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时代背景下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2021-08-16陈伊兰

中国市场 2021年19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辅导员

陈伊兰

[摘 要]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各行各业改革进程加快,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面对各种挑战,构建满足高校教育发展需求的高水准师资队伍尤为关键,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重点探寻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校;师资队伍;辅导员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9.191

为了能够积极适应用人单位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新经济常态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加强产教融合,广泛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完整的规章制度、配套的教学体系、精干的管理育人队伍,同企业积极合作,成效显著。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其中明确要求注重产教融合师资队伍的构建。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背景下,构建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观念新、职业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这不仅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也是当前高校教育的根本宗旨。

1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时代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全能型、创新人才的使命,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就业,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融合发展路径。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以就业为切入点明确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发展位置,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面向经济社会一线需求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操作能力强、职业道德优良的高技能人才[2]。

高等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课程设置与学校教育管理均基于这一目标构建、组织与实施。高校教师队伍中,辅导员是主要构成部分,是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教育与职业规划的引领人。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辅导员在这一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其不仅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丰富的企业经验。这一系列能力与经验,对于辅导员而言十分必要,不仅可提高学生对其的信任感,促进师生密切交流,而且还有利于辅导员指导学生的针对性。但是,现阶段高校大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带学生专业不相符,师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在专业和就业方面辅导员难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进而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在校企深入合作与融合的形势下,高校应注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而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2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时代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2.1 确立“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存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思路

2.1.1 严控“进口”,准入机制规范化

高校要不断提升辅导员准入机制的科学化水平,这关系着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也是思政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内容[3]。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在辅导员准入机制管理中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在辅导员招聘过程中重视引进专职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应聘者的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也要结合高校学科建设要求,考察其专业认知水平与实际工作经验等。第二,对兼职辅导员聘任模式进行创新。校外兼职辅导员通常以企业优秀员工、技能大师、生产与人事等部门管理者为主,通过聘任方式让高校辅导员团队得到充实。高校要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规划体系中纳入对兼职辅导员的聘任,并通过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书面内容需要双方共同协商决定,主要涉及聘任时长、聘任要求、聘任者权利义务和被聘者的权利义务等事项。

2.1.2 掌控“过程”,培训机制系统化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4]中明确提出高校必须考虑到辅导员职业特点,建立更加健全的培训课程体系,帮助辅导员提高学历水平、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和促进国内交流等创造条件。高校要结合校企合作育人工作的要求,开发专门的辅导员培训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及“涉企事务培训”等。其中,岗前培训应基于岗位认知、工作技能。积极践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大板块开展培训工作。“在岗培训”则重点培养辅导员职业能力,可开展多样化培训活动。对于新进辅导员,学校应积极组织专题培训、讲座、专业课程等相关培训方式;对于资深、优秀辅导员,应根据其教学辅导能力升华培训内容,可开展骨干示范培训、校外交流等。“涉企事务培训”则以企业认知、职业素养为重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解读、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职业规范等。重点培训内容及进度安排应由高校与企业协商。通过这一系列针对性培训工作,可强化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学业规划能力、政治引导力、涉企事务处理能力,进而可持续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

2.1.3 畅通“出口”,保障机制科学化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要做好辅导员团队建设的保障措施,为辅导员的培养予以扎实的组织基础。第一,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高校应予以充足的资金支持,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辅导员考核、职称评定以及职务晋升等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高校在考核辅导员的过程中,可积极借鉴企业考评机制与相关标准,并结合学生管理情况,逐步构建有利于校企合作、科学合理、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核体系,促使每一位辅导员都能够发光发亮。第二,企业要做好兼职辅导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积极为辅导员提供参观学习、进修等优质条件,在派出兼职辅导员后也应该做好管理工作,在考核体系中纳入这次表现。第三,学校应积极联合企业创设辅导员培训实训基地、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辅导员个性化工作室等,有力地提高辅导员职业水平,也促进团队建设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实行校内外联动机制,让保障机制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辅导员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