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08-17叶瑞红
叶瑞红
【摘 要】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梳理语文阅读知识,督促学生形成有效阅读思维,还有助于增加阅读课堂的逻辑性,推动语文阅读内容的有效拓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结合思维导图的实践特性,深入开展阅读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59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作为呈现知识点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更好的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逻辑性。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之一,阅读内容讲授、阅读方法分析、阅读实践等环节,对于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具有关键意义。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需要学生结合阅读方法对阅读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思维导图在阅读过程中的有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阅读分析,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思维导图的不同特性可以在不同的阅读环节中得到体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思维导图在阅读实际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深入挖掘思维导图对于阅读教学的潜在价值,为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环节的融合做好铺垫。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一)便于学生梳理语文阅读知识,促进学生展开阅读实践学习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可以让学生有更多途径进行阅读知识分析,便于学生梳理语文阅读知识,促进学生展开阅读实践学习,为学生阅读知识框架的有效构建打下基础。语文阅读教学通常包括阅读理解、阅读实践等环节,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语文阅读知识储备,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已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阅读板块有自己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阅读重点知识,使学生明确语文阅读学习的关键点。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以阅读重点为中心,积极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在阅读知识积累方面的成长,便于学生收获更多的阅读技巧。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学生抓住重难点内容,推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思维导图与阅读环节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促进阅读分析环节的深化,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随着阅读环节的推进而逐步增强。
(二)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框架,督促学生形成阅读思维
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展开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展开知识梳理,还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框架,推动学生找到更多合适的阅读方法,督促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综合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推动阅读课堂的稳定发展。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促进学生逐步构建阅读框架,使学生充分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的课后阅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便于后期对阅读知识的实践和完善。思维导图可以加快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速率,弥补知识框架构建存在的不足,有效发挥相关阅读教学策略的作用。在思维导图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阅读学习目标,结合阅读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锻炼阅读思维,深化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为学生未来的阅读能力发展提供条件。
(三)有助于增加阅读课堂的逻辑性,促进阅读实践活动的有效展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思维导图的灵活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展开课堂教学,有助于增加阅读的逻辑性,促进阅读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推动学生阅读实践技能的逐步提升,为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做好铺垫。阅读教学一般包括课堂导入、阅读内容讲解、阅读实践等环节。阅读实践和总结作为阅读课堂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对阅读实践和总结等环节进行分析和完善,促进阅读课堂环节的不断优化。在学生具备一定阅读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增加阅读实践活动的展开频率,促进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对相关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经验,便于学生对思维导图实践特性的综合认知,逐步深化阅读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形成较为科学的阅读意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有效特性,便于学生课后对阅读知识的回顾和复习。
(四)便于教师展开阅读回顾环节,促进学生巩固阅读重点内容
在阅读思维导图形成的过程中,不只需要学生课后进行自主阅读复习和回顾,还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与示范。思维导图在阅读环节中的推进,有利于教师展开阅读回顾环节,促进学生巩固阅读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阅读重点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对阅读板块的综合回顾,加快学生构建阅读知识框架的速率,间接提高阅读课堂环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展开阅读回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关键线索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内容,在具备思维导图的阅读条件下,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展开阅读复习环节。推动学生对阅读重点知识的实践和巩固,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浮于阅读表面,可以深入挖掘阅读知识背后的内涵,体现思维导图的实际教学意义,为学生的阅读巩固环节提供良好条件。阅读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并不只是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过程,还包括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分类、相关阅读技巧的归纳与实践等,对于学生的阅读技能具有一定的要求,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展开阅读复习与实践,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提供更多空间。
(五)有利于阅读板块的综合化,推动语文阅读内容的有效拓展
阅读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践,不仅可以辅助教师展开阅读复习环节,还能增强阅读实践环节的拓展效果。有利于阅读板块的综合化,推动语文阅读内容的有效拓展,为学生阅读技能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督促学生深入认识阅读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阅读板块的关键推动因素,结合各种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阅读流程中的有效学习,保障阅读教学推进的稳定性,为教师对阅读内容的不断拓展提供空间。教师在展开阅读拓展的环节中,首先要对原有的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利用思维导图展开阅读知识归纳和总结,促进阅读课堂内容的不断延伸和拓展,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阅读知识,使学生的阅读课堂体验得到优化,促成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沉浸式学习。阅读流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思维导图的不断推动下,学生的阅读思维逐步得到拓宽,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间接提高阅读教学的综合性。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方法
(一)利用思维导图总结阅读内容,引发学生回顾阅读知识
