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研究:内在逻辑、实证分析与机制构建
2021-08-18陈华彬
陈华彬
(中共安徽省宣城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 安徽 宣城 242000)
一、问题的提出
“十四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指向。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平滑过渡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至关重要。目前,专家学者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主要聚焦于以下5个部分。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义
张琦等认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在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1]。廖彩荣等认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弥补贫困短板、实现共同富裕[2]。豆书龙等认为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3]。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
高强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存在目标相通、内容共融、主体一致、体制互促的政策共性,同时也存在优先任务与顶层设计、特定群体与普惠支持、微观施策与整体谋划、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等方面的政策差异[4]。汪三贵等认为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深化,二者之间体制机制相同、政策体系互融共通[5]。张宜红等认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导向相通但目标不同,主体一致但作用对象不完全相同,政策内容相通但施策方式有差异,机制互构但不能完全复制[6]。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内容
陈润羊认为要在观念、规划、产业、政策、体制等方面衔接联动[7]。刘奇认为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开展衔接[8]。左停认为应在工作目标人群、工作任务目标、治理体系、经济产业体系、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相衔接[9]。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路径
陈文胜认为要把解决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相衔接,资源配置方式“输血”与“造血”相衔接,基础性制度体系与差异性政策体系相衔接[10]。高云虹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扶贫队伍与人才振兴、扶志扶智与文化振兴、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脱贫支撑体系与组织振兴有机衔接[11]。杨世伟认为要抓好产业和人才的衔接重点,弥补基础设施落后及农民文化生活单调的衔接短板,设计制度保障和利益衔接机制[12]。
(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例证
白兆林分析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把“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党建扶贫、民生扶贫成果”依次与“20字”总要求相衔接[13]。王志章等基于四川、贵州、甘肃等10省85村1 143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路径[14]。肖全俊分析湖北省枝江市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助推产业兴旺[15]。
综上所述,虽然专家学者对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但是还存在尚待完善之处:一是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内在衔接逻辑的研究较为薄弱;二是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机制的研究有待加强。因此,本文基于基层实践案例,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及其机制开展针对性研究。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
(一)决策部署环环相扣
2015年11月,中央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确立精确扶贫方略和促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政策举措,成为指导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纲要性文件[16]。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专门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7]。2018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的前置条件是摆脱贫困,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战,要求制定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2018—2020年)和乡村振兴第一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18]。2018年6月,中央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统筹衔接乡村振兴[19]。2018年9月,中央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把打好脱贫攻坚战当作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0]。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21]。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决策部署如图1所示。
图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决策部署
(二)目标指向接续递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目标:到2020年通过实施“五个一批”(1)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脱贫路径,实现“六个精准”(2)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基本要求,切实解决“四个问题”(3)四个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确保现行标准下约3 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党中央制定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全面振兴。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的到本世纪中叶“三农”工作的总纲,因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时间段是从2018年到2020年且乡村振兴第一个五年规划的时间段是从2018年到2022年,所以2020年到2022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实施乡村振兴的缓冲期。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指向时序如图2所示。
