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服装杂志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服装的可持续理念

2021-08-18丛天柱崔荣荣

工业工程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纺织工业纺织服装

丛天柱,崔荣荣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无锡214122

学术界以服装杂志为载体看中国服装的研究较少,尤其从文本实证的角度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服装“可持续”理念的问题未有较为详尽探讨。本研究结合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现状,搜集《时装》《中国服装》《上海服饰》《现代服装》各类服装专刊杂志,从1980年《时装》创刊号、1985 年《中国服装》《上海服饰》创刊号、1981 年《现代服装》创刊号,分别至1990 年共搜集44期、23期、17期和47期,共计期刊数131期,见表1。试图从不同栏目板块中有关行业、消费、服务、设计等文本信息及设计作品中,释读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服装在设计使用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可持续”的。

表1 改革开放初期服装类杂志搜集情况统计(1980—1990年)

一、改革开放伊始纺织服装业实况与可持续滥觞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工作重心逐渐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其管理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关注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开始注意到了纺织服装等领域。这其中,对于纺织服装工业的改革与振兴,1980年国家提出了对轻纺工业实行“六个优先”原则,大大促进了纺织原料和纺织生产的发展[1]。直至1983 年,纺织市场也由过去长期供应偏紧,转变为供应比较充裕,国家予当年12 月起免收布票,纺织品在全国范围内敞开供应,预示着全国人民服装穿着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2]。

(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实况

19世纪80年代,中国纺织工业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就。1981 年《现代服装》创刊号中轻工业部二轻局局长史敏之曾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人们群众思想解放,心情舒畅,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生活在逐步改善[3]。”1985 年《中国服装》创刊号也有所刊:“应该承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纺织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从一个侧面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显示出纺织工业的良好前景和巨大潜力[4]。”到1989 年,纺织工业各项指标均持续快速增长,就以纺织工业企业单位数来说,1989 年达到28 367 个,比1978 年的12 145 个增长了16 222 个;1989 年纺织工业固定资产原值达908.89 亿元,比1978 年的168.31 亿元增长了5.4 倍;总体上,到1989 年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2 109.57 亿元(当年价格),比1978年的474亿元增长了4.4倍,平均每年递增14.5%,见图1[5]。

图1 纺织工业部分经济指标增长趋势展示(1978—1989年)

伴随着纺织工业整体经济的增长,服装业的发展也显而易见。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服装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教育、科研、生产、销售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体系。截止1989年,纺织工业主要行业职工总数为735.9 万人,服装工业占据50.01 万人,与1988 年的47.96增长了2.05万人;纺织工业主要行业整体总产值为1 339.8 亿元,服装工业总产值则为89.1 亿元,与1988年的74.7亿元增长了14.4亿元,比重也由5.6%增至6.7%。与此同时,相对于1978年,1989年在人口增加1.6亿多的情况下,全国有服装鞋帽企业37 000多个(其中服装工业系统内约7 000个),在服装工业系统内的近7 000 个企业中,拥有各种缝纫设备140 万台(套),服装年生产能力为35 亿件,布鞋8 亿双,帽类2亿顶。除西藏、云南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县级以上的公司有178个;服装研究所105个,全国性服装研究设计中心1个。而就服装产量来说,从1978 年的6.73 亿件,增长到了1989 年30.04亿件,其中主要服装类消费品零售量有布127.8亿米,纯棉布有80.5 亿米,化纤布47.3 亿米,呢绒27 760万米,绸缎78 560万米,针织内衣裤131 000万件,毛绒12 333万公斤[2]。

服装生产如此地全面开花,为人们穿着提供了更多的选择,1985年《中国服装》试刊号上就阐述道:“近几年来,情况大变了,人们的衣着越来越讲究了,而且款式也不断翻新。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的一种表现,是党的富民政策的体现[6]。”在服装贸易出口方面,1980年《时装》第二期《适应我国市场需要,努力发展纺织品贸易》一文也曾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外友好合作关系和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纺织服装进出贸易也有了显著增加,最近三年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7]。”服装出口数量,从1978年的30 973万美元,增长到了1989 年的274 319 万美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

