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翼

2021-08-16汪海波

中国经济报告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汪海波

提 要: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外贸发展居功甚伟,这不仅得益于中国正确的外贸方针与政策,也得益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和深化。可以说,国际区域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翼,对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和型塑中国市场经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分两个阶段回溯了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历程和丰硕成果。

一、构建和发展开放型经济阶段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1978-2011年,是中国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建立和对外开放完善阶段。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等基本指导思想。仅就对外开放来说,这就揭开了中国对外开放决策和实践的序幕。

概括来说,这一时期对外开放的经济纲领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构建和发展开放型经济。这期间,我国参加多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原来存在的美苏超级大国对峙的冷战局面随之结束。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世界多极化也在发展。世界各个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再加上政治安全和地理条件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产生了多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在这种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为了推行对外开放,也参加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这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东盟对话始于1991年,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成立。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区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贸区有良好基础。主要是: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稳定增长的共同愿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

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有阻力。主要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以及东盟区域内贸易保护主义。

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前景看好。主要依据是: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逐步扩大;经济合作领域日益拓宽。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都有重要意义。在政治意义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对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从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在经济意义方面,可以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益、投资增长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二)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SCO)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014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约为12.7万亿美元。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规定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1)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與睦邻友好;(2)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他跨国犯罪;(3)开展经贸、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4)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上海合作组织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6)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7)所有成员国一律平等;(8)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9)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集中体现在“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已写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三)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BRICS),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于2009年成立。2010年南非加入。

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58%。据估算,2017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3.24%,贸易总额和对外投资分别占世界的15.88%和12.4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3.2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91%。

金砖国家奉行的宗旨是: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这期间,中国除了参加上述三个重要的国际之间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之外,还参加了两个地区性和世界性的经济合作论坛。

(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这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于1989年11月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设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

历史表明,该组织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亚太区域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

(五)二十国集团(G20)

它由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20方组成。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接近世界总人口的2/3。

该组织设立的宗旨是: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开展富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对话,并通过对话,为有关实质问题的讨论和协商奠定广泛基础,以寻求合作并推动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强国际金融体系架构,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实践证明,二十国集团作为当今全球经济和金融议程中首屈一指的国际对话机制,正向世人展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新兴力量的广泛参与让二十国集团机制更具代表性,使之发展为全球经济合作最重要的论坛之一。

可见,尽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二十国集团不是国际之间正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二者作为地区性和世界性的经济论坛,在协调和促进国际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正式”的重要作用。

概言之,这期间中国参加国际区域合作,在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突出表现是:尽管在东盟各国中,除了新加坡已列入经济发达国家以外,其他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但东盟各国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多年来一直居于前列。这明显表现了中国参加东盟自由贸易区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参加国际区域合作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它也属于一种制度型输出,因为中国参与国际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始终严格遵循平等互利共赢这个体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本质的原则,并力图通过共商共建共赢的途径实现。

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时期的国际经济合作

自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迄今,这一时期对外开放的经济纲领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这期间中国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谱写了新篇章。其最重要的标志有以下六点。

(一)“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他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形象地说,这‘一带一路,就是再为我们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这也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一个承诺,一定要办好。”

他还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配合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发展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的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做起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相通。① 这就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由于“一带一路”涉及面广,为国际合作开拓了广阔的新空间和新领域。它覆盖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44亿,约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0%以上。

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导下,几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也适应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这就大大拓展了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到2017年,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有数据显示,2013年6月至2017年这四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为4.2万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以上;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952份,完成营业额143.9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9.2%。2018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延续了这种态势。2018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新增投资合计36.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占同期总额的14.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06.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6.3%;完成营业额187.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4.1%。2019年,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到2020年,我国累计与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还与25個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7个自贸协定。①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实施。根据协定,双方在货物贸易领域实现高水平自由化安排,同意在农业、金融、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同日,我国与蒙古国相互实施在《亚太贸易协定》项下的关税减让安排。根据安排,蒙古国对366个税目削减关税,平均降税幅度24.2%。同时,我国在《亚太贸易协定》项下的关税减让安排适用于蒙古国。②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与法国、英国、日本等14个国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一带一路”绿色成长国际联盟正式启动,“数字丝绸之路”“丝路电商”培植合作有序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2万列,通达欧洲18个国家的57个城市,综合重箱率达94%。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③

