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纺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地方纺织行业高校“三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2021-08-16郭西平

中国市场 2021年21期
关键词:纺织竞赛学科

郭西平

[摘 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纺织行业为代表,具备创新素质、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三创”人才显得越发紧迫。“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中国顶级学科竞赛,是地方纺织行业高校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分析地方纺织行业高校“三创”人才培养三大难点,提出地方纺织行业高校“三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地方纺织行业高校学生的“三创”能力,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三创”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纺织行业高校;“三创”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1.163

1 研究背景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为服务国家需求,支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体系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备创新素质、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以下简称“三创”)的人才培养越发显得紧迫。“三创”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对行业高校来说,更是责任重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为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变革,纺织行业在科技、绿色、智能、品质、特色和管理六大方面的转型升级,无不引领着传统纺织业向高新技术纺织业的发展,机器代替人、智能制造、信息化、智能可穿戴、时尚设计、绿色环保等变革,激发着行业对“三创”能力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倒逼纺织行业高校人才的培养改革。

自2015年以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国家又相继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来,截至目前此项赛事已开展至第六届,发展成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顶级赛事,成为高校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重要抓手。高校以此为契机,加快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推进实践教学平台的更新,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2 地方纺织行业高校“三创”人才培养难点

以“互联网+纺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引领,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解决纺织行业高校,尤其是地处经济欠发达、远离产业基地的西部纺织行业高校,在“三创”人才培养上面临如下难题。

2.1 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

目前,在行业高校,尤其在为陕西乃至西部纺织行业服务的高校,一是由于大学专业课理论教学偏多,课堂结合实际不紧密,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逃课,即“到课率、抬头率、接受率”较低,学生普遍缺乏专业学习兴趣;二是专业课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容易导致正值青春年少、活泼好动的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致使学生专业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三是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致使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很难愿意今后到艰苦行业去工作,所以学习动力不足。

2.2 学生“三创”能力欠缺,培养不足

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消费市场越来越注重质量品质,注重绿色环保,注重时尚休闲。纺织的流行时间变化越来越短,时尚风格转换得越来越快,不创新就没有市场,所以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创新能力;二是纺织也是市场化改革最彻底的行业,为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必须要走出去,更多地与国际接轨,需要的人才要有国际化背景,要有走出去开疆拓土的能力,即创业能力;三是纺织的创新发展,现在已经从传统的穿衣盖被,发展到了“上天入地,中间加个空气”的无所不在的高科技时代,也就是覆盖了航空航天、特种防护、军工生产、建筑、环保、智能可穿戴、空气洁净化处理等领域,所以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创造能力。

然而,局限于学校的资源和条件,目前行业高校的教学多少还停留在“老纺织”时代,在学校很多都是从理论到理论,接触实际的机会有限,培养的人才工程和实践能力薄弱,创造能力欠缺,不能满足纺织行业一线领军人物的需求,以及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2.3 西部行业高校学科竞赛项目孵化与训练基地不足

一是行业高校办学经费的制约,教学基础条件建设跟不上科技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带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纺织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奠定基础,而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相互渗透又为纺织产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新模式,工业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纺织产业发展智能制造,机器代替人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等。但由于办学经费有限,行业高校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学生缺少能够真枪实刀动手的实践基地。

二是西部纺织行业高校远离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心。由于经济发展中心的东移,纺织产业主要集中到了江浙的长三角、广东的珠三角等地区。而原西安纺织城、咸阳纺织企业也都搬迁到了远离城市的纺织产业园,离学校较远,学生实习实践就成了问题。

3 构建地方纺织行业高校“三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通过认真研究分析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以“互联网+纺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构建“三创”人才培养的12345实践育人新模式,即树立1个“三创能力导向”理念;形成2个实践育人机制;搭建3大学科竞赛项目训练基地平台;构建4个“1+1”以赛育人模式;形成包含5个方面的完整的竞赛组织体系架构。

3.1 樹立1个“三创能力导向”理念

以“三创能力导向”为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习实训学科竞赛,推进协同育人,面向全产业链培养学生解决行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3.2 形成2个协同育人机制

(1)建立以“互联网+”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引线的合力机制。制定政策,正向激励,使学生乐于到企业进行工程训练(留得住),使教师愿意沉在企业第一线指导学生实践(沉得下),形成学生、教师愿意下企业的机制。

猜你喜欢

纺织竞赛学科
澳洋纺织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看竞赛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