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念与方法:郧西县孝歌手抄本调查研究

2021-08-18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葛 婷

(湖北工程学院 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一、郧西县“唱孝歌”民俗概述

湖北郧西县地处鄂西北,是十堰市下辖县之一,位于汉江北岸,东南部与郧阳区为邻,与陕西省的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旬阳县、白河县毗连,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

在郧西县,若有老人故去,亡者子孙至少要请两三位歌师傅来举行“唱孝歌”仪式,当地称“打带诗”(1)大多学者写成“打待尸”,但笔者根据实地调查,更倾向于“打带诗”。。“打带诗”这种仪式在汉江流域有多种称谓,如“唱孝歌”“打丧鼓”“闹夜”“坐夜”“夜锣鼓”“阴锣鼓”等,虽然这些称谓不完全一样,但所指代的是同一类仪式活动,它们有通用的仪程,共通的表演形式,是同一种文化现象。“打带诗”仪式要在天黑以后才能进行,天亮之前停止或结束,它有固定的仪程,每一个仪程又包含众多仪节。“打带诗”仪式中,歌师傅通过唱词、唱腔和锣鼓乐来展现仪式进程,而唱词作为最具语义特征的表达,尤其受到歌师傅和听众的重视。知名的歌师傅能唱几个晚上,唱词都不会重复,唱词以七言句为主,偶有五言句、十言句的唱词,这些唱词内容是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美德的宣扬,但主要思想还是围绕着“孝”,故也统称“孝歌”。

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歌师傅把口头孝歌记载下来,并按照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书写成册,这种外表看起来略显粗糙的孝歌手抄本,却成为孝歌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歌师傅孝歌表演前的“参照物”。

二、孝歌:一种历史文化传统

在丧堂上演唱诗歌是有历史传统的,如古代挽歌《薤露》和《蒿里》原本是诗歌,至汉武帝时,宫廷乐师李延年将《薤露》送别王公贵人,《蒿里》送别士大夫和庶人。地方志中多有记载丧堂唱诗歌的习俗,并认为是挽歌之遗风。如同治六年刻本《竹溪县志》记载:

细民家亲朋或醵钱击鼓赛歌,谓之“守夜”,犹是挽唱之遗。[1]

“唱孝歌”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习俗,并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在漫漫长夜,歌师傅在丧堂上唱着歌来陪伴故去的人,表达“笃行纯孝,慎终思远”之情,郧西县的人称之为“打带诗”。在郧西县的民间丧葬活动中,它是一项必不可少且处于核心地位的仪式活动。天黑以后,“打带诗”仪式才能进行,天亮之前必须停止或结束,仪式时间从一个夜晚到七个夜晚不等(一般是三个夜晚)。虽说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包括“开歌路”“闹丧”“烧更纸”“还阳”四个固定仪程[2],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差别主要是“闹丧”仪程的时间长短。如《郧西县志》记载“打待尸”(打带诗):

打待尸亦叫打鼓闹丧。先“开歌路”,一人手执引魂幡,孝子捧着灵牌(近年来捧着遗像)距棺材(灵柩)十余丈,从门外开始,执幡者边道白(诗韵味)边摆动引魂幡,伴以锣鼓;进屋后,迈着八字慢步绕棺而走,边走边唱丧(孝)歌边敲锣鼓。鸡鸣前,晚辈跪在灵柩前,歌鼓手坐于灵前,唱亡者过十殿、越十八层地狱的孝歌,孝子烧钱纸,哭丧,为死者免罪,叫“烧更纸”。唱毕继续绕棺敲锣鼓、唱孝歌。唱还阳歌时,顺绕一周,反绕一周,意在为亡者超度,返还阳间。[3]

上述地方志中的记载与笔者实地调查情况完全一致。如“开歌路”是在天黑以后举行,三位歌师傅带领孝子来到某个路口,他们各有分工,一位手执引魂幡并念诵较为固定的唱词,一位打锣,一位打鼓。歌师傅们一边念诵、敲锣鼓,一边走向灵堂(见图1)。

图1 三位歌师傅在举行“开歌路”

“开歌路”结束后就进入“闹丧”阶段,此时歌师傅绕棺唱奏(见图2)。“闹丧”是“打带诗”仪式中唱段内容最丰富的阶段,唱词既有本章歌也有散歌,根据闹丧时间的长短,内容也随之增减。“闹丧”大约进行到深夜时,孝家会安排歌师傅吃宵夜补充体能,吃过宵夜已是凌晨时分,歌师傅要“题诗谢酒”,以感谢孝家的招待。完成“题诗谢酒”环节后,就要 “烧更纸”,此时也快到凌晨一点了。“烧更纸”仪程结束后,歌师傅休息一会,之后还要返回“闹丧”阶段,歌师傅绕棺唱奏大概二十分钟后就要进入“还阳”环节了。“还阳”仪程结束也就表明“打带诗”仪式的结束。

