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小切口重睑术和传统重睑术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2021-08-17蔡季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5期
关键词:睑术重睑缝线

邵 珺,赵 伟,蔡季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无锡 214023)

重睑术也称为双眼皮成型术,为如今整形外科手术领域中最为常见和众多求美者追求的医学美容手术。重睑全切法虽然术后效果永久,但由于其恢复时间及皮肤表面瘢痕增生易引起求美者的不满情绪。因此,部分患者会选择埋线重睑术或缝线重睑术,可看似恢复快的手术也有其弊端,如缝线脱落、重睑线消失、缝线脱出导致的眼部不适感[1]。

亚洲人群为蒙古人种面容,特质在于超过一半的人上眼睑皮下脂肪肥厚,无重睑线条,鼻部骨性结构扁平,双眼内眦间距宽,还伴部分内眦部位赘皮。所以,重睑术为亚洲人较多选择的美容手术,手术可使患者眼睛看起来更加炯炯有神,对提高面部的整体美观具有关键作用。随着近年来微创手术广泛用于美容外科手术中,眼部微创手术也得到眼科美容医师的极力推崇。微创小切口重睑术可保持重睑全切手术永久效果的优势,并具有创伤小、微瘢痕、恢复快等特点[2]。本研究比较了微创小切口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重睑术患者130例(单眼睑100例,轻度眼睑松弛3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5例,女60例;年龄23~50岁,平均(34.12±5.1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例,女64例;年龄21~51岁,平均(35.15±4.35)岁。2组患者年龄、眼部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由于男性求美者较少,故不进行性别比较。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1.2.1.1研究组 采用微创小切口重睑术。(1)术前设计:术前手术医师用牙签压迫上眼睑皮肤,患者取坐位,按其自然眼部重睑的皮肤褶皱进行设计,用Mark笔标记手术切口线,设计的切口线均距离上眼睑缘6~8 cm。设计微创切口线为将重睑手术切口线从内向外设计6个点,每2个点为1段,共3段,每段长度为2 mm的标记线。(2)手术步骤:术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了解手术风险,同意后进行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先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后仅暴露双眼手术区域。对局部注射液也进行了部分改良,采用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的比例为1∶9。注射点为术前设计的3个切口线位置,给予局部浸润麻醉,从3处0.5 mm切口线处切开,切口下方的眼轮匝肌去除部分,隧道进入上眼睑眶隔部位,去除自然膨出的部分眶隔下脂肪组织。彻底止血后用直径钝性针头或挟持勾从外缘切口进针,穿透眼轮匝肌深面及睑板前筋膜浅层,钝性分离至内眦部位,松解切口中央及下缘眼轮匝肌并适当剪除,解除眼睑拥挤。缝合方法结合连续埋线的方法,用7-0尼龙线从外缘微切口第1点进针,缝挂睑板前筋膜后再从皮肤面第2点出针,依次再从第2点进针自皮肤第3点出针,然后逐渐向后一直缝合到皮肤第6点出针。接下来又从第6点进针,从第5、6中点皮肤面出针,再从第5、6皮肤面中点进针,缝挂睑板前筋膜后从第4、5中点皮肤面出针,逐渐依次缝合直到第1、2中点皮肤切口内出针,收紧缝线打结。

1.2.1.2对照组 采用全切重睑手术,少部分采用埋线或缝线法。(1)设计切口线:设计重睑切口线均距离上眼睑缘6~8 cm,长度范围从内眦角处至外眦角处。手术步骤按传统全切(95%)、埋线(4%)及缝线(1%)的方法进行。(2)手术方法:局部浸润麻醉后按设计线全切开切口(埋线及缝线者则至3对缝线于设计线位置),全切法切除多余肌肉和眶脂肪,并缝合固定于睑板上缘,间断缝合皮肤,缝线和埋线法仅利用3对缝线按设计线进行固定。

