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实践教育增强实践活动育人的实效性研究

2021-08-16方建安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效性育人

方建安

摘要:在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劳动实践教育成为现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面发挥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功能,进而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重新认识劳动、爱上劳动,学会尊重劳动成果,以此不断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随后对劳动实践教育的开展策略作出了探讨,希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劳动实践教育 育人 实效性

德、智、体、美、劳是学生综合发展的五维指标,而“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存在被弱化、软化和淡化等诸多问题,出现“嘴上说说”的现象,学校并未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家长不愿配合,学生不愿参与,而这些问题都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多次发文,对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和其他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位置。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把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一工作落实到位。

一、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实践教育在教育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总的来说,其意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生在直接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劳动实践教育的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学生虽然对其具有十分强烈的兴趣,但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作用,将其看作是放松自我的课程。在实际的劳动实践教学中,由于多次重复相同的工作,时间一长,大部分学生都会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学生迟到、早退以及缺席的现象频频發生。这样一来,劳动实践教育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失去了劳动实践教育的原有意义。要想切实地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就应当对学生展开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及时转变自身的想法,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劳动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劳动实践教育中真切地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学会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从思想层面关注他们的成长,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他们的情操,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最后,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劳动活动中,有部分任务要求学生一并努力,一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互帮互助,那么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并且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二、劳动实践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注入生活气息,渗透劳动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离不开劳动,二者之间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没有劳动,也就没有生活,我们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均是由劳动创造而来。对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就应当将身边的小事作为切入点,适当地给学生渗透劳动观念,让学生对劳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例如,当学生做完值日工作后,学生在教室里就会十分舒服,能够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当清理完走廊、操场上的垃圾后,校园会变得更加干净、整洁,能够给学生展示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当学生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负担,并且受到家长的赞扬。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小事,但更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元素。对此,教师应当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尊重劳动者,明白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劳动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自主动手

就现阶段我国劳动实践教育的情况而言,其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问题即在实际的劳动教育中,很少让学生自主“动手”,甚至不让学生“动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就依旧会停留在表面,在劳动过程中对其进行教育更是谈不上。然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学校与家长。首先,从某种方面来说,劳动实践教育离不开动手,部分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可以不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就不组织,可以不进行的劳动实践教育就不进行。其次,由于有部分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家长十分宠爱,尽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不让孩子动手做任何事情,不愿意让孩子受苦。而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切实体验到劳动的伟大及其带来的快乐,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对此,学校和家长应当支持和配合劳动实践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参与其中,自主动手。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当将相应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有预案、有保障,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切实增强劳动实践活动育人的实效性。例如,当植树节到来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种树小能手”的劳动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准备好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和小树苗。随后,将班上的学生组织起来,带领学生去校园周边种小树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全身心参与其中,才能够成功地种下小树苗。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这样一来,就能够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采取分级管理,开展实践研究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劳动实践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领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转变校园教育职能的同时,对学科教学进行了有效的革新和完善,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强调理论、实践的有机整合,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劳动实践基地,并且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将学生作为切入点,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随后,为各个学习小组分配相关的菜园基地,以轮流的方式管理菜园。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要自主翻耕、除草等。当完成这些工作后,学生则应以日记的形式将蔬菜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并且谈谈自己在劳动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当学生记录完毕后,教师则应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研讨会,给学生一个交流、互动以及发表意见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探讨。这样一来,则能够切实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探索能力。

总而言之,劳动实践活动作为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有着育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入手,巧妙设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如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并且将已有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不仅如此,其还能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邹竑.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若干思考——基于上海市青少年劳动教育40年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参考,2019(3).

[2]张耀佳.利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校育人效果[J].中学教学参考,2016(15):7778.

[3]刘中华,隋桂凤.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9(5).

猜你喜欢

实效性育人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分立到融合,家校协同下的育人之道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孕出墨香乐育人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