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的临床效果
2021-08-18袁建兰
袁建兰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PCI术后,需采用综合多方位干预手段,减轻或消除心血管疾病对生理和心理影响,控制心脏病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从而减少猝死和再次心肌梗死危险,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通过我院心血管内科收录的100例患者为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分析早期康复运动训练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总计100例患者为对象,年龄44~73岁,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s, n(%)]
表1 一般资料[±s, n(%)]
组别 例数 年龄 男性 女性 Ⅰ级 Ⅱ级观察组 50 60.53±5.69 27(54.00) 23(46.00)31(62.00)19(38.00)对照组 50 60.45±5.80 26(52.00) 24(48.00)30(60.00)20(40.00)t/χ2 0.070 0.040 0.040 0.042 0.042 P 0.945 0.841 0.841 0.838 0.838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循医院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原则,严格执行急诊PCI术后的护理操作,引导患者按时按量的服药,同时在对其生活方面给予帮助,做好康复运动指导。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训练。①护理方案。患者入院时全面检查,收集其各项信息,包括发病原因、严重程度、身体状况以及合并症等,结合其自身意愿为其制定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方案。②术后指导。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其开展早期康复运动训练的相关知识讲解,让其了解康复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在早期开展对于预后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依从性,能够理解并配合相关的护理工作[1]。③术后护理。术后1 d绝对卧床,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食;术后2 d卧床,自行进食,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洗脸、床脱衣;术后3 d生活自理,并引导其坐椅子,通过坐轮椅回病房;术后4 d自行下床活动,自行上厕所回病房;术后5 d随着在病房或走廊散步;术后6~7 d在前述活动上,适当增加强度[2]。④康复训练。术后1 d被动进行关节运动,醒时背屈、趾屈1次/h;术后2 d卧床,坐床边坐位,用床边坐便器与椅子,进行主被动的床上关节活动;术后3 d下床站立,适当热身运动,并在病房内慢速步15~25 m,2次/d;术后4 d在室内活动与做体操,中速步25~50 m,2次/d;术后5 d中速步100~150 m或骑车20~40 w,上下一层楼梯,2次/d;术后6~7 d中速步200~400 m,上下两层楼梯,2次/d[3]。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的心理状况(SAS以及SDS评分)进行对比。
根据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以及CO水平)进行对比。
根据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腹胀、排尿困难、腰背疼痛以及穿刺点出血)进行对比。
根据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计算
该研究计算的统计软件为SPSS 28.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况(±s, 分)
表2 心理状况(±s, 分)
组别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5.41±5.59 41.59±4.73 51.64±5.67 40.67±4.80对照组 55.38±5.65 52.41±4.82 51.59±5.75 51.63±4.92 t 0.242 11.722 0.352 11.368 P 0.810 0.000 0.726 0.000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组护理后的HR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的SBP、DB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CO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血流动力学指标(±s)
表3 血流动力学指标(±s)
组别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CO(L/min)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36.47±11.86128.33±9.2682.17±10.1376.33±8.5177.47±9.4774.33±5.334.67±1.137.01±0.68对照组 136.14±11.63135.95±9.5082.38±10.0780.06±8.8277.14±9.5173.95±5.414.78±1.225.42±0.93 t 0.141 4.062 0.104 2.152 0.174 0.354 0.468 9.759 P 0.889 0.000 0.917 0.034 0.862 0.724 0.641 0.000
2.3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00%)较对照组(24.00%)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情况(n, %)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00%)较对照组(84.00%)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护理满意度(n,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危害现代人群健康的常见心脏疾病,通常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具有发病突然、进展快等的特点[4]。在临床上大部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会发生突发性心绞痛,其胸骨后出现严重和持续性的压迫疼痛,休息和硝酸甘油无法缓解,肩背部放射疼痛,并伴随烦躁不安、胸闷气促、出汗等症状,并出现死亡恐惧感,若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5]。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需及时进行吸氧和止痛治疗,并开展急诊手术[6]。急诊PCI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治疗术式,但由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较大,术后还需搭配良好的护理手段,来帮助患者的术后康复[7]。早期康复运动训练通过对急诊PCI术后,尽早的开展护理干预,早期进行饮食、体位方面的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增加患者的活动耐量,改善心肌功能,提高心脏贮备和应急能力,显著降低AMI患者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再住院率、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减少相关功能障碍和情绪异常等临床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质量[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护理后的HR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的SBP、DBP水平更低,CO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并且SAS以及SDS评分更低,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说明,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该病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的效果突出,能够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改善临床体验,具有地方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