1.2.2观察指标 (1)术后出院前评估2组患者满意度,评判标准为本院自创的满意度评分表。10分为非常满意,8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一般满意,<5分为不满意。回收率为100%。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术后效果评估,包括消肿时间、自然恢复时间、瘢痕情况、重睑线高度、双眼重睑弧度、双眼水肿消退情况、重睑线瘢痕增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2.3随访 术后半年内每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半年后回医院随访,进一步评估术后效果,如眼睑弧度、高度及切口瘢痕等。

2 结 果

2.12组患者术后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消肿时间、自然恢复(眼睑弧度、高度及切口瘢痕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效果比较

2.2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2组患者术后3个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2.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对手术的效果满意度均较高,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且研究组患者恢复效果更明显。

3 讨 论

重睑术的原理是将上睑提肌或睑板与重睑线处皮肤粘连固定而形成重睑[3]。切开、埋线、缝线固定均为当今最经典的重睑术[4]。全切重睑术为很多术式改良手术的基础,也是历史传延下来保存时间最永久的重睑术。其经久不衰的缘故是其可用于各种眼部疾病的手术入路,当单眼睑合并上眼睑下垂、上眼睑退缩乃至上眼睑松弛明显等均可通过全切入路给予进一步改善。而且由于切口范围大,手术视野也很宽广,因此,对初学者而言,全切是初学的门槛。但对单纯单眼睑患者而言,全切意味着切口大,瘢痕长,恢复过程慢。因此,全切手术适合于复杂上眼睑手术,而对单纯上眼睑单眼睑的重睑术越来越多的手术专家进行了改良,更进一步在提高效果的同时追求微创和无痕[5]。

早期微创手术的灵感来自于埋线重睑术[6],由于埋线不做手术切口,患者接受度较高,但由于仅用线进行手术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肿眼泡、松弛明显、伴内眦赘皮的患者而言,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缝线给术后返修带来了机会,因此是患者常选择的手术方式。在长时间的随访中研究者发现,术后缝线滑落、线头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逐年增加。

贯穿的缝线重睑成型法[7-8]也称为贯穿缝扎法。此方法最早用于倒睫手术,术式简单,同样也不做切口,对担心术后瘢痕的患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此手术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由于缝线的结扎作用,对皮肤局部淋巴回流具有很大的阻碍,术后眼部水肿很长时间才会消退,而且此手术仅靠线结反应在上缘睑板的提上睑肌和皮肤之间形成瘢痕纤维粘连,但瘢痕的粘连程度不一,可能会导致术后瘢痕松解脱落,重睑线消失。埋线、缝线重睑术对松弛和肥厚眼睑患者均无法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根据上述手术方式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微创切口重睑术,很大程度地改善了以上术式的缺陷,此手术方法结合了全切手术的特点,不但去除了部分眼轮匝肌,还通过7-0尼龙线在重睑线上对真皮与睑板前筋膜进行了连续缝合,可让真皮与睑板在重睑线上粘连牢固,达到重睑线持续、稳定的术后效果。而且此手术方式仅在内、中、外的重睑线3处做约0.5 cm长的切口,去除部分眼轮匝肌,术后水肿消退快,组织损伤程度低,术后恢复时间也相对较短,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9-10]。

本研究改良的微创3点式重睑术采用钝性针头或挟持勾钝性穿于眼睑皮肤下,对层间组织损伤小,解剖层次清楚。但本研究也发现,采用的微创方法对眼睑松弛者术后效果不明显,有些患者仍需切开去除皮肤才能达到满意效果。本研究术中注射麻醉在利多卡因中加入曲安奈德,可较大程度地减轻术后局部组织水肿。

综上所述,采用微切口改良方法的手术步骤简单,基本可做到术后无痕,具有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11-13]。特别适合于无须去皮、术后即可上班的求美者。目前,此术式在本院已广泛开展,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睑术重睑缝线
改良Park重睑术与传统切开重睑术优势对比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切开联合埋线重睑法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
浅析重睑术后护理常识
改良小切口重睑术与埋线重睑术疗效对比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