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主流价值引领 关注媒体融合创新

2021-08-16张志伟

新闻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播学院传媒大学博士生

2021年5月14日至16日,第七届视听传播高峰论坛暨第三届网络文明建设高端论坛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绍兴市网络舆情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近8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多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青年学子围绕“价值引领、融合创新:视听传播发展与变革的实践图景与态势”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此次论坛主题鲜明,学术研讨和实践考察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启发性的学术成果,对提升“主流价值引领”、推动视听传播的发展与变革、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流价值引领:视听新媒体时代的责任和担当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国家传播学会会长陈汝东教授在题为《论新时代媒体的异化》的发言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4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全面迈入了小康社会,朝着数字化、量子化社会发展,但媒介主体、媒介信息、媒介功能等却发生了异化,使媒介从其本质属性——作为信息载体、交流的符号及其相关的主体、功能、机制等,向其对立的相反的方向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化。媒介平台正在垄断媒介技术,媒介信息庸俗化、冗余化正在加深,知识生产与传播同质化正在加重,主流价值引导迫在眉睫。陈教授总结了九种媒介异化的类型并深入剖析了媒介异化的现象和成因,指出媒介异化带来了媒介主体的奴化、媒介资本的垄断、思维的平面化等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新兴媒介将会获得创新性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的广泛应用给网络影视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内容平台的扩张使网络影视的发展越来越好,但同时也加大了主流价值引导的难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智华教授作了题为《视听说高科技促进网络影视发展与传播——兼论视听说传播变革与网络文明建设》的主旨发言。张教授结合《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等极具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分析了网络影视作品主流价值引导方式的变革。张教授强调网络影视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要体现人文关怀,展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主流价值引导和网络文明建设水平。

新媒介技术主导的出版生产,内容上碎片化严重,形式上快餐化剧增,对新时代主流价值的引导提出了挑战。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郝雨教授作了题为《融媒出版经典主导与精品战略思考》的主旨发言,他认为“后阅读”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人的思维方式由于碎片化的获知方式也走向了碎片化。郝雨教授认为面对复杂的文化环境,出版业应坚持弘扬经典,守正创新,夯实抵抗“趋低”阅读的强大根基以应对媒介异化。无论今天的阅读市场如何转型和变化,我们必须做到以经典引导流行、以流传久远对抗昙花一现、以深层滋养对抗泡沫碎片,这才是融媒出版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移动互联网时代,感性大于理性是公众话语表达的鲜明特征。辽宁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晓昕以《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的抗疫报道为例,探讨了主流媒体如何利用公共情感更好地进行主流价值引导。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厚远认为媒体需要科学的话语模式和框架来保持其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并以此来维护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媒体在主流价值引导的过程中,网红作为新一代意见领袖,作用不可小觑。闽南师范大学陈建安副教授认为在一些社会或者公共事件中,因为“网红”的存在,有些问题可能会更有效地得到解决,所以,要善用网红的影响力进行主流价值引导。

二、媒体融合创新:视听传播发展与变革的现实关注与路径探索

媒体融合是从体制到机制,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度融合。两会是媒介融合纵深化发展的重要呈现舞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栾轶玫教授和硕士研究生谢直佑分析了今年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应用新技术进行报道手段和模式创新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云传播”模式创新、智能化表达的呈现创新以及“两会神曲”“对话语态”“VLOG 我记录”的语态创新。

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生龙盈盈认為《人民日报》抖音号利用短视频让人们用自己的双眼了解事实,通过激发情感共鸣,颂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有效地引导了主流价值,发挥了社会粘合剂的作用。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实践中,不能只关注技术、形式的融合,也要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以用户为主体的融合文化。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王鹤认为主流媒体要善于与用户协同开展时政类新闻报道,从内容、形式上将主流媒体严肃、专业的新闻报道与用户生活化、贴近性的文化融合。让用户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根本上的融合。

中央主流媒体在媒体深度融合方面做出了表率,地方媒体也不甘示弱,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张新阳认为《齐鲁晚报》从发布实时内容的“果然视频”到侧重创意和策划的“壹视频”,再到致力于MCN 资源聚合的“星星视频”,在线上视频领域已经布局完成了结构较为完善的复合传播矩阵,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融合转型之路。武汉纺织大学马庆副教授认为传感器新闻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贡献了新思路,或将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融媒体时代,集视觉、听觉、文字、智能技术于一体的视听文化产品——短视频逐渐成为各大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陈涔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短视频为例,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的具体表现、出现的问题以及引发的思考,并对当前主流媒体布局短视频的做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北京师范大学何其聪副教授结合李子柒等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分析了中国短视频海外传播的创新策略,为媒体融合和视听传播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建议。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赵晖认为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保障。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裴励旻认为通过技术、数据、知识赋能产业链,降低数据应用的复杂度和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是智媒时代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本届高峰论坛首次设立了“中国视听传播研究奖”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宫承波向与会学者介绍了设立这一奖项的初衷和意义。“中国视听传播研究奖”奖项设置一共有四类,分别是终身成就奖、金硕果奖、青苹果奖、蓓蕾奖。张凤铸(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终身成就奖;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申启武(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金硕果奖;惠东坡(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何海翔(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宁海林(宁波大学教授)、胡凯(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靳雪莲(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获得青苹果奖;孙宇(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生)、陈曦(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士生)、刘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朱战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康芷箐(中国农业大学传播系硕士生)、徐瀚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田逸凡(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获得蓓蕾奖。此外,鉴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玉明先生(已故)长期以来为中国视听传播研究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特授予其“中国视听传播研究奠基人”荣誉称号,以表达对赵玉明教授的崇敬和怀念。

作者简介:张志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

猜你喜欢

传播学院传媒大学博士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A look at Britain教学设计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孙翌飞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Profitez de la lenteur de la vie
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