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庆陇东环33-H1水平井低产分析及对策

2021-08-17郭怀军雷江尹泺长庆油田工程监督处陕西西安7008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化工管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洗井压差岩心

郭怀军,雷江,尹泺(.长庆油田工程监督处,陕西 西安 7008;.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18;3.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固井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1 环33-H1井低产原因

1.1 环33-H1井物性分析

在环33井区延长组长7期,沉积了一套深湖相和半深湖相暗色泥岩,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岩,具有烃源累计厚度大、生烃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据测定,油层有机碳含量2.45%~5.81%,氯仿“A”含量0.254%~0.506%,总烃(HC)1 847.20~2 107.87 mg/L,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腐泥型,据测定Ro:0.73%~1.06%之间,OEP:1.07~1.02之间,达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各类地质因素的基础上,环33-H1井水平段设计2 000 m,实钻长度1 800 m,钻进期间气测显示良好。

1.2 环33-H1井压力预测

通过对1公里范围内邻井油层中部实测地层压力进行分析,并根据数值模拟预测,认为环33-H1井地层压力应为18~22 MPa。

1.3 环33-H1井水平段钻井液分析

由于环33-H1井采用二开结构,LSDF井浆中混有大量上部井段地层水化后进入的劣质固相,同井场环33井储层段LSDF的坂土含量为5~8 g·L-1。进入水平段后,由于设计要求、重复利用上部井段LSDF配制钻井液,以及储层段泥页岩水化的影响,使得一些不易被固控设备清除的黏土微颗粒,持续在钻井液中积累,最终导致水平段钻井液固相含量和分散黏土含量不断升高,环33-H1实测MBT达到12~19 g·L-1(两井储层段钻井液性能详细对比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与邻井储层段钻井液性能对比

1.4 环33-H1井间干扰分析

离环33-H1井最近是环33井和环32井,这两口井投产时,产量分别是50 t/d和30 t/d。至环33-H1井完井投产时,这两口井已分别生产了2年7个月和3年2个月时间,产量分别降为18 t/d和14 t/d。通过关井试验,得知环33-H1井关井240 h (10 d)后受到干扰,关井压力由19.65 MPa降至19.39 MPa,干扰压降只有0.26 MPa,说明井间几乎没有干扰。

1.5 环33-H1井低产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环33-H1井较低的产量与采用了不合理的钻井液有关。循环时,在钻井液液柱压力的高压差作用下,使钻井液中分散很细的黏土微粒随着滤失效应挤入储层,致使储层的孔隙进一步缩小,引发水锁加剧,从而导致产量降低。

2 室内验证试验

2.1 现场和室配LSDF井浆性能

取现场水平段所重复使用的LSDF钻井液和室配全新LSDF钻井液,通过实验对比测试二者在:低固相含量(LGS)、分散黏土含量(MBT)和密度(MW)上的性能差异,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可得,在低固相含量(LGS)、分散黏土含量(MBT)性能上二者形成鲜明对比[1]。这是由于室配LSDF成分主要是增黏剂、 降失水剂以及部分酸溶高密度材料等,基本不含杂质;而现场LSDF经多次重复使用,造成钻井液中混入大量黏土微粒,从而导致低密度固相含量(LGS)和对储层十分有害的分散黏土含量(MBT)不断增高[2]。

2.2 现场和室配LSDF粒度分布

比较了现场和室配LSDF中固相颗粒的粒度分布。从粒度分布分析结果看出,取自现场的LSDF钻井液中小于1 μm、1~10 μm的固相颗粒明显高于实验室配制的LSDF钻井液,在钻井液液柱压力的高压差作用下易进入岩心孔喉,造成堵塞的几率大大增加。

根据“1/2-2/3”的架桥规则,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现场LSDF钻井液中有38.54%的固相颗粒可以进入储层,形成逐渐累积从而造成堵塞;还可看出,能形成快速堵塞的颗粒含量要占到60.11%。而从室配LSDF钻井液的粒度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小于1μm的颗粒几乎为零。因此,分析表明,现场LSDF钻井液对储层伤害试验的损伤更大,而实验室配LSDF钻井液的伤害较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油藏运移孔喉被堵塞造成的。