图2 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指向时序
(三)工作机制相互支撑
党中央对脱贫攻坚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做出决策部署并建构与其相配套的工作机制,脱贫攻坚的制度框架体系包括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组织、监督、考核等7个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梯次推进,按照“20字”总要求依次拓宽五大振兴路径,建立一系列工作机制可以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而为解决相对贫困提供长效动力机制。比如,“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机制与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全党全社会合力攻坚的帮扶责任体制与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与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可以实现相互支撑。
(四)政策内容共融互通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置任务,不摆脱贫困就无法振兴乡村,二者之间政策内容有诸多相互融通的地方。比如,开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既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也可直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补助水平、配齐贫困地区师资力量、推行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计划既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也能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行移风易俗既是扶贫扶志的重要内容,也能直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生态扶贫和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能有效地实现脱贫和保护生态,也能修复乡村生态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政策衔接如表1所示。
表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政策衔接
续表(表1)
三、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4)本部分内容整理自“狸桥镇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的调研材料”。作为个案,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具体实践情况。狸桥镇位于宣城市东北部,省级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落在该镇,是宣城市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桥头堡,区域面积228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辖12个村、1个社区,自2016—2019年起连续4年入选“全国经济实力千强镇”。狸桥镇发挥毗邻南京市高淳区的区位优势,找准自身在南京都市圈的区域和产业定位,主打白马山庄高尔夫球场、昆山湖度假村的绿色生态品牌,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完善电力、通讯、道路等专项规划,明晰碳酸钙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定位,合理布局产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区、生态功能区,进一步拓展产业承载空间,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以工补农的乡村振兴之路。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 429户2 571人,当年脱贫228户434人。2015年,脱贫221户433人,当年建档立卡新增贫困户26户58人。经过动态调整、精准识别后,2016年,全镇共有贫困户818户1 881人,当年脱贫814户1 871人。2017年,脱贫4户10人,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
(一)主要做法
1.以“产业扶贫”成果衔接“产业兴旺”
一是引导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从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或以其他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加快河蟹养殖、稻虾轮作、烟草种植、经果林栽植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全镇培育43家电商经营户,全年销售额超3 900万元,众利、李小利等电商主体带动45户贫困户销售有机大米、优质河蟹、山芋粉丝、麻油干子、南漪湖水产品共计40余万元,吸纳贫困户就业11人。二是围绕特色产业打造工业发展新能极,实现以工补农。狸桥镇是安徽省碳酸钙产业集群专业镇,碳酸钙产业已由原来简单的原料开采和粉体加工,逐步发展到以碳酸钙为原料的乳胶制品、改性塑料、管材、橡塑制品、磁性材料、汽车配件、新型节能材料等中下游深加工产业。碳酸钙产业链企业已发展到65家,碳酸钙产业特色和规模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碳酸钙产业的发展壮大,使狸桥镇有充足的财力投入“三农”领域。同时,镇里专门拿出42.5亩土地用于13个村(社区)建设标准化厂房从而通过出租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115万元。13个村(社区)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稳定地享受着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2.以“生态扶贫”成果衔接“生态宜居”
一是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力度。投资7 200余万元完成狸头桥公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尾水人工湿地等项目建设。投资391万元建成10个“一事一议”农村公益性项目,投资318万元完成卫东联圩堤防除险加固、防洪治理牛耳港垭口封堵等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10万元完成胜业水厂及四通水厂老旧管网改造,实现全镇贫困户及所有农户安全饮水全覆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贫困户危房和非卫生厕所改造全面完成,建成人居环境示范村1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点4个,镇级清洁村庄40个。投资1.36亿元的金山安置小区三期、东区景观河、迎宾大道等人居环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推进非煤矿山复绿整治,完成露天开采矿山生态复绿400余亩。
3.以“智力扶贫”成果衔接“乡风文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身边好人、身边好事,不断强化扶贫同扶志和扶智结合,进一步改变贫困户精神面貌,强化其脱贫主体意识。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媳等创建评比活动,建立道德红黑榜制度,开展家风建设系列活动,形成弘扬践行优秀家风的良好风气,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进而弘扬时代新风,推动乡风文明。