图2 “闹丧”仪程阶段,歌师傅绕棺唱奏

三、孝歌的内容与书写形式

孝歌的内容与“打带诗”的仪程紧密联系,不同的书写形式与不同的仪程相对应(见表1)。“开歌路”环节的唱词大体包括“三十六朝”“请神”“二十四孝”“请五方”“七重门”“与亡指路”等内容。“闹丧”环节的唱词最为丰富,其基础结构按照“三句头四扎尾”的形式,下文将单独论述。“烧更纸”环节的唱词大体包括“三奠酒三上香”“请五方”“游十殿”“过十八层地狱”“过阴阳界”“十字街”“接亡来”“敬亡三杯酒”“叹古稀”“叹四季”“叹无常”“交代孝子”“送亡走”等内容。“还阳”环节的唱词大体包括“还阳”“送神”等内容。在书写形式上,“开歌路”“烧更纸”“还阳”这三种的结构形式,几乎都是按照两句唱词为一组,形成并列结构或上下句的对应结构(见图3、图4)。

表1 孝歌的书写与表演程式

图3、图4是郧西县城关镇上北隅村的手抄本。图3是手抄本“开歌路”的扫描件(局部),此抄本中的唱词书写形式,整体上是以七言句为主的并列结构形式。不过前四句“炮子一响,黄金万两,锣鼓一响,天地开张”是四言句,这四句作为“开歌路”的引子,之后的七言句“月儿弯弯照九洲[州],孝家请我开歌路”才是正文,并且每两句构成一组;在“开歌路”仪程的口头表演实践中,表演程式是每念诵两句词接一段锣鼓牌子【三阵鼓】。图4是手抄本“烧更纸”的扫描件(局部),此抄本的书写形式,整体上看是以七言句为主,以两句为一组,构成并列结构形式,如“孝子打扫堂前地,金炉里面在[再]上香”;在“烧更纸”仪程的口头表演实践中,表演程式按照唱两句唱词接一段锣鼓牌子【神仙锣】进行。

图3 “开歌路”手抄本

图4 “烧更纸”手抄本

图5、图6是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庙川村的手抄本。图5是手抄本“还阳”的扫描件,此抄本的书写是以七言句为主的上下对应结构形式,每句七言,两句构成一组;在“还阳”仪程的口头表演实践中,表演程式是唱一句词接一段薅草锣鼓,两句唱词为一组。

图5 “还阳”手抄本

图6 孝歌《张孝打凤》手抄本

“闹丧”阶段中的唱段最为丰富,不论是在孝歌的口头表演中还是在孝歌手抄本的书写中,歌师傅几乎都按照“三句头四扎尾”的结构形式来表演和书写,这已经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形式。“三句头”(也称“三起头”“三接头”)指的是先用三句唱词开头(每句七言),内容要相对完整,有时采用比兴手法,引出下文,有时作为某一段唱词的“内容提要”,具有概括性、提示性的作用。“三句头”唱完之后要打一段短板锣鼓。 “四扎尾”指的是至少要唱四句,有时也可以唱数十句之后再“扎尾”,“扎尾”就是一段唱词结束之后再打一段长板锣鼓,长板锣鼓是在短板锣鼓的基础上变化重复而成,二者在性质上没有根本区别。[4]如陈仁友在“闹丧”仪程中唱的《董永行孝》的第一段:

三句头:湖广有个董善人,万贯家财用不尽,取妻张氏老安人。(短板锣鼓)

四扎尾:年过半百生一子,取名就叫小董永。也是董永命运定,年满七岁母丧命。员外哭得咽喉硬,董永哭着叫娘亲。请个保姆把儿引,一心抚养儿成人。在家守孝三年整,送到南学攻书文。员外费尽千般心,望子成龙求功名。(长板锣鼓)(2)2018年6月4日,陈仁友在“闹丧”仪程中所唱。

表2 孝歌手抄本《张孝打凤》的书写结构

三句头:①别的闲言都不题[提],听唱一本行孝记,家住湖广贵阳地。

“闹丧”仪程中的孝歌唱词,不管是书写文本(手抄本的书写方式)还是口头表演(仪式中的唱词表演方式),都遵守“三句头四扎尾”的结构形式,这种在书写和表演中遵从的结构形式,是郧西县孝歌最具特色的外部形态特征,这也使孝歌成为地方性知识的文化标识。

四、郧西县孝歌手抄本的价值和意义

2013年10月湖北省委提出要继续实施“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2018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复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函〔2018〕127号),在此国家战略规划的背景下,汉江流域文化研究的地位突显,对十堰地区民间孝歌手抄本的收集与整理,将为文明传承起到应有作用。