(二)经济洪流下中国可持续意识滥觞

然而,纺织服装业在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保证人民衣着需要,为国家积累资金和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必然会消耗大量能源以及环境污染。在能源消耗方面,1990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达到103 922 万吨和98 703 万吨标准煤,相对于1978年的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增长了41 152 万吨和41 559 万吨;平均每日生产能源量也由1978年的171.97万吨、消耗156.56万吨,增长到1990 年的284.72 万吨生产量、消耗270.42万吨[8]。这当中纺织服装业的能源消耗更为可观,见表2。在生产产品过程中会消耗如煤炭、焦炭、原油、燃料、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不同的社会资源[7]。

表2 纺织服装业能源消耗数据统计(1985—1990年)

从服装原料到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生产,从加工到制作成品,就纺织工业整个生产过程来看,严重依赖土地、水、光、热等资源。在各种服装原料进行加工的纺、织、印染和后整理过程中,尤以印染、后整理等服装制作环节,大量废水、废气排入河道及空气,从而导致环境破坏。在1984年《环境管理》中《纺织工业污染控制模式及控制指标》一文中,就曾提及:“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承担着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一般纺织工厂污染的种类有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音污染和水污染。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工厂及社会环境,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9]。”

当然,对于工业所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我国并未无动于衷。中国在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便开始了环境保护工作;并在1979 年颁布了中国《环境保护法》;而对于“可持续”此词汇的出现,是在1980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战略》,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持续利益,又能保护其后代人需求与欲望的潜力。”这也是首次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在此之后,中国也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中,面对巨大的经济发展现状,相对于“五五”年计划“1980 年建成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主旨,其新增:第一编,第四章,固定资产投资,第一节(更新改造)中提出,“要以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为重点,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更新现有企业设备和改进工艺;合理利用资源,治理严重污染;推广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增加轻工业短线产品的生产能力。”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觉醒“可持续”意识。同时,在之后的“七五”计划中,也增加了第五十二章“环境保护”,呼吁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要把治理污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建工程要作到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鼓励资源的综合利用,限期淘汰污染严重的产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组织好科学研究和攻关。

针对纺织服装业环境污染治理管控方面,我国在1981 年就曾根据当前调整国民经济的中心任务和纺织服装工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在抓生产的同时,抓“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健全环保机构,加强环保技术力量。并在1981年的全国纺织系统废水治理工作座谈会上,通过了《印染企业环境管理条例》《印染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等四个试行草案,使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更全面开展起来[10]。与此同时,在“七五”计划期间,国家也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管理,以管促治”的工作方针。特别自1989 年以来,市环保部门提出了环保工作要实行“综合整治”的要求,工厂把环保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从而开启中国工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之路[11]。

二、中国服装杂志中可持续理念初见端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掀开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服装业的振兴,为以后服装类杂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80年期间,在经济发展洪流下,纺织工业包括服装工业尝试开始采取了环境资源保护利用的多方政策,而服装杂志,作为纺织服装行业宣传与传播的途径之一,随着服装工业的发展,也具备了兴起的客观条件,为呼吁传播环境资源保护等可持续理念提供了平台。

(一)挑选与选购

在整理129 期的服装类杂志中,通过阅读收集不同栏目板块中有关行业、消费、服务、设计等文本信息及设计作品中,发现有极大一部分文本信息与纺织服装购买前的挑选选购有关,占整体的39%。根据分析归纳,大致将挑选选购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呼吁消费者要根据个人体型、喜好的不同进行斟酌选择。如《现代服装》1985年第五期发表的《怎样选择适合体型的服装》一文:“对于体型匀称的人或体型上有些不足的人来说,只要服装选择的适当,就一定会为您的生活添彩[12]。”此文从胖体型的人、腹部突起的人、瘦体型的人、肩部圆滑的人、脖子长的人等方面来阐释,并强调“服装有它的流行色和流行式样。在流行浅色时大家都喜欢穿浅色的衣服,这时就要根据自己的体型在衣料的图案和服装式样上进行选择。总之,要根据每个人体型的不同进行选择[10]。”在《时装》1986年第二期一文曾述:“挑选款式要与体型相适应;挑选绣衣服装的色彩也要注意视觉和心理上的作用[13]。”而且“衣料的好坏,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衣料的挑选,应着眼于衣服的种类、用途,以自己是否适合穿用为准[14]。”此类文章尝试通过呼吁“每个人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性别、年龄、肤色、体型,还有结合时令、环境场合选择服装的色彩和款式,适合实用才是最美”的服装观念,使消费者在购买时思考消费,达到不盲从,节约资源。

