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内蒙古声音
2021-08-16白建平
【内容提要】 2020年3月19日,呼和浩特市成为首批疫情期间北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之一。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内蒙古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将新闻发布作为疫情防控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机制成形。本文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入手,总结新闻发布经验,探讨如何提升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新闻发布
2020年3月16日,呼和浩特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疫情清零。然而,4天之后,呼和浩特成為首批疫情期间北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之一。在入境航班分流的第一个14天周期内,呼和浩特就累计检测出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2例、疑似病例25例。内蒙古自治区及时组织策划系列新闻发布活动,抓住首批入境航班疫情防控周期(14天)这一社会关注度高的关键时间段,公布机场无缝对接的防控流程,详细介绍入境旅客闭环式管理的严谨操作,实地探访层层严密的防控体系,通过全媒体传播让公众了解防疫一线的真实工作情况。
一、疫情之中迎来大考
2020年3月19日,民航局、外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移民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有关事宜的公告》要求,呼和浩特市成为首批疫情期间北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之一。大批入境旅客使呼和浩特境外输入疫情的巨大风险压力陡增。市民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运力较低,作为入境点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员配置确保外防输入;入境人员居住市内酒店是否会造成病毒传播;接触入境人员的机场、海关、酒店等工作人员,通过机场岀行的国内旅客是否有感染风险;境外输入病例会不会导致呼和浩特中小学复学继续推迟;会不会影响呼和浩特复工复产等等,因此,权威的解答疑问、消除疑虑,就变得尤为关键。其中及时有效的新闻发布便是重要手段之一。
从全国各地经验来看,新闻发布组织和实施非常复杂。呼和浩特国际航班入境分流工作涉及政府、海关、边检、机场、航空公司、医院、酒店等多个部门单位;涉及入境、检疫、就医、隔离等多个疫情防控环节;涉及现场防控指挥、人员分流转送、工作人员轮班隔离、住宿酒店疫情防控、旅客垃圾污水处理等多个社会公众关注的防控细节。因此工作部门多、环节多、防控细节复杂,这给疫情新闻发布的组织、策划、协调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才能全方位、全流程展示好境外航班分流管理,把其中各个环节说清楚、讲明白就成了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环。在此期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防疫指挥部门实施了多种形式的系列发布,更是把新闻发布会开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二、建立机制发布权威声音
2020年3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各部门迅速反应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并将新闻媒体也纳入到机制之中,实行每日信息共享机制和每日在线调度机制,制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与各新闻媒体紧密联动了解公众关心关注热点,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策划系列新闻发布活动,及时权威准确地向公众发布入境航班分流疫情防控情况。
3月25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公安厅、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岀入境边检总站、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呼和浩特海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航班分流以来入境航班病例筛查的具体数据,海关、边检、机场闭环管理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精细做法,以及分转运隔离、属地保障和管控处置的具体举措。4月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公安厅、呼和浩特市政府、民航机场负责人介绍了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分流人员解除隔离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两次发布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答群众困惑,得到中央、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媒体的广泛报道及各类网络媒体的转载传播。
专业人士发声,阐释政策措施。在舆情最敏感阶段,每天不间断组织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接受深度专访,釆访对象均为各部门主管负责同志和一线工作者。如3月27日,呼和浩特海关有关负责人就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答记者问;3月28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就境外输入病例闭环管理答记者冋;3月30日,内蒙古出入境边检总站办公室主任就入境航班人员管理答记者问等,为解除群众担忧,深入解读入境航班分流工作,发出了权威声音。
三、优化传播直观有效
现场实时直播,受众直击一线。3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中央驻区、自治区、呼和浩特市3级媒体记者到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全封闭管理一线进行现场采访,并作现场网络直播报道。各家媒体综合运用视频、图文、音频等各种直播形式,现场直播机场分流指挥部中心调度指挥工作,跟踪直播回国人员下机后“三查、三排、一转运”到回酒店隔离或去医院治疗的全过程,各直播账号观看人数达600万人。记者还针对公众关心的隔离酒店管理、隔离旅客垃圾污水处理、确诊患者救治进行实地探访。4月4日,记者集中对第一批入境分流人员的隔离结束返程进行现场采访,旅客现身说法,向记者讲述在呼和浩特接受入境隔离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亲历者的角度展现政府防控举措的有效成果。
主流媒体矩阵式输出。分流期间,主流媒体在讲好讲透分流处置工作故事上深入采访。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消息“内蒙古闭环管理应对境外输入疫情”,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知名网络媒体推出《应对国际航班分流,内蒙古怎么做?》等文章,权威解读并正面评价呼和浩特机场分流工作。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记者实地体验,带您了解内蒙古闭环式防控体系》,以记者实地走访的形式,讲述闭环管理每个环节。各媒体还制作了H5产品、动漫图解,并以网络现场直播以及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等影响力大、传播力强的方式对呼和浩特分流工作进行生动易懂的解读,短视频《首都机场分流呼和浩特3月28日总指挥让大家放心!》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1142万次、点赞量达到11.7万次,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系列发布的得与失
入境分流航班第一个疫情防控周期内的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策划周密,举措得当,取得了良好的新闻发布及舆论引导效果,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好评。
系列发布形成经验。国际航班入境分流工作系列发布活动的实践,形成了一套在突发事件中,应对局面、打贏舆论争夺战的有效新闻发布经验。其中,加强前期策划,精准把握“时度效”;持续发声,强化权威声音;现场发布,融媒体发布,各层级同步发布;领导专家权威解读等一整套典型经验做法。
持续发布注重时效。自2020年1月25日启动I级应急响应至5月底,内蒙古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共举行67次新闻发布,其中召开新闻发布会29场、发布书面新闻通稿20次、组织集体釆访2次和记者专访 15次,组织记者见面会1场。共有40多家中央驻区、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媒体近1200人次记者前来釆访,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委办厅局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基层防疫人员共200多名人员参与新闻发布,就党委、政府决策、社会关切、舆论热点、群众关注的话题,累计回答记者提问361次。各级各类媒体、政务网站和新媒体进行全方位传播,自治区主要网站开设专题集纳推出,并同步制作图表图解、H5、短视频等2万余篇(条)融媒体产品,做到了信息传播及时准确。
回看內蒙古对入境航班分流工作的系列新闻发布,由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工作持续时间长,涉及环节多,所以在新闻报道上还要按“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客观要求进行实践。充分运用图文、H5、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新闻表现形式、传播形式进行立体展现。
同时在新闻采访报道实践上,媒体记者还要把握传播规律才能开拓创新。此次抗击疫情宣传,大量的是同题材新闻,各级媒体只有各显其长,打出特色牌,突出新闻表达的个性化,才能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以勤奋的脚力、独到的观察、睿智的思考、生动的表达,在内容层面,满足受众信息需要,迎合受众内容期待,要注重大数据、全媒体、讲故事等新颖表达方式;在形式层面,网微端抖快同时迸发,MV、Vlog、H5,慢直播,微博话题全面开花;在情感层面,讴歌疫情抗击中的凡人善举,以情论理、以理融情,用软表达阐释硬道理,才能带给人们接地气、有深度,感人至深的新闻体验。
疫情期间,内蒙古新闻发布准确抓住入境乘客分流这一地区防疫的重点、举国关注的焦点话题,有效策划系列新闻发布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通过全媒体矩阵传播让群众了解防疫一线的真实工作情况,缓解公众恐慌,稳定社会情绪,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者简介:白建平,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
编辑:长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