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CC活动降低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08-18王洁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4期
关键词:圈员静脉炎输液

王洁丽

(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 骨科,湖北 钟祥)

0 引言

输液性静脉炎(Infusion Phlebitis, IP)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究其发生原因可分为感染性、机械性、化学性、血栓性四类[1-2]。IP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延长了住院时间。我科护理人员成立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IP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输液共1466人次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月静脉输液617人次设为QCC活动改善前的对照组,7~9月静脉输液849人次设为改善后的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根据自愿的方式成立QCC小组,组员8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3岁(22~5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3人,我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推选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师1人为圈长,负责活动策划、组织等事项。圈名为“护管圈”,寓意护士姐妹们呵护着患者的静脉血管和输液导管。

1.2.2 确定主题

圈长主持召开圈会,结合目前本科室存在的问题,圈员用头脑激荡法充分发挥圈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医院政策、迫切性、重要性、可行性、圈能力对问题进行评分,根据分值高低最终将降低IP发生率确定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 制定活动计划

本次QCC活动时间为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制定活动计划进展图(Gantt chart),要求圈员严格按计划执行。

1.2.4 现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参照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指南,通过调查2020年5~6月我科输液患者发生IP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记录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发生静脉炎52例,发生率为8.4%,按美国静脉输液学会静脉炎分级1级28例,2级16例,3级7例,4级1例。其中男20例,女32例,上肢29例,下肢24例,最终得出主要原因为药物刺激,反复穿刺,感染。圈员对改善的重点的进行分析,认为发生药物刺激性静脉炎主要发生在靠近肢体末端部位的细小静脉,反复穿刺的原因为部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感染性静脉炎的原因是未严格遵循手卫生。

1.2.5 制定目标

为减少IP,根据圈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帕累托图和二八法则,得出我们需要改善的重点累计百分比为82.4%,主题选定时设定圈员能力值为70%,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8.4%-(8.4%×82.4%×70%)=4.9%,设定目标为至2020年9月30日输液性静脉炎下降至4.9%。

1.2.6 制定并实施对策

(1)完善相关制度与流程:科室制定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制度,规范刺激性药物输液相关流程。对输液时间长、需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一律选用静脉留置针,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禁止使用一次性输液钢针。参照浅静脉血管评级标准实施血管分级穿刺制度[3],避免穿刺失败时反复穿刺,通过减少重新穿刺的次数,最大限度保护血管壁。强调穿刺及输液前的手卫生,统一消毒液的选择及消毒方法。对于使用静脉留置针者透明敷料发生污染或松动时选择立即更换,更换时避免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与损伤。相关流程制定后,要求全科护士严格执行,对执行不到位者提出警告,以增强其责任心。

(2)加强护士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护士长每日督查护士洗手时机、洗手情况和输液通道维护情况,并将理论与操作考核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与个人绩效挂钩[4]。

(3)健康教育:穿刺时对患者讲解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避免活动过多导致输液针刺破血管导致血管炎,此后停止输液时再次强调。对于使用留置针患者,选用医用自粘弹力绷带缠绕套住置管处手臂,防止导管脱出后局部形成血肿和血栓性静脉炎。

(4)持续改进:按照PDCA循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再次对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力求IP发生率降到初定计划以下。

1.3 评价方法

①观察活动改善前后IP发生率;②护士综合能力比较;③患者出院前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活动前后其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QCC活动改善前后患者IP发生率

QCC活动改善前后患者IP发生率,详见表1。

表1 改善前后IP发生率比较(n, %)

2.2 护士综合能力比较

圈员在活动前后自我评分,结果绘制雷达图,见图1。

图1 QCC活动前后圈员综合能力雷达图

2.3 护理工作满意度

QCC活动开展改善后较改善前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上升(χ2=9.11,P<0.05),见表2。

表2 QCC活动开展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3.1 开展QCC活动有效降低了IP发生率

QCC活动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发生原因,开展改善活动,针对性落实各项改进措施,规范相关流程[5],以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研究表明,通过质量控制和培训, 可以提高静脉输液质量[6-7]。

3.2 开展QCC活动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我们的QCC成员以基层护士为主,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分析其根本原因,通过圈会来沟通、交换意见,提升了圈员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既体现出个人价值,也提升了圈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掌握了QCC手法运用能力。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开展QCC活动后提高了圈员的岗位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同事间的友谊,减少了职业倦怠的发生,同时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

3.3 开展QCC活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我们的研究中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穿刺技术,提高护士穿刺成功率,IP下降,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开展QCC活动不仅而且提升了护士思想认识及防范意识,减少因医源性因素导致的静脉炎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开展QCC活动可降低IP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推广。

猜你喜欢

圈员静脉炎输液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