另一类是关于购买服装前质量的鉴别。《时装》在1986 年第三期一文对如何选择服装作出描述:“选择衬衫时,一要看看,二要摸摸。看是看花型、颜色和款式。在选好个人喜爱的款式后,着重看看做工如何,领子正不正,门襟直不直,开衫的两边口袋是否平直整齐,整件是否平整等[15]。”《时装》1987年第二期《怎样挑选衣料》中建议:“在挑选衣料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衣料是厚、是薄?是硬、是软?是重、是轻?是吸光还是反光?是粗糙还是平板?衣料的拉强度、透明度、耐寒、抗热性如何?衣料容易起毛、起球、起皱吗?衣料的保养简便吗?通过这些问题的仔细思考,来检查认清衣料的性格、特征[10]。”这也是通过对服装质量的考量,以免不必要的丢弃与缝补[16]。

(二)保养与收藏

除了服装购买前的挑选与甄别,对于购买后的保养与收藏类服装文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占整体的34%。如《时装》1981 年第三期《衣柜的学问》就曾道:“一个整洁的衣柜对衣服很有益处,人们把衣服合理地叠好,挂好,减少皱痕,可以延长服装的‘生命期’[17]。”《上海服饰》1985年第一期《怎样洗涤才能使羊毛衫不变形》科普:羊毛衫有污垢部位,要用针吊上白线作为标记,在洗涤时便于重点洗涤;同时不同颜色的羊毛衫,不能混在一起洗,以免串色;并选用中性高级洗衣粉或高级皂片等多种洗涤方式的介绍来避免损伤衣坯结构而变形[18]。《现代服装》1987年第二期《仿麋皮服装的保养》建议:“由于仿麋皮是天然材料,它不适宜放在塑料袋中或折放在温度较高的衣柜里,这会使之干燥变硬,影响美观和寿命,最好晾在衣架上存放,存放时间长的话,要用布遮好肩部,以防灰尘[19]。”1988 年《中国服装》第三期《怎样收藏裘皮衣》中也写到:“收藏裘皮衣时,要注意防潮防脏。晾晒毛皮衣物,要将毛的一面朝向太阳,上面盖一块白色布单。毛皮脏了,不可用水刷洗,可用调湿的玉米面粉或炒热了的麦麸,在脏的地方轻轻揉搓,这样脏物即可除掉。揉搓干净后,拍打掉面粉或麦麸,晒干晾凉,放些樟脑丸再收藏起来[20]。”种种文章的出现,足以证明当时人们对于服装“生命期”的重视,对当下生态时尚种类中对服装“寿命及维护性”的思考,以此反映了服装的“可持续”理念及方式。

(三)康养与护理

继1985年起,可以在各类服装杂志上发现,如《服装与健康》《衣着与健康》等服装健康类栏目板块陆续刊登,一个“穿衣服不单讲美,而且要讲科学”的时代开始出现[2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服装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多。研究人体、服装、环境关系的服装功能性与舒适性,已经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1985年《中国服装》创刊号,《中草药保健服被许多消费者誉为“华佗服”》曾讲述:“目前试产的中草药保健服装,有暖胃背心、护肩服、护膝马裤、护腰裤等四种。根据<中草药外治法>的原理,分别在服装的胃、肩、膝、腰部位巧妙地安装上中草药袋。现在初步研制成功的中草药保健服装,把穿衣和防治疾病结合起来[22]。”可以说对于这种具有康养护理的服装尝试是当时时代的一个创举,消费者甚至称誉其中草药保健服为“华佗服”。1986 年《中国服装》第一期,《药物保健——男女三角裤疗效好》宣传:“由哈尔滨市大众劳保用品厂研制的药物保健男女三角裤,采用中西药科学配伍,具有消炎、止痛、止痒、吸湿、消肿等作用,对防治男女肛门病和妇女常见病具有很好的疗效[23]。”1986年《上海服饰》第一期也介绍了创新设计产品,电子枕头、催眠眼带、家用电热帽问世,为神经衰弱、失眠患者提供很好的服用条件。甚至在1987 年总后军需生产部研究所也曾在《现代服装》第四期宣布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活保健服研制成功。其中包括灭菌服装、永洁服装、空调服装、香味服装、保健灭菌、药用内衣等特殊功能服装的介绍,并阐述到:“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服装已进入实用性研究,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活保健服装相继问世[24]。”