(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据介绍,该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④可以预期,随着协定落地,双向投资将进一步拓宽度、谋深度,迈向“深耕细作”新阶段。

欧盟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位居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但中欧经济总量之和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显然,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对世界经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实现快速复苏和持续发展,乃至对世界政治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历经7年,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从根本上说,该协定的谈判完成是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从欧方来说,以下三个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美国特朗普政府顽固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欧洲国家的尊严,而且影响到作为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第二,英国脱欧以及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对欧盟的巩固是不利的。第三,欧盟主要经济体(包括德国和法国等)的新冠肺炎的蔓延势头,直到2020年底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经济复苏困难重重。中国经济增长状况良好,达成该协定将有利于欧洲经济复苏。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后,双方将在以下方面展开合作:一是协调抗疫行动。确保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得到公平分配,特别是让发展中国家获益。二是共促经济复苏。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早日重回正轨。三是对接发展战略。加大政策协调,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探讨数字领域合作。四是加快绿色发展。用好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相互支持中欧举办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自然保护国际会议。五是推动多边合作。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框架内协调和合作,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支持非洲抗疫和发展,共同促进世界发展繁荣。①

(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

2020年11月15日,历经8年、31轮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此次签署RCEP的共15个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约30%。②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RCEP的签署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RCEP将实现地区各国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极大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不仅将有力推动地区经济整体复苏进程,为促进地区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也将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今后,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发挥中心作用,推进落实RCEP后续工作。中国希望各方尽早完成各自国内协定批准程序,使协定尽快生效,及早惠及各国企业和人民。抓紧协调做好关税减让、原产地标准、便利化措施及相关规则等方面的具体执行安排,确保协定顺利实施。共同努力将RCEP打造成地区经贸合作的主平台,坚持开放包容,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造福各国人民。

RCEP成员国领导人高度评价协定历经8年谈判得以正式签署,认为这是历史性的,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背景下,RCEP作为全球覆盖面积最大的自贸协定,其签署将有力促进地区繁荣稳定,为加快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有利于构建开放的世界经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RCEP的签署也意味着各方支持开放、公平、共赢的全球贸易体系,支持多边主义,摒弃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致力于坚持团结合作,应对挑战。③

(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2013年底,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提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正式开业。4年多来,亚投行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实现良好开局。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携手起航,发展到今天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六大洲的102个成员齐聚一堂,亚投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为成员提供了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亚投行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在国际上展示了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崭新形象。

2020年7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勾勒了亚投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是聚焦共同发展,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应该致力于服務所有成员发展需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既要支持传统基础设施,也要支持新型基础设施,为促进亚洲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是勇于开拓创新,把亚投行打造成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亚投行应该创新发展理念、业务模式、机构治理,通过灵活多样的发展融资产品,促进互联互通,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技术进步。

三是创造最佳实践,把亚投行打造成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亚投行要把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尊重普遍发展规律同适应各成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国际发展合作最佳实践。

四是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顺应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趋势,同更多发展伙伴开展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①

(五)中国-非洲自由贸易区起步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识。随着酝酿多年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于2019年5月30日正式生效,非洲将有望形成一个覆盖13亿人口、经济总量达3.4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自贸区。

2019年7月7日,非洲联盟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召开第12次特别峰会,宣布启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至此,非盟55个成员中已有54个签署《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成立顺应了全球贸易规则改革的主流方向,显示了非洲国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信心。

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降低关税,消除各类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非洲大陆的工业化进程,提升非洲一体化水平,也有利于实现商品、资本、人员、劳务的自由流动,最终培育出统一的非洲大市场。同时,自贸区的建立和非洲大陆一体化进程,无疑将带动非洲区域内产业的聚集、产业链的延伸以及规模经济的壮大,客观上符合中非产能合作的现实需求。

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贸易合作稳中向好。中国对非投资国家已发展到50多个,经贸合作园区由原来的1个增长为20多个,投资领域由原来的石油、矿业等自然资源逐步拓展到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2019年6月,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中国举办。同年10月,中国与毛里求斯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将中非经贸合作提升到了新高度,开创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新局面。①

