.做好时间规划,时刻保证热情
在前文中笔者提到,学生的耐心和耐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背诵或朗读,学生到后面会逐渐失去热情和动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解决措施:引导学生做好时间规划,例如将默诵和朗读结合在一起,或者将默写和背诵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早读课堂上时刻保持热情。例如有的学生记忆力比较好,但是耐心比较差,在背诵《兰亭集序》时,可能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记住,如果再用剩下的时间朗读就会觉得枯燥。此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这样的建议:可以以默写的方式检查自己对这首诗的记忆情况,另外看看是不是能够正确写出这首诗的内容;或者在早读的时间可以多安排几篇背诵的内容,在背完《兰亭集序》之后,还可以提前背诵《归去来兮辞》;又或者可以将背诵和朗读结合在一起,在背完《兰亭集序》之后,可以朗读其他自己有兴趣的文章。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和记忆情况合理的规划每个早读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充分利用早读的每个时间段,有效发挥早读的效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时间规划,让学生在早读课堂上时刻保持热情,最终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2.结合实际学情,分层布置任务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同样适用于早读课堂。在早读课堂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学情,分层布置任务。例如班级中有些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每次在背诵文章时都会磕磕绊绊。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会设计这样的早读任务:朗读最近学习的或即将要学习的、需要背诵的文章;直到能够通顺朗读、理解文章含义为止。另外班级中还有一些是能够顺利记忆文章、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却是依靠死记硬背掌握文章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好。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会设计这样的早读任务: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以讲解的方式朗读文章,疏通文章的逻辑内涵。除此之外,班级中还有一些语文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都比较好的学生。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会设计这样的早读任务:可以朗读或背诵最近学习的文章,也可以选择经典名著进行朗读。在这样的分层下,每个学生在早读中都可以巩固基础或学习新的知识。教师结合实际学情,分层布置早读任务,使学生在原本的基础能力上进一步发展,最终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2]。
3.课内课外结合,明确早读目标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平时的课堂学习与早读结合起来,自主设定早读的目标。例如《蜀道难》这首诗是需要背诵的。但是某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于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都了解得不透彻。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早读目标:花费一个或两个早读的时间。结合工具书熟悉古诗的含义,直至能够清晰、顺畅的将古诗的含义讲解出来;再花费两个早读的时间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结合课堂学习情况,学生设计了清晰的早读目标。在早读课堂上,学生为了完成目标,会始终保持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早读课堂的时间也就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而学生在规划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获得了成就感,这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助益。当然,除了这种情况以外,像有的学生很难掌握文言文字词的含义,也可以将其安排在早读目标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早读朗读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行互补,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规划,最后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
4.构建开放课堂,灵活学习形式
教师还可以构建开放的早读课堂,灵活学生的学习形式。例如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需要积累丰富的成语,了解容易出错的成语的含义。教师在开展早读课堂的教学时,就设计了“你画我猜”的游戏活动。在“你画我猜”中,当教师展示出一个成语时,负责比划的学生需要迅速说出对应的成语含义;而负责猜测的学生则需要根据小组队员的形容说出对应的成语。但在这一游戏中,有一个特殊规则,就是负责比划的学生和负责猜测的学生都回答正确,才算是过关。例如当教师展示“登堂入室”时,负责比划的学生说出“形容一个人转换身份,从低级变成高级”,而负责猜测的学生也说出“登堂入室”;虽然负责猜测的学生回答正确,但由于他们对这个成语的理解错误,因此没有过关。在这种具有对抗和游戏性质的早读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在游戏中切实掌握了语文知识。教师设计开放的早读课堂,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充分應用时间、掌握知识,最终促进了高效语文早读课堂的构建[3]。
5.丰富早读材料,增加早读容量
在前面笔者提到,高中语文早读课堂存在学生的早读内容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语文早读教学时,可以丰富学生的早读材料,增加学生的早读容量。例如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但是作文成绩却迟迟难以提升上去。教师在设计早读内容时,除了要求学生朗读教材中的文章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例如,老舍的《茶馆》、鲁迅的《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有关李白作品的《李太白文集》等等,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也可以要求学生朗读自己写的作文,让学生在一遍遍的回顾中发现不足,进行修改,进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每天要求学生朗读前一天出现的热点新闻,使学生时刻把握社会发展的动态。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会更加与时俱进,也有话可写。教师丰富学生的早读材料,增加学生的早读容量,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早读的枯燥性和单一性,也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认识更加广阔的世界,而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4]。
6.设计监督机制,保障早读质量
在前面笔者提到,当前的语文早读课堂缺乏教师的监督,这也导致学生比较松散。为了保证学生的早读质量,教师可以设计监督机制,促进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而在设计监督机制时,教师则可以将这一策略与前面学生自主设计目标的策略联动起来。例如有的学生的目标是花费一到两天的时间理解《蜀道难》的含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就可以针对这一目标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解释《蜀道难》中部分语句的含义。而有的学生的目标是背诵《蜀道难》,在语文课前教师可以选择抽查,了解学生的早读情况。当然,除了这种课堂检查机制以外,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固定的学习小组,要求小组同学互相监督、互相激励、互相评价。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早读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设计监督机制,对学生进行抽查和检查,使学生在这一机制下切实有效利用早读时间,学得知识,最终可以促进高效语文早读课堂的构建[5]。
综上所述,本文从时刻保证热情、分层布置任务、明确早读目标、灵活学习方式、增加早读容量和保障早读质量六个角度,就优化高中语文早读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合理的规划早读时间,使学生充分地把握早读课堂的每分每秒,对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促进学生在科学引导下正确使用早读时间,进行补足和学习,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水平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俊峰.高中语文早自习诵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9(18):40-41.
[2]廖俊武.高中语文早自习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106-109.
[3]孙永方,何月英.职业高中“自助餐式”语文早读课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J].职业,2019(4):86-88.
[4]张志恒.高效开展高中语文早读课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6.
[5]李彧.激活内驱力——早读的别样风景——关于农村高中语文早读课多样性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12):240-241.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高级中学,陕西 西安 7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