4.以“党建扶贫”成果衔接“治理有效”
坚持“三治”(5)三治: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施农村“头雁工程”,加强党支部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抓党建工作、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提升凝聚力和号召力。发挥村“一约四会”(6)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乡贤、“五老”(7)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参与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作用,进一步融洽邻里、干群、党群关系,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乡村社会和谐有序。
5.以“就业扶贫”成果衔接“生活富裕”
一是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2019年,落实产业到户项目691户,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通过股份、劳务、租赁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拓宽稳定增收渠道。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在开展贫困户针对性培训的同时,针对全镇其他农户,加强农技指导服务。开展农技培训7次,开展企业岗前培训202人,就业技能培训125人。开展电商理论和技术培训2次,培训人员235余人次。三是组织“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引导贫困户就近就业和外出就业77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83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二)存在问题
1.驻村帮扶队伍的后续工作接续不畅
脱贫攻坚期间,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吃饭、穿衣、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难题,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推动贫困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与当地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贫困户在情感上对帮扶队员产生了依赖心理。自2020年11月国家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结束之后,特别是2021年2月,党中央宣布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帮扶队伍基本处于留守状态。如驻贫困村第一书记杨某(8)遵照受访者的要求,以姓氏代替受访者的真实姓名,比如杨某。,自2017年4月起就一直驻扎在贫困村,目前还未接到撤回的通知。他说:“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整理脱贫档案资料,档案资料何时移交、移交给哪个部门还搞不清楚。按照已往的政策,贫困户养一头猪仔,可以补助1 000元,现在有的已脱贫户像往年一样养了猪仔,我还不能答复他们能否享受1 000元的补助,我只能向上面反映,给大家争取,要他们不要着急。”扶贫产业大多是蔬菜、家禽、食用菌等“短评快”(9)短评快:周期短、易评估、见效快。的项目,“小弱散”(10)小弱散: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经营分散。且严重同质化,导致产业发展后续要素保障不足、持续性不强,如果帮扶队伍马上撤离的话,由于后续帮扶跟不上,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可能会重新致贫,处在投入阶段的扶贫项目可能会成为半拉子工程,导致大规模返贫现象出现。
2.工作机制融合不够
脱贫攻坚已建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部门合力助攻坚的大格局,有力地保障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基层虽然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但其职能依据“五大振兴”(11)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条块划分,比如“产业振兴”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才振兴”由人社部门负责、“组织振兴”由组织部门负责,极难形成部门之间合力。特别是中央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部分扶贫干部出现松懈厌战情绪,很少考虑如何把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顺利地过渡到乡村振兴战略上面来。
3.考核监督体系并行加重基层负担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与严格的考核监督密切相关:对考核结果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并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上给予适当奖励;对考核等次较差的进行约谈,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及绩效资金挂钩。正是有了严格的考核监督,才层层传导压力,将脱贫攻坚责任落到了实处。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强某说:“扶贫考核压力大,如果考核组问贫困户对帮扶情况总体的评价,贫困户如果回答‘好’的话,都得扣分;必须回答‘很好’,才能得分。所以每逢考核的时候,我的血压都比平时高许多。”乡村振兴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也需要调动激发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对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实行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村改革和工作推进等7个类别、38个指标。但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考核监督从上到下是“两条线”,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频繁填表报材料、重复提供材料、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重了基层负担。
4.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
当前脱贫户中,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较高,有的产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光伏发电收益分配等不同程度存在“福利化”现象,并且光伏收益在贫困户总收入中占比较高,导致脱贫户内生动力不足。比如,据宣城市扶贫局提供的光伏发电收益占比资料,东溪村占比达69.23%、四和村占比达48.48%、校头村占比达85.63%、寺后村占比达60.71%、双河村占比达65.1%、白沙村占比达64.52%、新庄村占比达57.75%,高收益意味高风险。随着光伏发电设备生命周期的临近,以及平时管护的不到位,光伏发电的收益可能会减少。光伏扶贫的脆弱性,可能导致已脱贫户因为收入减少而面临返贫风险。有的地方谋划农业产业项目的积极性不够高,导致产业带动性发挥不出来。分管乡村振兴的副镇长吴某说:“镇里成功申报农业产业项目,中央拨付一半项目资金,要求省、市、县三级相应配套项目资金,实际上省里配套资金能够保证,市、县配套资金没有指望,其余的资金全部要由镇里出,但是大多数镇属于吃饭财政,也拿不出钱来,造成项目落不了地,导致乡村产业发展缓慢。”目前,有部分已脱贫人口需要巩固脱贫成果,有部分脱贫监测人口面临返贫风险,有部分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特别是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这两类群体,可能存在返贫或致贫隐患,容易掉入贫困“陷阱”。