(六)作为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的澜湄合作彰显了水资源合作的新亮点

澜湄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沿岸中国、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六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建立澜湄合作机制是中方在2014年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重要倡议,得到湄公河国家积极响应。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海南三亚成功举行,宣告澜湄合作机制的诞生。

澜湄合作启动四年多来,已成为本地区最有活力、最有成果的机制之一。澜湄合作建立了合作框架,为六国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应对区域涉水挑战提供了合作平台。水资源合作是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澜湄六国在水资源领域建立了部长级会议和联合工作组的协调机制,共同制定了行动计划,成立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促进了数据、信息和经验共享。②

2020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视频会议。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代表中方总结了合作四年来成就,并就加强澜湄合作提出六点倡议:

一是将水资源合作推向新高度。中方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各国更好利用水资源提供更多帮助。中方从2020年开始与湄公河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共建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更好应对洪旱灾害。定期举办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和水资源合作论坛,实施好大坝安全、洪水預警等合作项目,提升流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管理能力。

二是拓展贸易和互联互通合作。将澜湄合作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进一步畅通贸易通道,优化资源配置,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好中老、中泰铁路。深化金融合作。建设好地区“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网络,便利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

三是深化可持续发展合作。加快落实农业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丰收澜湄”项目集群。中方欢迎更多湄公河国家优质农、畜及其副产品输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合作。

四是提升公共卫生合作。中方将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框架下设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中方新冠疫苗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优先向湄公河国家提供。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和联合处置。共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五是加强民生领域合作。共同实施防灾减灾、乡村清洁卫生等项目,让澜湄合作更多惠及基层民众。推动贫困社区综合发展,努力振兴旅游业。

六是践行开放包容理念。加强各机制交流互鉴,推动澜湄合作同其他次区域机制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探讨同日、韩、欧盟等开展第三方合作。中方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愿通过澜湄合作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①

(七)既有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在此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下面只叙述其中的三项。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经贸合作的黄金期

2020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10周年。10年时间,双边贸易额从2010年的292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6415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双向投资额达到了2230亿美元。随着东盟在2020年逆势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贸区逐渐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之一,中国-东盟也步入了经贸合作的“黄金时期”。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4165.5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6%。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投资达62.3亿美元,同比增长53.1%,占中国今年上半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76.7%,东盟对华实际投入资金额同比增长5.9%。东盟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形成了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②

2.弘扬“上海精神”,进一步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四个命运共同体”

上海合作组织即将迎来其成立20周年。诞生于世纪之交的上合组织虽然尚未满“弱冠之年”,却已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中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在欧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多边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储备、风俗习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但多年以来各成员国在诸多共同发展和国际关系问题上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其中的奥秘就是对“上海精神”的一贯传承。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各成员国不分大小贫富,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基本原则,尊重和珍视每一个成员国的意见与建议,进而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精神”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容。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提出了以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为核心内容的“五观”,为“上海精神”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时代内涵。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四个共同体”的重要倡议,是对“五观”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其中,“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对“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的拓展,“安全共同体”是对“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的延伸,“发展共同体”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的深化,“人文共同体”是对“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的推进。可见,“四个共同体”是在“五观”基础上对“上海精神”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①

3.金砖国家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2020年11月1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五国领导人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五国应团结互助,加强疫苗和药物方面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重要协调作用,反对将疫情政治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推进金砖国家经济伙伴关系,深化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中方将在福建省厦门市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中方将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加强政治安全合作,包括反恐、反腐败、外空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合作,尊重各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深化民间友好。领导人同意,继续就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密切沟通,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为作者新著《中国对外开放简史》中的一部分,该书将于2021年7月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① 详见《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245-24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

① 《中共中央制定國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第391-392页,人民出版社,2020年。

② 《经济参考报》,2021年1月4日。

③ 《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4月20日,5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第77页,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年;商务部网站,2018年4月16日;人民网,2020年5月22日。

④《经济参考报》,2021年1月4日。

① 新华网,2020年10月30日。

② 《中国经济时报》,2020年11月18日。

③ 详见新华网,2020年11月15日。

① 新华网,2020年7月28日。

①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日。

② 详见《经济参考报》,2020年8月25日。

① 详见新华网,2020年8月24日。

② 《中国经济时报》,2020年9月23日。

① 详见《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9日。

② 新华网,2020年11月17日。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