2.3 现场和室配LSDF岩心伤害验证试验

通过测试不同压差作用下现场和室配LSDF钻井液的岩心伤害试验,来模拟现场条件,验证LSDF钻井液对岩心的伤害机理。实验可得: (1)在相同的19~20 MPa伤害压差下,现场取LSDF与室配LSDF对岩心的伤害差异很大,现场取LSDF对岩心的伤害达到严重程度,而室配LSDF在19~20 MPa的伤害压差下,伤害率只有28.85%,属于轻度伤害;(2)在相同的8~12 MPa的伤害压差下,现场LSDF和室配LSDF对岩心伤害区别不明显,且伤害率都很小,属于轻度伤害;(3)对于同一LSDF体系,伤害率随着伤害压差的增大而增加;(4)对于不同LSDF体系,现场LSDF的伤害增加很多,室配LSDF的伤害增加较少。

根据上述岩心伤害试验,认为邻井长时间生产导致环33-H1井储层压力低,引起钻井和完井时作业时液柱的高压差,使钻井液中分散的黏土微粒随滤失进入储层,进一步使储层孔隙缩小,引发水锁加剧,造成储层伤害,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3 DWF-II洗井液体系的研制

鉴于现场 LSDF钻井液对储层造成的损害,在实验室研发出一款适合该井区的DWF-II洗井液体系。该体系与地层原油和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的泥页岩抑制性、防腐蚀和储层保护性能,能有效消除储层毛细管表面张力,溶解油藏喉道部分固相,从而达到拆散堵塞,减少固相伤害,提高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的目的。

3.1 DWF-II洗井液体系组成

该洗井液体系由D209(A)、D209(B)两组分组成,现场施工时体系配方为8.5%D209(A)+13.5%D209(B)+78%水,采用光油管将DWF-II洗井液挤进低渗砂岩储层进行解堵。

3.2 DWF-II洗井液体系使用效果

参照 SY/T 6540—2002《钻井液完井液损害油层室内评价方法》,试验温度为 50 ℃,经过DWF-II洗井液和酸液冲洗岩心后,岩心伤害端面基本没有滤饼,但可以看出存在过滤饼的痕迹,说明两种洗井液配方均能有效地去除滤饼。

如表2所示,(1)受伤害的岩心经过DWF-II洗井液、酸液清洗后,其渗透率恢复值均有明显提高;(2)从渗透率恢复值的提高幅度来看,DWF-II洗井液的使用效果要明显好于酸液;(3)相比于现场LSDF,针对室配LSDF伤害的岩心,采用DWF-II洗井液清洗,可将其对储层的伤害完全克服,渗透率恢复值还有进一步改善。

表2 不同洗井液对伤害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对比

3.3 DWF-II洗井液使用工艺及注意事项

要求配制DWF-II洗井液的储罐、管线及泵内壁,要具有抗氧化和耐酸等防腐能力。同时,现场配液时,要严格按以下顺序加药:(1)先将所需水量加入配药箱或水池中;(2)在循环或搅拌池中水的同时,加入所需A组分,充分循环或搅拌均匀,待用;(3)在挤注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边迅速搅拌边加入所需组分B,待循环搅拌均匀,立即按计算量泵送入井。需要注意的是,禁止将组分A、B一同加入。

4 结语

(1)长庆陇东地区水平段钻井液重复使用LSDF配浆,导致钻井液中的黏土微粒含量(MBT)不断增加,在液柱的高压差作用下挤入储层,使得储层喉道孔径进一步缩小,引起水锁加剧,是导致环33-H1井低产的主要原因,建议水平段不再重复使用上部井段钻井液;

(2)DWF-II洗井液体系,可以使现场LSDF钻井液伤害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得到明显提升,能完全克服室内配制LSDF钻井液给岩心造成的伤害,渗透率恢复值得以改善。

猜你喜欢

洗井压差岩心
新型解堵注水洗井管柱的设计
Osteotomized folded scapular tip free flap for complex midfacial reconstruction
在线处理脱丁烷塔压差高
一种页岩岩心资料的保存方法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
二维气体动力学中压差方程的特征分解和简单波
基于改进经济压差算法的主站AVC的研究
小排量螺杆泵洗井器的应用和评价
浅析滤纸透气度与初始压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