思维导图的作用之一在于展现阅读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阅读思维的活跃发展。在阅读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总结课堂内容,推动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回顾,引发学生对阅读复习环节的重视。课堂教学作为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考虑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将重要的阅读知识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对阅读课堂知识的梳理和记忆。思维导图的特性,可以较好地辅助教师展开阅读内容讲解,推动阅读课堂知识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理解阅读难点。教师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辅助相应的阅读课堂环节,促进阅读课堂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积累足够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巧,为学生后期的阅读技能发展提供条件。思维导图促进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根据阅读板块之间的关系构建阅读思维框架,促进阅读课堂内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为学生的阅读思考与学习服务。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学生与阅读之间的媒介,加强学生对阅读学习流程的认知,引发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积极思考。
(二)根据阅读思维导图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锻炼阅读思维
在学生具备阅读思考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思维导图设置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锻炼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展开阅读思考的灵活性,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效用,促进学生在阅读思考方面的进步。教师在设计阅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能力,结合阅读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展开阅读思维导图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阅读问题的积极思考,有效锻炼学生形成阅读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不断优化。阅读思维导图相关问题的设置,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便于教师将各个阅读环节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阅读课堂练习。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设置相关思维导图题目,让学生从构建思维导图的角度全面认识阅读过程,深化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给学生的阅读思考提供更多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思维导图形成过程的认知。
(三)结合思维导图展开阅读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展开阅读实践
阅读实践作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与思维导图进行有效融合,推动阅读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实践条件。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展开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构建阅读框架,让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合适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找到更好的阅读思考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技能和综合思考能力。教师需要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结合思维导图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有效参与,提升学生的阅读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推动下认识阅读实践流程,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深入学习。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活动环节调整,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活动体验。
(四)推动学生组成语文阅读小组,引导学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在学生展开阅读实践学习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形成特点,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展开阅读教学。推动学生组成语文阅读小组,引导学生合作完成阅读思维导图,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技能与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阅读小组的形式完成散文单元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思维导图的构建经验,加强学生对散文类型文章阅读模式的认知,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思维导图在阅读学习中的作用,加快学生阅读思维形成的速率,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在学生展开阅读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结合思维导图,展開阅读合作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指导学生积极认识思维导图的阅读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阅读实践中的积极效用,体现阅读思维导图的综合特性。教师需要加强学生阅读学习环节和思维导图形成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实践和完善,推动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科学化。
(五)布置思维导图课后作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框架,还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阅读技巧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布置阅读思维导图课后作业,促进学生课后结合思维导图的形成流程展开课后阅读,推动学生根据阅读内容构建阅读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逻辑性。教师需要结合阅读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思维导图阅读作业,促进学生根据课后阅读的重点知识,通过运用阅读学习方法,逐步完成阅读思维导图作业。同时,让学生可以在课后练习阅读,找到合适的思维导图构建方法,促进学生课后阅读效率的不断提高,便于学生对阅读思维导图的正确认知。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调整思维导图阅读作业的难度,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学生保持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作业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对阅读思维导图构建流程的深刻认知,推动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学生阅读思维的不断优化。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梳理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产生不同的效用,对阅读教学板块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应综合看待思维导图在阅读实践中的作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板块的有效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梳理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思维,还有助于提升阅读的逻辑性,推动语文阅读内容的有效拓展。教师应注意并非所有阅读内容的分析和呈现都适用于思维导图,需要提前进行阅读内容筛选,了解阅读内容和思维导图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阅读教学的合理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结合思维导图的实践特性及相关策略,从思维导图的形成要点出发,深入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积极锻炼阅读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思维导图和阅读环节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周祥.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
[2]韩芳.浅谈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
[3]王承国,娄海燕.新课标实施下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
[4]程载国,屈伟忠.理解乡土社会结构 积淀学术阅读经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