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08-17马超平
马超平
摘要: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是构建大思政格局、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必要路径。本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作出分析与论述,并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以及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其能够有效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成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71
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程,能够促使思政育人工作渗透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而且也能够在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过程中避免产生“孤岛效应”,从而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助力。由此可见,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作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引进,能够促使师生在对西方经济学所承载的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挖掘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借鉴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仅重视借鉴而忽略批判,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产生价值偏差,并对学生所具有的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学科性质作出正确的认知,并通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贯彻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有效避免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容易产生的价值偏差现象。具体而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对于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促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学科本质作出全面认知。西方经济学具有为资产阶级利益进行辩护与服务的属性,虽然这一学科中所承载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在对这一学科及其内容进行认知的过程中,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具有的理论以及方法论的开展辩证分析,这既是促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作出深入认知的重要基础,也是避免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产生价值偏差的重要保障。其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拓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通过推进西方经济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深度结合,能够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方面呈现出更高的价值,同时对于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具有的内容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也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挖掘,而这一课程与思政教育体系之间的配合,则能够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呈现出更大的力度,从而促使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得以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在西方经济学教育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利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更好地满足现在社会发展对高校育人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推动西方经济学课程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
2西方經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2.1完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
推进思政教育内容向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渗透,是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促使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能够体现出较高思政教育价值的关键。
从宏观角度看,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完善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以及时代发展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其中,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完善工作,是确保学生对西方经济学中思政教育元素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为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中,需要重视对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具有的期待等作出调查与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推进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思政教育元素呈现出贴近性的特征,从而确保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并充分展现出应有的思政教育价值;基于时代发展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内容完善工作,能够促使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思政教育元素能够承载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论,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紧随社会发展,这对于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以及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微观角度看,要重视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各个知识点当中。如在供需理论以及均衡价格理论教学中,将西方经济学与我国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遵循的以人为本原则,促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为社会民生所带来的改变,从而树立制度自信;在消费者行为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避免在日常生活与消费中产生盲目消费与盲目攀比倾向,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生产者行为理论教学中,以此为契机开展诚信教育,生态教育等,重点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促使学生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变量教学中,利用名义GDP与实际GDP知识点,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中,在LM模型中融入大国崛起与金融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宏观经济运行教学中,在通货膨胀、马克思货币需求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等知识中融入国家保障物价平稳运行的措施;在宏观经济调控教学中,讲解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融入我国宏观调控的六大新思路,谱写宏观调控“三重奏”;在经济增长理论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把握经济新常态“大逻辑”,对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呈现;在开放经济模型教学中,讲述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巨大成就厚植四个自信。总之,教学工作者需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在日常细微之处渗透思政教育,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2.2创新西方经济学教学形式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于提升教学成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需夯实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在“课程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并依托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网络平台等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使“课程思政”覆盖范围得以有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