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菌类博物馆建设现状之我见
2021-08-18潘新华韩省华胡德仁
孙 嘉 潘新华 韩省华 胡德仁
中国菌类博物馆建设现状之我见
孙 嘉1潘新华2韩省华3胡德仁1
(1.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上海 200040;2. 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100;3.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4)
概述建设菌物博物馆的意义,分析我国各省市菌类博物馆的数量分布、主题和创建主体;简介5个特色菌类博物馆,指出我国菌类博物馆存在建设数量偏少、内容同质化、展品设计制作平庸、缺乏“拳头”展品和纪念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并展望未来菌类博物馆的发展。
菌类博物馆;建设意义;建设现状;问题;未来发展
当前,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全球的潮流,每一个领域都在以风驰电掣之速度建设,书写着时代的华章。通过艺术的手段,将这些建设者们的精神与智慧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彰显地域风貌、人文风情和产业进步,是行业文化工作者的责任。而建设博物馆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食用菌行业也不例外。菌类博物馆既是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地方区域品牌建设、文化建设和地方文旅经济的新亮点。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通过研究、保存和交流,通过诠释和展览人类遗产中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证据来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机构。”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继1946年对博物馆下定义并历经八次修订后发布的最新定义。博物馆的意义在于展示各种文化,它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也是不同文化汇集交流的殿堂。在一定意义上,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及其承载的历史,早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人们借助博物馆,得以从全球视野和人类文明的高度观察身边的人和世界,反省自身,思考当下,启迪未来。
1 建设菌物博物馆的意义
菌类博物馆是百业博物馆中的一员,其主要职能是收藏和保护菌类文物,开展社会宣传教育,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菌类博物馆可以通过宏大的场景、详实的资料、艺术的构思、高科技的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出不同地区、菌类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经历、建设成就和未来憧憬,不仅可演绎菌类科研、教学、企业的历史,更可以描述勾勒未来。菌类博物馆的创建,对提高人们的菌物知识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广大青少年丰富知识的第二课堂,其为菌物界的文化宣传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2 中国菌类博物馆的现状
据高德地图2018年5月的统计报道:我国已拥有5 400多座各类博物馆,并继续以每年100座左右的速度在递增,按我国现有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25.9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数量居前十位的省(市)是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北京、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与上海市。
表1 中国菌类博物馆各省市数量分布表
注:博物馆总计131座,表2同。
表2 中国菌类博物馆品种专题分类表
我国第一座菌类专题博物馆是1994年创建的位于浙江省庆元县的“中国香菇博物馆”。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食药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菌类博物馆尤其是“灵芝博物馆”,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根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在编纂的《中华蕈菌文化——博物馆卷》统计的数据,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类菌类博物馆131座。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2.1 各省市菌类博物馆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拥有菌类博物馆,菌类博物馆数量排名前六的省份是:山东省(16座)、安徽省(11座)、福建省(10座)、北京市(9座)、浙江省(9座)和广东省(9座)。
2.2 菌类博物馆主题
我国菌类博物馆数量排名前七的主题是:灵芝41座、食用菌26座、食用菌文化16座、标本馆12座、蘑菇6座和香菇、银耳各5座(表2)。
2.3 菌类博物馆创建主体
我国菌类博物馆主要由五大主体支持或协助创建,分别为各级政府48座,科研机构6座,高校10座,企业58座,个体9座。
3 特色菌类博物馆简介
3.1 我国菌类专题博物馆第一馆——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
我国最早创建的菌类专题博物馆——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地处浙江省庆元县,是在1994年创建的香菇陈列馆基础上,于1997年提升而成,展馆面积2 380 m2。该馆集中宣传展示和弘扬香菇文化,以“香菇之源” “香菇之韵” “香菇之路” “香菇之间” “香菇之歌”5个单元和一个临时展厅组成,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香菇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香菇产业的绚丽辉煌。集陈列展示、收藏研究、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于一体,现已成为当地一座风格独特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已成为全国优秀人文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2 收藏标本最多的菌类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位于北京,创建于1953年,建筑面积1 204 m2,菌物标本收藏量为亚洲之最,达到53.6万余份,其中模式标本3 000余份。馆藏标本来自全国34个省区及世界111个国家和地区。菌物标本馆保藏范围包括:壶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地衣、卵菌和黏菌等。所藏标本隶属于2 000余属、约1.56万种,其中保藏最早的标本采自1786年。
自建馆以来,已与十几个国家20多个国外标本馆建立了标本交换、借用等业务联系,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真菌知识和研究的科普展览馆,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菌物学科普基地。
3.3 面积最大的菌类博物馆——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