孝歌手抄本主要是为歌师傅学习、演唱孝歌所用,也可称作唱本。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学者强调民间唱本文献收集整理的重要。顾颉刚先生在《苏州唱本叙录》一文中强调:“歌谣、唱本及民间戏曲,都不是士大夫阶级的作品。中国向来缺乏民众生活的记载;而这些东西却是民众生活的最亲切的写真,我们应该努力地把它们收集起来才是。”[5]他在《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一文中说:“民众文学在现在时候,正和百家典籍在汉初一样,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我们若不趁他未灭亡时赶速收集,必有许多好的作品从此失传之虑。”[6]郧西县的广大农村地区,留存着大量的传世孝歌手抄本,它们就像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珍珠”。这些孝歌手抄本通过民间历代歌师傅的抄写传唱,历经沧桑,传承至今,是歌师傅集体智慧的结晶,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1.档案文献价值。孝歌手抄本作为一种书写文本具有地方性知识特征,有重要的文献档案价值,应该收集整理和保存。目前进行的文献整理工作中,孝歌手抄本研究尚未被研究者重视,因而搜集整理民间孝歌手抄本显得更加重要。对民间孝歌手抄本进行典藏、数字化保存,这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建立 “郧西县孝歌抄本数字化资源库”,可作为地方特色资源收藏,同时为这种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保障。

我国对于正式出版物有“呈缴本制度”,而对于孝歌手抄本之类的“非正式出版物”,国家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因此,收集整理并保存孝歌手抄本就尤为急迫和重要。

2.学术研究价值。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孝歌手抄本整理研究是跨学科研究,涉及民间文献档案研究、民俗学研究、民间文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区域文化研究、民族音乐学研究等学科。多学科的融合研究,虽然难度大,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文科的时代背景下,以郧西县孝歌手抄本为研究对象,把诸多学科和孝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

五、孝歌手抄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对于孝歌手抄本研究,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民间孝歌手抄本;其次,运用档案文献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对手抄本进行分类处理、编排、数字化工作以及描述和检索;最后,在文献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把手抄本和口头表演文本相结合,努力做到历史与当下、形式与内容的接通,释读孝歌的文化内涵。

1.孝歌手抄本的处理分类与编排。对于孝歌手抄本文献档案的典藏而言,物件的处理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其工作主要是将档案里的各类原始文件分类,并且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排序编号(见表3)。

表3 手抄本分类编排说明

按照档案的系列层级对孝歌手抄本分层,民间孝歌手抄本是手稿(Manuscripts),简称MS, HBEUL指的是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HBEUL 2017/01∶MS001是指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于2017年度执行的第1个计划中的编号第1号的孝歌手抄本。

2.孝歌手抄本的保存。手抄本保存的步骤是:第一,对手抄本进行基本的除尘与清洁;第二,将手抄本纸张整平;第三,移除所有不必要的装订文具或物品;第四,使用无酸性纸张影印;第五,使用无酸性材料保护并依序放入典藏盒。

3.孝歌手抄本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的主要设备一般用爱普生平台式全彩影像扫描仪,手抄本作为典藏级档案,影像规格是:RGB 24bit 彩色 300×600dpi,以TIFF(无压缩)格式保存。

图7、图8是对孝歌手抄本进行数字化保存的样式。图7是孝歌手抄本的封面,孝歌手抄本的尺寸等相关信息一并保存,图8是抄写者编写的目录。在完成数字化保存后,对文档进行了备份。

图7 孝歌手抄本封面

图8 孝歌手抄本目录

4.孝歌手抄本描述与检索工具 。档案描述采用“档案编码描述格式”(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简写成EAD,其架构分为三部分:EAD目标、前面事项、档案描述。其中“档案描述”是检索工具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整个档案的范围与内容信息,其元素也多样复杂,以阶层的方式呈现整份档案的全貌。根据检索工具的架构,摘要与管理信息大体包含八个方面:题名页、典藏摘要、检索关键词、管理信息与典藏内容、传记简述、典藏范围与内容、典藏系列编排、典藏内容列表。

六、结 语

孝歌手抄本是寻常百姓的文化创造物,是农民文化的组成部分。农民创造的文化具有乡土性,但是农民文化绝不是简单的文化,某种程度上,这些孝歌手抄本使得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瑞德菲尔德在《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认为,农民文化具有“大传统与小传统”(great and little traditions)特征,完全配得上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侧面”。[7]民间孝歌手抄本作为农民文化代表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保护民间传世孝歌唱本也就是保护人类文化。民间自发状态很难有效保存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而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把散落在民间的孝歌手抄本收集、整理并保存起来,建立传世孝歌手抄本资源库就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