(三)案例小结
本案例主要考察狸桥镇以“产业扶贫”成果衔接“产业兴旺”、以“生态扶贫”成果衔接“生态宜居”、以“智力扶贫”成果衔接“乡风文明”、以“党建扶贫”成果衔接“治理有效”、以“就业扶贫”成果衔接“生活富裕”的基本做法,分析了机制层面存在的4个具有普遍性的制约因素:驻村帮扶队伍的后续工作接续不畅、工作机制融合不够、考核监督体系并行加重基层负担、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为此,可以从机制层面、规划层面和基础层面3个维度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央和省级层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顶层设计,从机制层面推动帮扶机制衔接、工作机制衔接、考核监督机制衔接、返贫预警机制衔接。市县层面编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规划,把中央和省制定的衔接顶层设计加以细化,统筹实施跨区域的交通、水利、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以及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综合乡村人口布局、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要素,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23]。乡村层面则要做好基础工作衔接。分管规划工作的副镇长李某说:“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动辄50万元到100多万元,大部分乡镇财政都很紧张,最好还是市县层面统一编制此类规划,既避免重复编制,又能节省不少费用,乡镇结合实际执行就可以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机制构建
(一)帮扶机制衔接
在2021—2022年的缓冲期内,“四方帮扶”(12)四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共同发力的扶贫工作格局应保持不变,同时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立足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工作队暂不撤离贫困村并将帮扶工作重点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注重对相对贫困群体的日常性帮扶和监测脱贫人口的返贫动态。在2021—2022年的缓冲期内,综合考虑选派人员、帮扶方式、派驻时间、激励措施等因素完善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对原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统一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任务相对重的地区,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推动从临时性、阶段性的政策帮扶转向常态化、法制化的制度性帮扶。
(二)工作机制衔接
脱贫攻坚战之后,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合二为一”,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制。配齐配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做好内设机构、编制设置、人员配备等工作。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6个专项工作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发挥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职能。各地的扶贫开发部门可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逐步与农业农村部门进行职能整合,保持工作衔接[24]。目前,中央层面成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履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职能。因此,应尽快成立高规格的省市县级乡村振兴局,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乡镇(街道)要对扶贫工作站、农经站、农业综合服务站等作出相应调整,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协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乡村振兴政策形成全力,彰显活力。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脱贫攻坚已建成督查巡查、民主党派监督、社会监督3个方面的完备监督体系,以及针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减贫成效等内容的考核体系[25]。严格的考核监督体系有力地保证了脱贫攻坚的成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重点考核乡村振兴“20字”内容、农村改革和工作推进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在2021—2022年的缓冲期,对脱贫摘帽县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对其他地区以考核乡村振兴工作为主;缓冲期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体系,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减轻基层负担。建立乡村振兴战略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和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关爱激励机制,对照项目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强化季度督查、半年考评和年底考核,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
(四)返贫预警机制衔接
需要健全返贫预警机制,对照脱贫户的产业、就业及家庭收支情况,综合判断其脱贫的稳定性,精准划定返贫风险等级,实行分级预警、精准帮扶。根据返贫动态预警信息,密切关注脱贫户风险等级变化。在缓冲期内保持政策稳定和持续帮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脱贫户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对返贫致贫风险较大的边缘群体,加大救助帮扶力度,限期消除风险点,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对收入略高于贫困户的边缘群体,有针对性地落实健康、教育、就业、危房改造等政策,建立边缘户台账和包保帮扶制度,切实解决边缘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6]。对于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和因病、因残、无劳动力、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家庭收入不稳定的边缘户“两类群体”,建立返贫风险金制度,有效防范脱贫户返贫,全面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