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策划《设计史论》
2021-08-18
主持人语
近期,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提出了“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的战略目标。作为可以同时授予艺术学和工学学位的一门交叉学科,设计学无疑是受益者,也屡次得到集中的讨论和关注。不过,在近期“新工科”和“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相关学科发展建设的讨论中似乎有一个小小的疏忽,那就是人们似乎只关注到了工科与艺术学这样的人文学科的交叉,而忽视了以往不属于艺术学学术领域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学科对于设计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尽管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针对设计各产业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但是相比许多在设计领域领先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设计政策研究还未体现出足够的中国特色。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也还很少突出设计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几年前曾经一度热门的设计管理、创意产业等,在今天工科设计学的快速发展面前都有了边缘化的倾向。与工科领域学者陆续涉足设计学研究的热潮相比,经济学、管理学领域也还鲜有学者加盟设计学研究阵营。这些局面都亟待改观。
事实上,这些年来,随着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设计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政策中日益提升。学界和业界已开始意识到设计产业发展程度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种背景中,设计政策及其产业的研究将切实推动国家对设计的政策支持。与此相联系,设计产业也是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设计是各门类文化产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设计作为一种政策,也可以成为衡量各文化产业发展的评估指标。文化产业的研究将带动设计政策的研究,设计政策研究也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尤其是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产业发展及其政策研究理应成为国内外设计领域的热点,基于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的互联网设计产业与政策研究也亟待壮大,进而丰富设计学的研究范式。
有鉴于此,本期设计史论栏目从产业层面,对设计政策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经济意义予以关注。本期特邀在相关领域同时具有研究实践和实务经验的学者参与讨论,其中,向勇、白晓晴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了全媒体时代面向创意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全程文化创意观”的理论构想和实践路径,把互联网背景下文创产品的开发热潮推向自觉的理念升级与模式建构;石晨旭、李思闽的文章则从经济史、产业史的角度将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即早期国营广告公司和90年代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众多雨后春笋但又昙花一现般的民营广告公司纳入检视框架,并对今天广告产业的发展提出警示与反思。我们期待通过对不同门类文化产业的研究,对不同层级文化产业的梳理,认识文化产业和设计政策之间的紧密联系,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状和经验。同时,通过学理层面的探讨,也尽可能提出并探讨文化产业与设计政策之间相关性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提出具有设计学及其相邻学科的问题意识,运用所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设计学进行补充和创新,从理论层面提炼出具有中国经验的设计思维和政策路径等。期待相关讨论能在开拓设计学研究视野、壮大设计学的研究阵营的同时,不断更新设计学思考路径与研究范式。
主持人简介
祝帅,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高级研修计划”特邀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是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出版社《未名设计论丛》主编。
祝帅
发表A & HCI、CSSCI 期刊论文、评论等60 余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10 篇。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持人、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已出版个人专著《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设计观点》《中国广告学术史论》《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中国设计研究百年》《作为学科的广告史——发展、个案及趋势》,与人合著《中国平面设计产业研究》《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研究》《书画同源——赵之谦》,编著《民国摄影文论》《美术观察学术文丛——批评卷》《书学源流论.书法源流论》,译(校)著《流派·艺术卷》《智慧文学》《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作品集《博士五体书法——行书》《耕砚问学——祝帅书法作品及文献》等16种。
2012 年以来,先后被原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美术奖”3 个中国造型艺术类最高奖项。2015 年,被中国新闻史学会授予“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优秀学术方汉奇奖。2017 年,被中国广告协会授予“推动中国广告学术发展特别贡献人物”。2021 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