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残游记》中的语言运用

2021-08-16代营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侠客武侠刻画

代营

一、《老残游记》综述

《老残游记》是由刘鹗所著的一部讽刺小说。说到《老残游记》,绕不开的主题便是谴责,但是老残丰富的游方经历更多的是市井之间的阴暗,而一部讽刺谴责小说不对上层建筑进行揭露和讽刺是不完整的。《老残游记》中所存在着的大量的对上层官僚现象的揭露则与刘鹗的自身经历有关。刘鹗虽然早年科举不利,但1888年因治水有功从而得以任知府,后来从事矿业经营,成了外商买办与经纪人。而买办这个阶层虽不属官,却是直接和上层官僚及外国使节和商人打交道的,因此对于上层官僚中的阴暗和种种政治伎俩也是亲身领略。从商行医也好还是成为买办也好,都为刘鹗在创作《老残游记》提供了素材。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老残游记》中看到一个下至摇铃串巷,上与宫保称兄的老残。而这也是《老残游记》能够成为一部奇书的原因吧。

二、老残形象中侠的气质及小说语言的表现

老残行走江湖,有侠气,而《老残游记》则是他行走江湖的记录,老残是一个行走于江湖的文人侠客,以医术头脑济世,也可成为侠客。清末,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下,传统的刀剑拳脚用尽浑身解数也不能与长枪火炮相抗衡,此时若在小说刻画中再描写传统武侠是无论如何也生动不起来的,社会在转变,而处于崩溃边缘的武侠及其所构造的小说系统是反映不了现实的。纵有奇筋异骨、凌波微步又如何抵挡得了坚船利炮?而此时刘鹗是如何刻画老残的呢?老残的悬壶济世无疑让作者在出发点上高了许多。刘鹗把老残行侠仗义的出发点由医治人进而深入到“医治社会”,然后从解决看到的社会问题再到社会危机无法根治的思考。这就是《老残游记》谴责的高明之处。不直批社会阴暗处,而是通过反抗,再反抗到揭露。由此社会的阴暗面一层一层地被揭露。又一点一点地被老残化解,而又不断地显露这个社会更深层次的腐朽。人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而又不禁发问,什么时候才能除尽这无尽的黑暗呢?

老残既是一个游侠,那在语言上就有江湖人的气息,但是老残不是一个武侠而是一个文人侠客,那么在语言的刻画上则要斟酌一番。刘鹗在老残语言的刻画上保留了一个江湖人的习气。在书中的第三回中老残给高公的小妾医病开药方,高公道:“药金请教几何?”老残道:“鄙人行道,没有一定的药金,果然医好了姨太太的病,等肚子饥时赏几碗饭吃,走不动时给几个盘川,尽够得了。”从这段对话中可以观得老残当真是侠气十足。

三、反映时代风貌描写的艺术

胡适曾为《老残游记》作序道:“无论写人写景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描写。”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到“叙事状物,时有可观”。作为一篇游记,体现老残的游方经历自然要设计多个场景与地方,而不同地方的大街小巷,市井民情、山川河流是有着霄壤之别的。《老残游记》中不管是历山下的古帝遗踪,明湖边的美人绝调,还是寒风冻塞黄河水,小船如蚁分馒头都别有一番风味而自成画卷。如书中在老残赶往济南府的路上这样描写:“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而到了济南府之后又写道:“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而后再到了千佛山上又这样描写:“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语言清丽而又传神,秀丽的风光于字里行间向我们铺展开来。而在第十三回中也有对黄河波涛的描写:“只听得稀里哗啦,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了。”

四、道不尽的讽刺

无论是老残侠的精神内核与气质,还是市井朝堂之间的暗流汹涌,《老残游记》仍是一本无尽的諷刺为主题的书,而与其说讽刺倒不如说是社会现实真实的写照刘鹗的时代已随风而逝,只留下老残的故事,而老残即使是奇侠又如何对抗的了时代的洪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讽刺在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出悲剧。而现在的我们只为讽刺叫绝,又何曾为那个时代而悲哀呢?

关于《老残游记》读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现实的反思与前代的警言,而这种思考才是文学带给人们真正的精神力,而不只是证明《老残游记》本身的讽刺与语言的艺术。

猜你喜欢

侠客武侠刻画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侠客的踪影
挂羊头卖狗肉
侠客
极限之光
星火燎原 助力武侠
星火燎原 助力武侠
20年的侠客梦!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