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分新老两馆。位于发祥地陈河乡雾露溪畔的老馆始建于2004年,青瓦木楼,古朴典雅,群山环抱。该馆与银耳的生长环境融合,占地1万m2,由“历史沿革馆” “生产工艺馆” “名优产品馆” “银耳文化馆” “书画艺术馆”和“银耳科技馆”等6馆组成。新馆位于通江县城西北角,2014年10月开馆,占地4万m2,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球形建筑,优雅柔美,形似露珠。主题馆由天赐、地孕、人文、和合、神奇、享乐、品鉴七大展区和3D数字影院构成,展示内容涵盖银耳生长条件、生产流程、发展历史、商贸价值、神奇药效和诗词文化等。
3.4 第一家专业虫草展示馆——中国虫草博物馆
中国虫草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创建于2014年,建筑面积1.2万m2,是以“展示全球虫草标本,还原虫草生长环境、普及虫草科学知识、传播虫草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该馆建有虫草世界馆、虫草历史馆、虫草标本馆、虫草产业馆等10个主题,1个透视工厂、1座虫草酒窖、10个报告厅、1个虫草餐厅,介绍了全球500多种虫草,展示100多种虫草标本。参访虫草博物馆,可使游客“深入虫草世界、沉缅虫草文化、了解虫草知识、体验虫草产品”,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与科普教育的互动平台。该馆已成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3.5 第一家灵芝专题博物馆——中华灵芝文化馆
中华灵芝文化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创建于2004年,展馆面积2 500 m2,是我国第一座以灵芝为主题的菌物文化馆。设3个展厅,分芝瑞人间、天然芝趣、惠泽天下3个篇章展现灵芝与政治、文学、艺术、医学等相关的内容,弘扬中华灵芝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现已成为江苏省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
4 中国菌类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中国菌类博物馆从无到有,迄今已拥有130多座各类品种菌类博物馆,可谓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望能引起正在酝酿或积极筹办菌类博物馆的机构与个人的注意与正视。
4.1 建设数量偏少
食药用菌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第五大产业,菌类博物馆仅有131座,仅占全国各类博物馆总数5 400多座的0.024%,且有些省(市)尚无一座,与食药用菌产业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不相匹配,亦不能满足产业对增强大众菌类文化宣传力度的需要。因此,我们呼吁各级政府及有关机构和部门重视菌类博物馆的建设。
4.2 内容同质化
我国菌类博物馆同质化问题较严重,表现在某些菌类博物馆数量少,甚至没有,而某些菌类则数量多。这一现象特别反映在“灵芝”这个品种上。全国有41座灵芝博物馆,占全国菌类博物馆的31.3%,其中取同馆名的“灵芝博物馆”就有11座,其他也大多在前冠以“中华、中国”之名、地方区域名和企业名(表3)。此外,取其他名称的有:灵芝收藏馆、灵芝收藏博物馆、灵芝文化馆、灵芝文化展示馆、灵芝展示馆、灵芝科技博物馆、生态灵芝科技馆、灵芝科技文化馆、野生灵芝馆、野生灵芝标本馆、野生灵芝博物馆、灵芝养生馆、雨林灵芝体验馆等。
表3 灵芝博物馆馆名品鉴
怎样在核心内容上多下功夫,创新理念,突显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努力提高博物馆内在质量、服务品位等是菌类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各菌类博物馆要突破这种同质化的包围圈,以求从各类同质化菌类博物馆中脱颖而出。
4.3 展品设计制作平庸
博物馆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汇集和并置,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集聚。在菌物博物馆里,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品来源赋予博物馆完全不同的风貌,也在无形中折射出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厚度。
分析众多菌类博物馆的资料发现,大多数菌类博物馆布展都采用实物加文字、照片的布局,相对平庸、单薄,而采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和光、声、电设施进行设计布展的菌类博物馆则极少见,利用智能化布展的几乎没有。菌类博物馆怎么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发展,利用高科技、高智能的先进手段,创新展示现代化菌类博物馆场所、展品与资料,美化展馆环境与氛围,提升参观者的阅览、欣赏感受,是菌类博物馆面临的新的挑战。
4.4 缺乏“拳头”展品
菌类博物馆典藏的文物,不仅承载着行业的兴衰变故,还是人类活动行为的重要载体。综合分析几十座菌类博物馆资料发现,博物馆的展品大多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真正有创意、寓意永恒的展品并不多,而能镇服全国、镇服同行业的“镇馆”之宝也少得可怜,甚至根本没有。这对创建博物馆的主办机构来说,不能不说是件憾事。鉴于这一点,建议正在酝酿建设或将要建设博物馆的主创机构,必须重视一个问题:建造一座菌类博物馆可以不求大求全,也不求多么“高大上”,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吸引广大参观者的高品质“内容”,以及让参观者眼睛一亮、铭记脑海的“镇馆之宝”,真正让该馆在同行业内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给参观者留下美好深刻、回味无穷的记忆。能坚持做到这一点,我国菌类博物馆将会呈现百花齐放、令人向往的局面。
4.5 纪念品创新不足
菌类博物馆是文化宣传阵地,但也需要经营,其纪念品的创新,除了经济创收,其涵意更远超创收本身。一件值得收藏、玩味的纪念品,会给游客留下流连忘返的美好回忆。纪念品值得每座菌类博物馆研究与攻克,可以创造热门话题。纪念品要设计得玲珑实用、寓意非凡,还需与本馆特点、特色相融合,经得起人文、历史的检验,当得起参观者永久的纪念与回味。
5 展 望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博物馆在科研、教学、文化传播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已成为人类生活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更多菌物博物馆不仅是国家的需要、菌物行业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相信未来我国在党和国家、各科研机构、企业与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会携多维度创新精神,现代化高智能技术,创建出更多、更好的一流菌类博物馆,让创建菌类博物馆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传播蕈菌文化知识、科研硕果,递送健康信息,绽放出多彩蕈菌文博之花。
[1] 弗朗索瓦·迈赫斯. 博物馆定义的目标和问题[J]. 博物院, 2017(6): 6-11.
[2] 崔波, 杨亚鹏. 博物馆定义大盘点[N]. 中国文物报,2017-10-25(5).
[3] 李延强. 面向信息化时代,促进博物馆发展——浅谈博物馆信息化建设[J]. 甘肃科技纵横, 2011(1): 26-28.
[4] 黄洋, 赵荦. 张謇的博物馆建设思想对高校博物馆的启示[J]. 东南文化, 2018(4): 90-94.
[5] 王玲. 博物馆藏品与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J]. 中国博物馆, 2016(4): 49-52.
[6] 王金定. 博物馆,如何让您的文物活起来[J]. 博物院, 2017(5): 93-98.
S646
B
2095-0934(2021)04-3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