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就第四次全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会上,季国标副部长也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老厂技术改造,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使企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装备水平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5]。”1989年全民所有制纺织企业更新改造资金总投资203.55 亿元,完成64.98 亿元;国务院有关部门下达用于纺织工业的各项科研经费3 044万元,对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扩大了我国服装工业的生产能力以及技术水平。而这种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向着人类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领域迅速渗透,衣着科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26]。人们越来越关注服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为此纺织服装的生产与设计也越来越趋向于满足当下人们对于服饰实用舒适和功能效用的满足[27]。

(四)裁剪与改造

在购买前的挑选选购,购买后的保养收藏,再到服饰康养效用的追求,最后当服饰过了流行期之后,在服装杂志的《生活顾问》或《心灵手巧》等板块中,也给消费者传递了大量裁剪改造的实践操作演示。在1987年《上海服饰》第二期《旧衣改新衣》中曾建议:“现在服装款式的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变化越来越快。在穿着方面,多数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一件衣服穿了两三年,式样虽然落伍,但衣服还是好好的,弃之可惜。若能把旧衣服稍加改造而变成新时装,那将是最合人心意不过的了。况且,改造旧衣服的过程也是服装爱好者重新设计、再创造的过程,其中自有许多创作乐趣[28]。”同样,像在1989年《上海服饰》第四期刊登的《莫道是旧裤,禳拼成时装》有谈及:“面对流行后的服饰,越来越多的旧衣服弃之可惜、浪费,放置衣橱又造成废物堆积。而在提倡节能环保,倡导环保低碳意识下,人们需要一些设计与改造,服装赋予新生命[29]。”其实这样的设计建议跟当下“旧衣改造”的原理非常相似,为人们传递了现代意义上的“零废弃”“可再生利用”的环保可持续理念[30]。

综上所述,面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大力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及其遇到相关技术水平与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的时代问题,各位专家、编辑以及社会有识人士等,在服装杂志上主要就消费者购买与使用的角度,发表了大量相关文本讯息,分别从服装的挑选选购、保养收藏、康养护理、裁剪改造方面,展现了中国服装环保节约的使用方式,见图2。值得强调地是,当时人们对于服装此类使用方式的宣传与推介,不仅完整地包含了服装由“诞生”走向“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而且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并走进人们的生活,分门别类地给出了服装的使用与保养的具体方式,使其中“可持续”的设计使用理念逐渐浮出水面,区别并规避了以往及当下一般宏观性、口号式的理论呼吁,具有重要的时代引领价值与生活实践指导意义。从服装设计生产后的选购,到服装穿着过程中的养护,再到服装破旧或落伍后的改造,服装杂志中对于服装相关对策经验的阐释,全面包含了服装使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换言之,人们通过对各阶段服装在杂志文本学习实践之后,最终形成了可持续的完整闭环,见图3,构建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图2 服装杂志中所传递的可持续使用方式

图3 改革开放初期服装杂志中的中国服装可持续闭环

三、结语

改革开放初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服装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而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下,必然存在大量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和“七五”计划等政策上,我国提出了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的相关条例,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使“可持续”理念初见端倪。本研究列举了杂志中应用于服装上的多种设计方式,从挑选选购到保养收藏,康养护理到适体裁剪,再到旧衣改造,通过呼吁与科普的形式,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服装可持续闭环,“回现”了人们对于“生态时尚”的向往,尝试了在生产、消费、使用等方面的引领。

猜你喜欢

纺织工业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2021年度纺织工业标准化发展报告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隆重推出:2020/2021《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月度报表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