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共生关系探析

2021-08-16麦金兰

中国市场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

麦金兰

[摘 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因归口不同部门实施中几无交集,但将两者置于文化生态视角下探析,发现时代催生其共生关系。创新创业教育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内涵新风向,促进传统校园文化生态系统重构;校园文化建设则能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隐性形式,以其导向、激励等多样功能带动后者的有效实施。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共生关系,将有益于两者相融互促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态视角;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共生关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1.161

近年来,国家间的科技战、贸易战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毕业生越来越不仅是求职者,也不仅是一般高技能人才,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者。因此,高职教育中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实践表明,仅依靠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创新创业课程的显性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力量单薄,收效不明显。整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和隐性教育作用是可行的出路。为使整合效应最大化,有必要厘清文化生态视野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而为实施策略的探讨提供依据。

1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高职校园文化

“文化生态”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新进化论者J.斯图尔德(Julian Steward)于1955年提出,是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整体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切入去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和变异规律的一种学说,其目的在于“解释那些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1]文化生态学说认为,每一种文化都自成一个生态系统,同自然生态系统有着相似的运作原则。在文化生态的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系统,由相互关联的各种文化建设理念、载体、内容等生态因子组成。

高职校园文化生态系统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时代性。校园文化对时代变化的反应很灵敏,大学教师、青年大学生通常是冲击传统的生力军。时代需要的内容也就天然容易被他们关注并接纳进入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二是系统性。高职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不仅包括校园文化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而且包括校园文化所处的整个环境,是内生态和外生态的有机整合。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割裂内生态和外生态而只取其一。三是渗透性。有学者指出,文化生态的持久性和基础性特征使其作用大量地通过隐蔽途径渗入其他领域,对社会产生基础性的影响。[2]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态形成后会发挥强大的隐性教育作用,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显性教育作用互为补充。四是可塑性。按照文化生态学说的观点,文化生态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则可按需培植、优化校园文化生态系统。

2 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共生关系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文化各生态因子竞争迭代的环境中蓬勃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形成共生系统。这一共生系统的理想状态是两个子系统相融互促,即创新创业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引入新的文化内涵,促进后者生态重构;而校园文化建设也以其润物无声的育人效应助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2.1 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生态重构

第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目标。从狭义角度看,创新创业型人才专門指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创办企业并实际运营良好的人才;从广义角度看,则泛指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人才,不一定要实际创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新时代中国赢取国际科技竞争的迫切需要。同时,为适应和贴近大学生就业观念及需求的变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应求变,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纳入其目标体系,促进传统的“灌输型”校园文化输出向激发自主创造潜力的“主体型”校园文化输出转变。推进高职教育大众化的更新更高要求,将培养具有事业心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面对社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实,大学生日益追求实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须顺应这一变化和需求,及时拓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进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去,着力培育就业竞争必备的市场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第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将接受职业教育当作一种改善未来生存状况的投资行为,而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由于不具备直接创造就业竞争价值的能力,长期以来无法引起学生的真正重视,使得校园文化宣传和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需要完成的“作业”和走走“过场”。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与提升就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素质能力方面缺乏针对性。为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紧紧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需求,在原有主题上大做创新创业教育文章,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第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除了缺乏针对性,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手段陈旧、理念局限等问题,在消除大学生的实际迷茫、增强信念信心等方面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分段分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消减迷茫情绪并克服职业选择的消极等待思想,促使他们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参与就业竞争、选择职业方向。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活动,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实践价值的优势,以创新创业实践充当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在实践中训练、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2.2 校园文化生态平衡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第一,校园文化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首先,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可通过长期的价值取向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规章制度导向熏陶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创业观,培养社会义务感、社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其次,校园文化还具有激励功能,它来自学校顶层设计和制度设定,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给予师生信任、服务、帮助和奖惩,充分调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