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08-17朱利玲
朱利玲
(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
0 引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类主要由静脉曲张破裂之外的因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如十二指肠、胆道、食管、胰腺、胃部出血等,主要由血管畸形、贲门黏膜、肿瘤等术后治疗造成[1]。临床常采取抑酸剂止血,但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消化科,是目前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手段,这主要得益于其对出血病因及部位的准确判断,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处理,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2]。本研究以我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刍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滨海县人民医院接诊的43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5~68岁,平均(46.8±10.3)岁,病程0.5~2 h,平均(1.2±0.3)h。观察组(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48.5±10.6)岁,病程1~1.5 h,平均(1.3±0.4)h。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检查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②本次研究获得滨海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出血性疾病者;②对此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止血方法治疗,包括抑酸、补液、止血、输血等止血处理,同时配合营养支持。观察组接受内镜止血治疗:通过胃镜确定病灶,给予8%去甲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冲洗,抽吸积血以保证视野清晰。对于小范围的凝血块或活动性出血灶,在胃镜直视下,注射0.5 mL肾上腺素溶液,至出血灶停止出血及周边黏膜肿胀变白。对于止血效果不完全者,可通过电凝止血(持续时间以3~5 s为宜)。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处理后,仍无法有效止血者,可以血管夹钳夹住出血部位与周边部位,通过阻断血液供应的方式来止血,观察5 min,若无出血情况后停止。患者止血成功后不宜立刻进食,需给予制酸、补液、保护胃黏膜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①主要临床指标包括:呕吐消退用时、出血停止用时、肠鸣音复常用时、粪便潜血转阴用时、住院时长、失血量等。②疗效评判标准:治疗1 d后,成功止血,且患者的黑便与呕血等临床表现症状消退,各项临床指标复常,视为显效;治疗3 d后,成功止血,且患者的黑便与呕血等临床表现症状明显好转,各项临床指标基本复常,视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情况者,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孔、休克、呕吐、恶心等[3]。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对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呕吐消退用时、出血停止用时、肠鸣音复常用时、粪便潜血转阴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短,失血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呕吐消退用时(h) 出血停止用时(d) 肠鸣音复常用时(d) 粪便潜血转阴用时(d) 住院时长(d) 输血量(mL)对照组 21 29.12±5.37 4.23±1.14 4.35±0.86 4.30±1.06 13.11±2.41 668.12±123.7观察组 22 22.74±3.56 1.09±0.32 2.20±0.34 2.38±0.42 5.65±1.07 395.91±100.24 t - 4.612 12.423 10.874 7.876 13.223 7.945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45%,大幅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与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与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头晕,随着出血量的不断增加,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与血压下降等症状,具体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等,严重者可能因失血过多而休克,若不及时给予止血处理,则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4]。
临床在处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时,措施不尽相同,对应的临床疗效也各有不同。药物止血虽能于短期内达到止血目的,但患者容易发生再次出血,使得远期疗效不佳。相比于常规止血治疗,内镜止血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安全便捷、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且视野开阔、清晰,通过阻断血流,发挥迅速止血的效果,还能加快血小板与血栓的聚集,较大程度降低止血后的再出血率。对于少量出血情况,喷洒药物即可止血;对于大量出血者,则肌内注射的止血效果更为明显。以此确保止血效果,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5]。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呕吐消退用时、出血停止用时、肠鸣音复常用时、粪便潜血转阴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短,失血量明显更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内镜止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加速了患者康复。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4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内镜止血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4.5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19%、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内镜止血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不仅能快速止血,提高止血成功率,还能减少输血量和患者的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